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当天,老板宣布裁员一半:想要更安全,就别只拿60分!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除了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做了最生动的注脚,老葛对这句话同样感同身受。


公司通知2月10日复工,没想到去的当天,老板就宣布要裁掉一半人。老葛的名字赫然在裁员名单上。


老葛苦笑说,公司业务没法开展,资金压力大要裁员,是可以理解的事,只是本以为无论如何也裁不到自己。


没想到,上级第一个叫去小办公室谈话的人,就是他。


我跟老葛相识多年,也曾共事过一段时间,对他的情况还算了解。


他是个好人,按部就班,不会刻意偷奸耍滑,也从不拉帮结派。


不过相应的,也永远别指望他能够给出任何建设性意见,或者创造什么额外惊喜。


当我和他身处同一位置时,并没觉得这有任何问题,但当我自己创业做了老板,遇到过一个又一个的“小葛”后,我开始领悟一件事。


其实像老葛这样的员工,在老板心里只能打个及格分。


若是外部环境良好,公司业务顺畅,他们会有立足之地。甚至这类人,往往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但当意外降临时,他们也将是第一批被清退的人——毕竟那些因品性、业绩等不及格的,中途就已经淘汰了。


这就是职场最现实的真相:你有多安全,完全看在老板心里,他给你打几分。


只完成岗位职责,就只配打60分


复工当天,老板宣布裁员一半:想要更安全,就别只拿60分!


我的前同事老江比我大三岁,已在公司8年,岗位一直是普通工程师。


一开始我以为他得罪了领导被穿了小鞋,后来当我成为他项目经理,大家一起做项目时,才发现还是他自己的问题。


比如为了监控工作进度,我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天按照格式发送日报,老江要么不发,要么就简单写一句话敷衍了事。


我询问时,他振振有词:我是网络工程师,工作是分析网络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哪有空天天搞这些形式主义?


这也就罢了,关键在客户面前时,他经常会说出很多不得体的话。


比如有一次客户就工作提出质疑,老江想也不想就回复: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应该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的问题吧。


一句话,就把锅甩给了其他兄弟部门,还是公司正在主推的核心产品。


幸亏当时我们大领导也在现场,客户也没深究,否则会捅出多大篓子,还未可知。


所以,什么是60分员工?


他们最典型的表现,是只完成JD(Job Description,岗位描述)上的要求就好,根本不关心其他的事情。


你给我这份工资,我完成对应的岗位需求,不就好了?


公司的品牌形象跟我有什么关系?老板和客户的真实需求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60分员工,只顾扫自家门前雪,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在精细化管理、流程化运作的大公司,如果管理得当,业务正常运转,这样的人只要不刻意捅娄子,或许尚可用。


但仅仅如此,在老板和上级的心里,你也永远只能排在裁员名单的前列,一点儿都不安全。


成年人世界最大的公平,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因为立场的不同,员工与老板的矛盾永远无法真正消解。对于彼此的处境,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


就像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企业现金流断裂,被迫宣布破产倒闭,但网上很多评论的导向竟然是:


“从没见过老板感恩员工,如今来博什么同情呢?可笑!”


“资本家赚这么多,没想到也有今天啊,活该!”


我不知道这些网友到底曾经历过什么非人的磨难,哪来这样刻骨的对立与仇恨?


我曾经带过一个员工,她人很聪明,学东西很快,所以我一直把她当徒弟一样培养。


有好的项目,有适合的培训,都优先给她,也同时给了她新员工中最好的待遇,每月平均收入过万。


我有仔细调研过,这个标准,即便与行业内排在前列的公司相比,也绝对只高不低。


但她很快就开始消极怠工,只待了半年就提出了辞职,义无反顾走了。


后来我看到她发的一条朋友圈,只有一句话。彼时,她已从第二家公司离职。


“老板总以为自己给得足够多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恍然大悟,这应该也是绝大多数员工与老板最主要的矛盾点,也是他们只愿干好手边那点活的核心原因。


毕竟,钱这么少,还不配让我额外消耗心力,做更多的事情。


我很好奇,如果这些员工自己将来做了老板,又会如何定义“少”与“多”?


在我看来,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是成年人世界最大的公平。


公司正常运转,老板的确赚得最多,但一场意外来袭,他可能立刻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额债务。


这很公平,这是老板选择的人生。愿赌,就服输。


而对于普通员工,也是一样。


你肯多站在上级和公司角度考虑问题,凡事多往前走一步,就能更快获得升职加薪,在意外来临时,也多一分笃定;只想混日子磨洋工,那便安于现状,遇事也就多一分忧虑。


这,也很公平不是么?


所以,别老把老板放到对立面。你心里唯一对立的那个人,不过是那个不想吃亏的自己而已。


有能力拿高分的人,到哪都安全


怎么能够提升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分数,从及格分变成优秀?


说白了,无非是懂得换位思考,并基于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和改变。


前段时间,老乡多名员工体谅公司困境,联名写了一封信并按上手印,提出“疫情期间不拿工资”。


董事长束从轩收到信后,录了个内部视频给全体员工,当场撕掉信并表示:我觉得这个是你们糊涂。哪怕卖房子,卖车子,我们也会千方百计确保你们有饭吃,有班上!


消息爆出后,大家都在颂扬这位董事长有担当有格局,而从另一个角度,我看到的是这些参与联名的员工,无形中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加分机会,一定在老板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对比那些没有参与联名的员工,如果二者工作表现差不多,下次公司需要裁员时,你是老板,你会裁谁?


我当年进入华为几个月后,上级让我签署“奋斗者协议”,说虽然是自愿签署,但也是华为传统。


老实说,我对这协议的内容至今保留意见,但我知道要真正融入这个集体,适应它的文化,这一步势在必行。


所以,我爽快签了。


在职期间,我不但严格履行了协议内容,且基于我在外企学到的东西,在管理团队时做了很多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团队氛围和凝聚力。


从历次绩效考评结果看,我在上级心中的分数一直不低,后来也是出于个人发展考虑,才主动选择了离开。


如果我没走,应该也不会太担心会被清退的事。


薛兆丰在《奇葩说》里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简历在打工。


职场上,我们主动做一些超越岗位职责的事,并不为出风头,更不为谄媚老板,更别觉得自己这样做就“吃亏”了。


你因此学到的技能,链接的人脉,拓展的视野,哪一项,不能让你更安全,不是将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筹码?


按部就班本没错,但若很多人都有意识在往前走,那个停在原地的人,已经被落下很远了。


对此事件,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作为一个程序员,技术不是唯一出路,但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的进阶才是我们的出路编程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领域,这个领域的大门向着所有拥有理想的人们敞开。编程也是一个残酷而又充满竞争的领域,随时会淘汰掉不够努力的人。



最后我自己是一名老程序员,整理了一份最适合学习的java学习,web前端,python学习干货干货,想分享给每一位喜欢java的小伙伴,需要获取的可以关注我并在后台私信我:01,即可免费领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