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沒有死在沙場,而是慘死在風波亭下。

關於岳飛的死因,歷來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就是死於秦檜之手;第二種是死於宋高宗之手;第三種是死於金人的離間

這三種說法裡面流傳最廣的莫過於死於秦檜,在民間影響甚為深遠。不僅有大量的文學作品對秦檜進行的了諷刺,就連秦檜的後代也以此為恥。秦檜的跪像至今仍在在風波亭前,任由人們鞭打

秦檜可以說是被冤枉了將近一千年,雖然時不時有人為之平反,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岳飛之死,真的和秦檜沒有多大關係,罪魁禍首其實是宋太祖趙匡胤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南宋的秦檜在此地跪了千年

岳飛死於金人之手和死於宋高宗之手,都說得過去,但不是岳飛之死的根本原因。

岳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北宋的文人政治,也就是說岳飛不過是延續北宋文人集團的南宋文人集團的犧牲品

宋太祖陳橋兵變起家,他明白尚武是一把雙刃劍,他利用好了,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但是一旦時機過去了,這柄劍必定會砍傷自己。

於是在北宋初年宋太祖就有意地削弱武官的地位,剝奪武官的權力,逐漸地形成了北宋“重文抑武”的格局。“與士大夫共天下“是趙匡胤最早的口號,這一政策的實行為岳飛之死埋下了伏筆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岳飛慘死在風波亭下,其根本原因是宋朝一貫的文人政治

北宋初年的文官地位極高,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在歷史上都是之最。橫向與秦漢唐相比,北宋的文官地位最高;縱向拿北宋本朝來比,文官的地位遠遠高於武官。

宋太宗到宋真宗時期,提倡科舉,擴大文人團體。另一方面抑制武官的發展;宋仁宗到宋欽宗時期,文官集團已經形成並且穩定了下來,這是北宋的一個重要社會矛盾

到了趙構建立的南宋,大抵延續的還是北宋的這一傳統,基本格局還是文官擔任大多數重要的職位

但是此時由於外敵入侵天平開始逐漸向武官傾斜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岳飛被後世紀念,精忠報國的精神流傳千古

尤其是建炎三年的大亂,使得朝廷內部不得不面對嚴峻的現實。因此主戰的武官集團和主和的文官集團開始了激烈地交鋒。

這個時候武官集團的岳飛嶽鵬舉開始嶄露頭角,

武官的職權開始進一步擴大,不僅有了領兵作戰的權力還有了擴充軍備的權力。

此時的武官集團的主要代表有韓世忠為首的“韓家軍”、張浚為首的“張家軍”、劉光世為首的“劉家軍”和岳飛為首的“岳家軍”。

南宋初年的武官勢力提升也為岳飛的死埋下了禍端“苗劉兵變”“淮西之變”再一次引起了高層的警覺。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南宋和北宋一樣,其根本都是文人主政

岳飛在郾城大捷之後,文人集團向宋高宗攻擊武官集團,恐其功高蓋主多有是非,這一點正中皇帝的下懷。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祖宗的江山是如何來的,所以他尤為懼怕這一點。宋高宗勒令岳飛退兵,岳飛十年心血毀於一旦,靖康之恥再也無法報仇。

秦檜為首的文人集團與金兵議和,初步形成對峙的格局,南宋即將進入了短暫的平穩發展時期。鳥盡弓藏,和平時期的武將顯示不出他的用途。

文人集團趁機攻擊武官集團,在宋代文人主政的情形之下,岳飛這個武官集團的代表只有一死。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岳飛在郾城大捷,卻無奈退兵,十年心血毀於一旦

宋金議和前夕,金人提出的要求就是“岳飛必死乃議和”,這一點在《宋史》裡面有詳細的記載。

可憐的岳飛終究是沒有文人的花花腸子,還心心念念要“收復失地,迎回二聖”,不料宋高宗早已埋下了殺機。

武官集團在遭到文官集團嫉恨之後,首先被要求的就是交出兵權,手握重兵的岳飛不死,還能有誰?

可憐的秦檜也不過是文人集團的一枚棋子,卻被後世辱罵了上千年。

岳飛之死和秦檜無關,也不能怪宋高宗和金人,罪魁禍首是趙匡胤

宋金議和時期的形勢圖,南宋本不該亡

而自以為奪回了權力的宋高宗,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被文官集團耍地團團轉,自己其實輸了。

他不僅輸掉了民心,還輸掉了江山,這能夠怪誰?怪趙匡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