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是利是弊?是認可還是否定?可以嘗試兼容幷蓄

圖/網絡(侵刪)

隔代教育是我們每個有孩家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家庭教育現象,有其存在和滋生的土壤。面對隔代教育的現狀,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幫助迷茫中的家長走出隔代教育的困惑。

隔代教育是利是弊?是認可還是否定?可以嘗試兼容幷蓄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隔代教育是怎樣產生的。

一. 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他們本來就是自理能力偏弱的一代,激烈的職場競爭和快生活節奏,使他們對子女教育無暇顧及和力不從心。

二. 農村大量外出務工人員,使身為父母的他們情非得已,把孩子留給了老人。

隔代教育,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

孩子的父母,或是在外面打工了,或是忙於工作,孩子自然是留給老人照看。

所以現在接送孩子,開家長會也會見銀絲白髮的老人參雜其中,也就不足為怪了。

可以說放棄親子教育而選擇隔代教育是年輕父母不情願和無奈的一種選擇。

因為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缺少父愛和母愛,老人常常扮演著雙重角色,肩負著雙重責任,既為祖輩,又為父輩。

由於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產生的特殊現象,爺爺奶奶對孩子就更是疼愛有加,生怕出現一點點閃失會對不起外面打工的子女。所以,他們是什麼事都順著寵著孩子,任由孩子想幹什麼幹什麼。

在老人帶孩子的概念裡,只有健康、安全、快樂,這三樣做好了,他們自認為是一個合格的爺爺奶奶,對在外打工的兒女也算是一個好的交代。

其實就這三點,健康、安全、快樂說說容易,做起來還是有其侷限性的,這是由老人的年齡和生理特徵決定的。

僅僅就安全這項,他們就很難保證。

除此而外,還有一個重要組件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老人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很有限,有的幾乎會為零。

老人帶孩子細心,無話可說,可是要把教育這個重任委以老人,恐怕真有點兒勉為其難。

我們知道,教育不光是學校的教育,也是家庭的教育。

學校教育,知識佔大部分。

而家庭教育是除知識以外,所有與孩子成長相關的都要教,且要貫穿於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把他說成是一個教育工程,也不為過。這樣一個煩雜而浩大的育兒工程,僅靠老人去做,根本不切實際。

而往往實際情況,又是老人在支撐著。

這裡面有疑慮和無奈。

形成隔代教育還可細分為:1.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2.或有一個在外面打工,一個人在家帶不過來,爺爺奶奶協助帶的;3.孩子父母沒在外打工,但都上班,老人捨不得,就主動承擔了帶孩子的任務;4.當甩手掌櫃,圖過二人世界,把孩子交由父母照看。

隔代教育是利是弊?是認可還是否定?可以嘗試兼容幷蓄

不管何種原因,隔代教育,總是有利有弊。

二【隔代教育利弊分析】:

經驗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毋庸置疑老人的育兒經驗更豐富,比如季節更替適時衣物增減;飲食起居、疾病防治拿捏到位等經驗,這些都是青年人無法比的。

他帶來的主要好處有:

1.對於打工者來說,可以,以絕後顧之憂。一個在外打工的人的心聲就是這樣的:你們(指老人和孩子)在家平平安安的,我們在外面就能甩開膀子幹。

2.老人帶孩子細心、有經驗 、有耐心;沒有聚會、應酬、逛街之類的瑣事;有充裕的時間。

3.隔代親及血源關係:老小老小,老人也像孩子一樣,有不眠童心,容易和孩子溝通和打成一片。

4.豐富的生活知識,深厚的人生閱歷,為孩子提供了無成本讀本。

5.正確的道德觀念傳授。老人比年輕父母多出的幾十歲年齡絕非只體現在皺紋和白髮上,充分的人生經驗讓他們累積了只有年歲能夠孵化出的處世智慧,相比起孩子父母,他們更懂得向孩子傳達正確的道德觀。

由於觀念和自身年齡的侷限,祖輩的價值觀念、知識結構、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與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必然形成碰撞和差異。還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隔代教育必然也會產生很多不利:

1.比方說低文化檔次的老人,在孩子做錯事時,不知道教孩子向別人道歉;自己還會隨意亂扔垃圾。凡此種種,必定會缺失必要的品行教育。

2.隔代親及補償心理,對孩子慣養,生活上對孩子整個一個大包大攬,使孩子缺乏,甚至傷失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一個完全依賴的心理習慣,孩子變得任性,以自我為卜中心。

3.在爺爺奶奶身邊待久了的孩子,容易與父母形成隔閡,情感疏遠,甚至產生對立情緒。父母的嚴格要求和爺爺,奶奶的溺愛,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孩子對父母嚴格要求和批評,很容易形成牴觸情緒,使正常必要的教育難以持續順利進行。

像一些,特別是農村的留守兒童,長期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接觸新鮮事少,極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心胸狹隘、固執、退縮、等等。

4.由於老人對孩子行為的任性,護短,長期使孩子的缺點得不到矯正,長此以往還會使這些缺點形成孩子的惡習。

5.孩子的觀念裡會留下時代印在老人身上的印記:低文化、老觀念、老思想、老經驗,甚至有一些迷信的東西。這些近乎愚腐的老套,大大的阻止了孩子開創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步伐,無形中增加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

6.家庭成員不全,缺少角色互換,以及很少的外界往來,會使孩子少言寡語,極其容易形或內向性格,造成社交技能低下。

7.老人的動作遲緩,腿腳的不靈便,視力、聽力模糊,反應遲緩。比如上個街,過個馬路什麼的,孫子孫女再頑皮點,一不留神,很容易造成,撞傷、摔傷;嚴重的,甚至是丟失,丟命的危險。

隔代教育是利是弊?是認可還是否定?可以嘗試兼容幷蓄

三 老人帶孩子,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育的問題

隔代教育,留在年輕父母心中的隱痛,不是沒有,可能也是一種無奈。因為這個時代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年輕人也是心力憔悴,無暇顧及。

超出適度和邊界的隔代教育,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現實,不可否認的存在著諸多問題。

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成功的案例,廣西南寧實小李成昌就是一例。除此而外,也有個別老人,懇花精力和時間從網上獲取資料,為育兒提供科學規範的依據,但這必盡是少數。

教育可以說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是孩子的前輩以其自身的言語和行為體現出來的,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在一天你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哪怕你一句話不說,只要你在動,這裡邊就包含著教育。傳授知識是教育,講一個勵志的故事是教育,身體力行也是教育。日常生活中一句話也能體現出教育。可以是極其普通的一句問候,也可以是一句不當回事的口頭禪。

四 而我們要思考的是,怎樣讓隔代教育成為助推手,而非絆腳石。

首先應該確立一個觀念,應該是以孩子父母的親子教育為主,老人從旁協助的隔代教育為捕。

誰主誰次,絕不能顛倒 !

我們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在抱怨祖輩帶孩子問題太多之前,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父母幫自己帶孩子,並不是義務。老人有沒有帶孩子的義務?沒有。不要有那種錯誤的認為,“他是你孫子,你就應該帶。”老人的義務已經完成,帶孫子只是他的情意,真正要負起這個責任的是孩子的父母。

所以,不管老人是否適合帶孩子,都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激!無論工作多繁忙,別忘了,你才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如果你家老人“問題很多、無法溝通”,為了孩子的未來,是否該親自承擔孩子教育的責任?別人沒法評判,主意還得自己拿。

一味的挑剔、嫌棄和不滿,無益於家庭和睦與子女教育。常懷感恩之心,多溝通,必然有助於子女教育。與老人溝通,我贊成和顏悅色的溝通,和與孩子溝通一樣,切忌大吼大叫。

另外一點就是,不是有老人照看,我們就撒手不問。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父母始終要站在前沿,親子之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作為父母,再忙也應該記得表達自己的愛。

五 責任劃分一定要明確,撫養權歸老人,教育權就一定得歸自己。該自己負的那份責任,不能丟棄。兼容幷蓄形成互補

如果我們無法轉變現有的家庭教養模式——隔代教育,那麼我們還得做的就是,幫助老人轉變幾十年形成的思維定式,用新思想新觀念,與老人及時溝通,幫助老人排除舊觀念的束縛。

隔代教育是利是弊?是認可還是否定?可以嘗試兼容幷蓄

老人絕大部分都會相信來自權威的說法,如報紙、電視等媒介的報道,那我們就在這方面多用用功,把我們接觸瞭解的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那部分權威的說法,再融合進自己的觀點,象說家常講故事一樣,使之成為老人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部分,並轉化成老人新的思維定勢,這樣老人再進行隔代教育,是不是會更讓人放心。

既然我們既不能肯定又不能否定,又不能排除,在離不開,也甩不掉的狀況下,只有選擇兼容幷蓄,形成互補,走一條適合自己家庭的新的隔代教育方式。比方說擺脫陳規單一的隔代教育模式,採取親子教育為主,隔代教育為輔,這樣一種煥發新意的新式隔代教育,是不是更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