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他带领大唐,收获了封建社会第一个涨停。

——题记。

1

有唐一代,最郁闷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开国者李渊。

前面都很正常。

帮隋炀帝打高丽,镇压山西农民起义,几千里智取突厥,受命镇守太原。

看起来是一个模范军人。

然后是趁乱起兵,一呼百应,仅用时9个月,造反即告成功。

这种创业的效率,在历史上也是没谁了。

说明什么?

李渊行事谨慎,抓机会的能力极强。

……

他一辈子做的最大的错事,应该是立错了太子。

二儿子李世民,简直是天降神人,不仅一身好武功,而且思虑极深。

本来在造反这件事上,李渊还有些犹豫。经不住李世民不断怂恿,这才起事。

那些天,父子俩在太原的密室里,度过了很多不眠之夜。

毕竟造反的风险是很大的,失败了,必祸及满门。

通电全国之后,李世民被公认为十八路起义军里,最为勇猛的将军。

才半年,大唐千秋万代有限公司就正式敲锣上市。

真是快如闪电。

一方面是因为隋朝不得人心,早就千疮百孔;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唐军队能打(靠的还是李世民)。

照理说,李世民当太子,没有悬念。

可李渊这时,却开始昏招频出。

他不顾汹涌如潮的反对声音,执意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也有军功,但跟二弟李世民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李渊可能有点小心思,觉得自己控制不住李世民。

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立谁不是李唐江山?

他不知道,自己在开一个很恶劣的先例。

后面的玄武门事变,表面跟他没关系,其实恶果就是他种下的。

然后大唐289年间,发生了无数的政变,主要是儿子反老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无疑。

李渊足足当了9年皇帝。

可是李世民登台后,从庙堂到民间,一种声音逐渐变强——

大唐的开国之君,不应该是李渊,而是李世民。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2

李世民是个多面手。

我的意思是,他善于打仗,还喜欢搞点文艺创作。

他曾经写过一首《威凤赋》,主要写创业艰难,感觉大家云云。

因为他自喻为凤凰,排名又是老二,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小名:二凤。

这篇作品,我找来学习了一下,觉得他字里行间,写满了坦诚。

全文不长,核心意思是:没有你哪有我?没有国哪有家?

……

各位粉丝,是不是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歌曲?

苏芮的经典老歌《酒干倘卖无》。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李世民的成功之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能团结一帮人干大事。

自古成事者,莫不如此。

登上帝位后,他没有大肆屠杀功臣,倒是亲自出面,请当时最著名的画家阎立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

为他们树碑立传,让他们光耀千秋。

李世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可是,他手上的鲜血,也是不少的。

生与死,杀与予,本来就是巨大的矛盾。

没有死,就没生;没有杀,就没有予。

关键是看他的杀伐决断。

李世民,这是怎样一个人?

故事开讲之前,还是先拿出一份他的简历吧。

姓名:李世民

庙号:唐太宗

英文名:Simon Lee

生卒:598——649

星座:水瓶(众所周知,此星座有点神经质)

出生地: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顺产)

民族:汉族(带点胡人血统)

职业:军人、艺术家、皇帝

别名:天可汗(即“天下之主”,帝王的最高荣誉)

身体状况:消化道疾病,高血压(遗传)

陵墓名称:昭陵

代表作:《帝范》《贞观政要》

座右铭:权力是一种慈善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3

无论在哪份皇帝排行榜上,李世民都能挤进前五强。

他执政的23年,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

李世民活了52岁——

前27年,他是勇敢的战士;后25年,他是一个勤奋的皇帝。

出生于军队大院,每天体内的血,都突突地流,那是军人的不安分的血。

他很早熟,14岁的时候,作为娃娃兵带头人,就随父亲到处打仗。

因为隋的暴政,当时北方到处是武装起义。

在参与镇压的同时,李渊的兵力猛增。

公元615年,父子俩还去山西忻州的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包围的隋炀帝杨广。

搏杀之勇,忠诚之情,令隋炀帝很是感动。

当时谁也没想到,后来李渊李世民父子会成为隋朝的掘墓人。

……

李渊对这个儿子很满意。

李世民力大无比,他最爱的兵器,包括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能百发百中(估计射雕没什么问题)。

艺高人胆大,打仗的时候,他还经常只带一个警卫员去火线侦察。

他这个人也特别自信,虎牢关战役的时候,他对大将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持槊相随,百万大军又奈我何!”

15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结婚了,他的妻子是长孙氏,当时只有13岁。

她是前隋右骁卫将军之女,八岁就死了父亲。

她非常要强,后来成了李世民事业上的助手,尤其善于借古喻今,指出丈夫的失误,保护了很多敢于直言的大臣。

长孙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后(也许没有之一)。

她还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其中包括李世民的接班人、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老公)。

4

李渊有21个儿子、19个女儿。

二儿子李世民,比其他人的能力,高出太多。

他在密室也承诺过,事成,当立世民为太子。

可是他食言了。

言而无信,后果是严重的。

整整8年,李建成的太子位,从来没坐稳过。

看到二弟的势力很大,为了自保,他和四弟李元吉结成同盟。

他们多次组织暗杀活动,通过各种军事行动来削弱李世民的兵权。

……

公元626年6月底的一天,李世民被下毒,吐血不止。

一再退让的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对大哥和四弟下手。

三天后,他命人在长安城玄武门埋伏,杀死了两个兄弟(李建成的5个儿子也被干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对于三兄弟的血案,李渊痛心不已。

迫于形势,3天后,他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

他被迫下诏说,“以后全国大小事务,先由秦王决定,报给我知道一下就行了。”

事实上,新太子已经成了当时权力最大的人。

不久,在极度痛苦之中,他在太极宫长生殿召见了新太子李世民。

李渊连续责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李世民回答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拿他们当家人,可是他们一直想我死!”

李渊冷笑道,“你为什么不连我也杀了?”

李世民拱了拱手说,“虽然父皇失信在先,但我对您是崇拜的,没有父皇,就

没有世民,更没有大唐。”

李渊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摆了摆手,“朕老了,现在是你们的世界了。”

半个月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场。

是为唐太宗。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5

李世民打仗的时候英明神武,当上皇帝后也含不含糊。

他是一个工作狂,节假日也不休息。

隋朝的灭亡,是他推进工作的最大动力。

在军事上,由于从小就与少数民族打仗,他深感一个安定边境的重要性。

登基后,他征讨四方,先后平定突厥、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

李世民因此被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也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主儿。

……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十分重视人才,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

按他的说法,“天下共治之”。

其实,对一个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是很难的,也不会有人愿意对他们说真话。

李世民不一样。

他认为,大臣的意见很重要,作为领导如果充耳不闻,都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广开言路。

他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

为了掌握情况,他命人把重要官员的功过,写在卧室的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他的效率很高,经常在深夜召见五品以上官员,了解民间疾苦,答不上来的,要打屁股。

由于他的开明和严格,各级干部为政谨慎,薄赋尚俭。

老百姓走出隋末的战火和痛苦,得到充分休养生息。

李世民即位的时候,唐朝只有290万户人口,20多年后,达到380万户。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形容的,就是这个时期。

甚至犯罪分子都很有良知和信用。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快要过年的时候,李世民特批全国290名死刑犯回家团聚,办理后事。

到第二年秋天行刑的时候,所有囚犯都回到了监狱,无一逃亡。

李世民很高兴,认为在自己治下,连犯人都有底线,明事理,知羞耻。

他的骄傲,是有道理的。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6

一个好领导,是由无数个好下属成就的。

李世民的用人标准,是唯才是用。

最初他的谋士中,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个个忠直廉洁,独当一面。

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旧太子李建成旧部,如魏徵、王圭。

还有以前在军事上的对手,尉迟恭、秦琼等。

一般而言,皇帝听到批评自己的言辞,会受不了。所以言官们都是比较谨慎的。

而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爱卿看看,我还有什么做得不好的?”

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他唯一的要求,是各级官员进谏的时候,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不能凭空批评。

群臣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

最有名的一个,名叫魏徵。

魏的口才极好,主意又多。有时候,一年要给他提200次意见,平均两天一个。

应该说魏老师真的很忘我。

在公开会议上,他多次当面批评李世民。

李世民不生气。

这对君臣,成了1000多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一段佳话。

李世民也很会聚拢人才。

20多年皇帝生涯中,他手下一直不缺人才,令很多后世皇帝羡慕。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人才政策和多年经营,绝不会有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的盛世。

人才,乃是大唐崛起的关键,也是李世民最宝贵的遗产。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唐朝国势图。

7

唐太宗的晚年,既喜又忧。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权交接,一般是很难正常的,经常会伴随杀戮和血腥。

李世民也没走出这个怪圈。

他的权力是通过杀死大哥、四弟,逼迫父亲得来的。

他的晚年经常受此困扰。

公元643年,也就是李世民45岁的时候,当朝太子李承乾谋反。

这个太子是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特别得到他的宠爱。

怎么处置这个孩子,他左右不是。

他终于理解父亲李渊当年的心情。

按大唐律,谋反者当死。

但李世民实在不舍得,最后只是将李承乾贬为庶人。

后来废太子死在荒凉的黔州(重庆)。

此外就是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李世民长得很胖,生活又很优厚,难免患上心脑血管病。

他年轻的时候,谁都不信,只信自己。

在执政后期,他在行为和思想上,都有了巨变。

之前的戒惧和自我克制之心逐渐放松,享乐思想抬头。

随着身体出现毛病(这是当时的医疗水平不能左右的),他也开始尝试吃丹药。

这可能是所有皇帝的职业病——幻想长生不老。

史料记载,公元642年前,他特别喜欢外出打猎,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灿烂的笑容。

但是从公元643年开始,一直到公元649年去世,他只外出打猎一次。

有人说,他的健康出了很严重的问题。

甚至也有人说,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黔,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一度想自杀。

这么一个心理强大的人,至于吗?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8

每个人都有烦恼,皇帝的烦恼,不比普通人少。

为摆脱痛苦,李世民开始吃药石。

还吃上了进口药石。

去世前一年,有大臣向他推荐天竺国(今印度)的一名方士,名叫那罗迩婆婆寐。

该方士长须飘飘,吹嘘自已有200岁,又声称这个世界上,有长生之术。

明显是谎言,高智商的李世民却信了。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春天,经过近一年的攻关和研发,丹药出炉。

久病的李世民,形容枯槁,气若游丝,毫不犹豫地吞下。

没想到就是这剂丹药,让他病情加重,导致暴疾。

两个月后,太宗在含风殿永别了这个世界。

他曾经是战场上最勇猛的君王,也是最能跟人打成一片的皇帝。

……

在时间面前,他败得彻底,体无完肤。

高大的龙床上,躺着他的尸体,和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