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音樂最初的誕生是為了治病

用樂如用藥,在繁體字中,“薬”“楽”“療”三字同源,音樂、藥物、治療本身具有天然的聯繫。這一點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倉頡根據黃帝與蚩尤大戰的歷史,造了“樂”字,後來才產生了草藥療疾,所以便在樂【樂】字上加了個草字頭形成了藥【藥】字,藥【藥】字是從樂【樂】字而來,所以說藥的祖先是音樂,音樂最早的功用是治病。

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金庸筆下的《笑傲江湖》,任盈盈與令狐沖便是因琴結緣,任盈盈用琴音給令狐沖療疾。令狐沖初遇任盈盈,兩人以琴譜《笑傲江湖》結緣。

盈盈彈奏《清心普善咒》為令狐沖療病,文中寫道:“這一次的曲調是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輕輕嘆息,又似是朝露暗潤花瓣,曉風低拂柳梢,令狐沖聽不多時,眼皮便越來越是沉重便即睡著了。”醒來後,令狐沖以前那種“胸口立時熱血上湧、便欲嘔吐的情景卻已大減”。

所以古人有云:一曲終了,病退人安。這才是音樂的最高境界。 

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左傳》中亦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常聽妙音,可使人百病不生、延年益壽。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

《黃帝內經》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相應也。”也就是說我們中國文化中的五音六律其實是對應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的,用對了音律可以療愈我們的五臟六腑。

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古代音樂有五音——角、徵、宮、商、羽,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意思是:角為木音通於肝,徵於火音通於心,宮為土音通於脾,商為金音通於肺,羽為水音通於腎。

疾病,其實是身體的某些部位“走了調”,產生了不和諧,也就是五臟六腑的節律紊亂了,韻律不和諧了,這種雜亂無序可以用音樂來調節歸正。音樂療法就是使五臟六腑歸於和諧。

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西方醫學的以波調波

西方科學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波動的狀態,萬物皆振動。以人體來說,每個器官每個組織均有其健康的頻率,如果某個部位的頻率改變了,這個部位的波動就會不再和諧,從而產生相應的疾病。

以波調波,就是現代音樂療法的基礎所在,利用音頻的波動將對人體有益的波頻投射到我們生病的組織器官中,使該器官回到健康的頻率,從而達到療愈疾病的效果。

以波調波就是“中醫音樂療法”的現代醫學理論基礎。

音樂也能治病?這些動聽的音樂竟然也是一劑良藥,這些年沒白聽!

我們可以根據人體臟腑的特點,使用不同的樂器、節奏、力度、波頻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藥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配合一樣,製作出養生音樂,調整失調的身體,達到五音養生療病的效果。所以不要小看音樂,音樂不僅僅是娛樂,療愈身心才是音樂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