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手握百萬軍隊為什麼還要退位? 而不是奮力一搏呢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是非常戲劇性的。這個腐朽的王朝在現代簽署了許多賣國條約,但它仍然能夠生存。儘管清朝爆發了許多起義,但他們鎮壓了起義。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的火焰瞬間燒遍了中國,雖然清朝看起來很腐敗,但瘦駱駝比馬大,清庭當時手裡仍有百萬軍隊。那麼,為什麼隆裕和溥儀最終放棄皇位而不是與革命軍戰鬥至死呢?

溥儀手握百萬軍隊為什麼還要退位? 而不是奮力一搏呢


溥儀

清庭雖然號稱有百萬軍隊,實際上都是空殼子,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各地屬於清政府的軍隊,也都有起來抵抗,只是戰鬥力不行。

原來的八旗子弟兵,基本上被當時的大煙禍害了,除了抽大煙,遛鳥,幾乎什麼都不會幹了,更不用說是帶兵打仗了,幾乎喪失了功能。

除了各地軍隊沒有戰鬥力,溥儀連直屬於清政府的北洋陸軍都指揮不動,武昌起義剛爆發時,溥儀曾命陸軍大臣蔭昌指揮北洋軍南下鎮壓起義,但是這位陸軍大臣卻調不動北洋軍,北洋軍已被袁世凱控制,載灃看到大勢已去,辭去攝政王的職位。

而且即便是用這百萬大軍去硬碰硬的戰鬥,最後的結果依舊是慘敗而歸,因為當時人們很多都開始接受新的思想,都希望能夠推翻帝制實現共和。

溥儀手握百萬軍隊為什麼還要退位? 而不是奮力一搏呢


袁世凱

從溥儀自身來講,那個時候溥儀年齡還小,雖然說是一國的君主,但是實權在隆裕太后手裡,面臨著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只能是像在案板上的魚肉一樣任人宰割。

然而,當袁世凱迫使清庭退位時,隆裕太后和溥儀基本上沒有怎麼抵抗,只好把愛新覺羅的江山交出去,根據溥儀退位時簽署的聖旨,退位的溥儀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裡,過皇帝的生活。至於生活費,都是由民國政府提供,袁世凱每年都向溥儀拜年,表示重視。

溥儀手握百萬軍隊為什麼還要退位? 而不是奮力一搏呢


影視劇中的隆裕太后和溥儀

北洋新軍是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清政府希望袁世凱幫助他們改變政權。不幸的是,袁世凱此時已經有了其他的打算,所以清朝的滅亡是不可抑制的,至於溥儀,他在1908年即位時只有3歲,在1911年只有6歲。他一無所知,莫名其妙地成了亡國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