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今天一個和一個家長聊天,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老師,是否每天可以把作業多佈置一點,他們沒有閒暇時間玩,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了。

最近很多單位已經復工了,父母大多已經上班,時刻監督著孩子顯然不太可能,因此很多家長也會出現上述的顧慮: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家做什麼,有沒有在看書學習?自然而言,一個新想法又會出現:老師,能否佈置多一點作業,孩子忙起來就沒時間玩了,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了。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其實,暫不說作業多少,其中有一個認知也不太正確,即孩子的學習興趣問題,並不是剝奪了孩子玩的時間,讓他們一頭扎進學習中去就會產生興趣。興趣的想因素也是非常多了,再者,遊戲本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壓制可能也會適得其反。

那麼,作業該不該留很多呢?

一方面,作業多確實可以減少孩子玩的時間,如果是老師佈置的作業,更是能以強制的方法促使他們完成,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去鞏固知識,也滿足了家長焦慮的心情。

但是,長期來看的話,這不見得是一件好的事情。就當下階段來說,孩子長期停課在家,不能出門,對其本身就是一種壓制,如果再強制,會讓他們心中的焦躁情緒更嚴重,不適合長期發展。各地教育局也已經明確規定,不能佈置過多的作業,給孩子造成負擔。

因此,答案很明確,作業不宜太多,一方面為保護視力,一方面為保護興趣。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那麼,作業量多少合適,又該怎樣安排孩子的作業呢?

1.作業的方式多樣化

在傳統意義上,作業就是趴桌子跟前,拿筆拿本寫寫寫,只要我們看到孩子手裡抱著書才覺得是學習,其實不然。

大詩人陸游曾寫《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說,課本上學來的東西終究是膚淺而停留於表面的,要想深入理解其道理還需投入實踐。其實作業作為學習的重要部分亦是如此。一味地寫寫寫不見得會理解更深刻,那麼作業的完成就可以多樣化實踐,可以圍繞所學知識展開。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比如說,在我們語文學習中,如果學習了一首寫寫詩的七言絕句,可以根據內容,讓孩子去仿寫創作一首詩。這個方法我曾經在學完一首關於"春天"的詩時使用過,效果非常好。因為孩子要去創作,所以要力求跟原詩格式相似,加上押韻的要求,他就需要在無形之中反覆琢磨原詩的每一句。那麼,這樣的記詩的效果會遠比一直抄寫默寫背誦要好很多。

這裡需要說的是,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創造力,他們想象和創造新事物的熱情遠比我們預料的要高很多,只要引導得當就可以達成另一種"作業"。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2.作業根據自己的情況

在這裡要說的這一點也很重要:無論什麼時候,作業都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個孩子寫作業時是不帶心的,寫上百遍也沒有效果,如果這個題他已經非常熟練了,寫再多遍更是浪費時間,還不如玩一玩還能增強體魄。所以我要說的是,孩子的作業還要結合自身情況去進行。

網課期間,按要求不讓給孩子留太多的作業,因此,老師能留下的作業便是一課中很有代表性的,讓孩子抓住這部分就可以了。一個班級裡孩子水平參差不齊,老師佈置的作業基本是按照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學生去佈置的,那對於一部分非常優秀的孩子來說,就會顯得過於簡單,而對於基礎稍微差些的,又有點難,這時候就需要結合自己知識情況,去做額外的拓展題型。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3.自覺自律

最後這一點,是最重要,也是很多孩子都無法達到的。自覺自律是將會影響一生的習慣。試想,如果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習慣,都需要在強制的情況下去進行,能保持多久呢?以後當沒有人再督促、催促、佈置任務的時候,他將又會屢次失去方向,不知道如何計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而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他們今後的人生中,更需要的是這種自覺自律的能力。

因此,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重去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首先是以身作則,父母和老師都要給孩子做好自覺自律的榜樣,做事情不拖沓,要做的事情立刻雷厲風行地去辦;其次,就是家庭作息表計劃表,環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當父母都是個對自己生活工作有規劃的人,孩子就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最後,和孩子達成獎懲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工作。

小學生作業越多越好嗎?老師這樣說,家長很贊同

結語:

經過一些有心的家長實踐反映,當改變佈置作業的方式之後,孩子的積極性慢慢有了提高,親子關係也相對融洽了不少。

作業對於每一個孩子都會是一生的必修課,現在的作業是"學科任務",以後的作業就是"生活方式",因此,作業要有針對性,根據自己的程度巧妙結合,自覺自律,從小做起,培養習慣很重要。

(本文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