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一年没有接触文化课,现在临近高考,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压根听不懂,我该不该放弃网课自主学习?

用户61403323


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程学习上,觉得网课无效。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动力。他不愿意学,无论网课,还是面授,或是一对一,都难有效果。

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恢复起信心。然后在自己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恰当的目标,产生愿景。

有了规划,人才对自己的努力有了愿景,愿景会激发动力。

讲一个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浓雾弥漫,34岁的女游泳健将费罗伦斯·查德威克要游泳穿越海峡。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全身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 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随后人们拉她上船,这里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两个月之后,在一个没有浓雾的天气,她成功地游过这个海峡。

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动力。有能看得见的目标才是可靠的动力。

学生和家长们可能认为,高分数不也是目标吗?是目标,但不是好目标,是没有形象的目标,不是愿景。

高分数不是愿景,好大学也不是愿景,因为都太模糊,像是用带雾气的望远镜看珠穆朗玛,美感远远不够,诱惑不足。

分数和钱数一样,钱本身是没有诱惑的,其实有诱惑的是花钱,没有置换意义的钱就是个无感的数字。

你挣了钱,帐户上数字增加了,挺好,但这个诱惑很容易淡化、麻木。人们对钱的渴望来自于钱能换来车子、房子、各种享受等等。挣钱的动力是你能得到那个钱换来的东西。

分数高,意味着能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意味着好工作,这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关系,好大学对我来说好在哪?好工作是什么?怎么好了?没有这些意象,只停留在高分、好大学的目标,学生特别容易“努力疲劳”,类似于以前说的“审美疲劳”,“我在努力,但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很模糊,始终模糊,人的努力本身就已经疲劳了”。

大家对比一下以下两种情况:

A: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意象:我希望在医学行业发展,最好能考得高一些,希望能考上广州医学院(钟南山曾任院长)上学,这样的学校实习条件好,身边很多老师就是名医,将来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在北京或广州的大医院,比如协和、同济等医院工作,这些学校和医院的国内外交流也多,希望能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未来在岗位上锻炼五年到十年,要成为一名名医。

B:我要考高分,上985。

有规划,才有真正的愿景,而且这个愿景是他专属的,不是泛泛而谈的。有意义的愿景是诱惑,是动力,而单纯的分数是压力、是疲惫,是焦虑。

所以,要认真规划,“有愿景,才有动力。”

往往文化课差的学生就不敢有愿景,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其实不然。

写不动了,先这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