孔学堂听书

孔学堂听书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孔学堂听书

水与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择水而居,与水为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治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山岭,经过成都平原时,流速突然减慢,使得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河道堵塞。每当雨季来临时,往往会酿成水灾,而当降雨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孔学堂听书

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岷江峡内利用分水鱼嘴,把岷江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智慧与民力的杰作,被誉为世界水利史的奇迹;

孔学堂听书

都江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完成岭南统一大业,疏通粮道,下令开凿灵渠。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作为岭南航运的关键水道,成为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孔学堂听书

灵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百姓,在前朝已有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历代不断扩建,直到元朝才全线贯通,北起北京,南讫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开万世之利、德泽后世、连通南北的大动脉,在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孔学堂听书

京杭大运河

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数十亿人正遭受缺乏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困扰,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

事实上,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曾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黄淮海平原发生持续干旱,缺水危机日趋严重。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这个工程如今已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2140个西湖,其中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减少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华夏大地水系复杂、水网密集,可以说,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主题。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的英雄治水史,听听那些宏大工程背后的动人故事。

本期推荐图书

孔学堂听书

播音:丑羊羊

人类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命源于水,人类进入现代化的今天,水更变得重要和不可少。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水的历史。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皆与治水相关,治水史其实就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加工业文明史的总和。本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