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一说起茼蒿,我想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涮火锅。也没错,在一顿大鱼大肉之后,来点清爽解腻的茼蒿,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大家也许并不知道的是,茼蒿家族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优秀的园艺植物。是不是很惊讶?!


今天, 我们就来看看茼蒿究竟什么门道?


茼蒿家族外来户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把市场上的茼蒿、蒿子秆混为一谈的经历,为什么二者口味相似,长相差别那么大:有的是细瘦的茎秆上带着羽毛状的叶子,有些是肥厚的叶子扎成一堆。不怪大家,人家确实是“一大家子”,都是菊科茼蒿属的植物。只不过,在市场上多见的是茼蒿、南茼蒿和蒿子秆三种植物。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茼蒿(图片来源/PPBC 摄影/田乾福)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蒿子杆(图片来源/PPBC 摄影/薛凯)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南茼蒿(图片来源/PPBC 摄影/孙观灵)


关于茼蒿属植物的起源有两派观点。其一是认为茼蒿属的老家都在地中海沿岸,漂洋过海才来到中国;其二是认为茼蒿属植物(至少茼蒿)是中国原产的。


在这三种茼蒿属植物之中,南茼蒿的身世比较清晰,它们进入中国的记载也十分明确,大概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商人把这种蔬菜带入中国。此后,南茼蒿就一直在菜市场发挥自己的热量。至于蒿子秆,它的身世就有点特别了。本来是当作花卉植物引入的蒿子秆,不曾想在菜市场找到了更重要的工作


再来说茼蒿,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也是茼蒿属植物的故乡。因为中国人吃茼蒿的历史堪称悠久,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中就记载了茼蒿的用处,“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但不管身世如何,中国人与茼蒿家族打交道已经很多年了。


茼蒿茼蒿大不同


有意思的是,在菜市场经常被叫作“茼蒿”的植物,实际上是南茼蒿。南茼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主要在中国南方栽培。相对于其他两种吃茎秆的兄弟,南茼蒿的相貌比较特别,它们的叶片较为宽大肥厚。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南茼蒿的花朵(图片来源/PPBC 摄影/徐晔春)


茼蒿和蒿子秆的叶片都是非常典型的深裂羽毛形状,茎秆也更为发达。在菜市场通常都被叫作“蒿子秆”。它们的味道都比南茼蒿浓郁,茎秆也更为耐煮,更适合涮锅炒菜这些经火而成的美食。


而茼蒿和蒿子秆,两者的区别并不在叶片和茎秆之上,而在于花果,蒿子秆的特点是“舌状花瘦果的肋翅,特别是腹面的肋翅伸延于瘦果顶端并超出花冠基部,伸长成喙状或芒尖状,间肋不明显”,而茼蒿的舌状花瘦果则没有这些特征。如果这二者同时出现在菜市场里恐怕是很难辨别了。好在两者的味道差别不大,那就且吃且开心吧!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作为观赏品的蒿子杆

(图片来源/PPBC 摄影/段长虹)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的筛选栽培过程中,蒿子秆家族拥有了很多颜色特别的观赏品种,颜色上已经超脱了黄色,出现了蓝色和紫色的花朵。在欧美国家的庭院里“玉树临风”,这才是人家的本职工作。


鱼与羊的好搭档


不管是茼蒿、蒿子秆还是南茼蒿,它们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儿,泡茶的杭白菊就有这种典型的气味儿。这种类型的气味儿也为很多菊科蔬菜所拥有,比如莴苣、苦菊。只是茼蒿家族的气味儿更为强烈,更接近于菊花的味儿。


这种特殊的味道来自于菊科特有的萜烯类化合物,无论是菊花、艾草还是茼蒿,其中的特殊气味儿都或多或少与此相关。


虽然这种特殊的气味儿让茼蒿特立独行,但是却意外地成为鱼和羊肉的好搭档,茼蒿的特殊气味儿配上鱼羊的腥膻味儿,意外地成就了特别的美味儿。食物的搭配就是这么绝妙!


茼蒿:火锅必备菜的庭院演出!


止咳药还是杀虫剂


一直以来,茼蒿都有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止咳药。在实验中,茼蒿提取液可以缓解由氨水引起咳嗽的小鼠的症状,减少咳嗽次数。但是其中的原理并没搞清楚,同时实验也还没有扩展到人类身上。所以,不要再相信茼蒿榨汁可以止咳之类的流言了。


反过头来说,茼蒿、南茼蒿和蒿子秆就像大多数蔬菜一样,水分高、热量低、富含膳食纤维,对于肠道和谐与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但千万不要把它们当灵丹妙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茼蒿对防止农田虫害可能倒是有更靠谱的贡献。原来,茼蒿中的芳樟醇、丁香酚、苯酚、对甲苯酚等化合物,可以引起小菜粉蝶幼虫的拒食反应。另外,科研人员还在茼蒿中获得了一种叫茼蒿素的物质,也有很好的拒食活性,很有希望成为新兴的生物农药。


从庭院植物到生物农药,人类对于茼蒿家族的认识在不断精进。就如我们祖先最初种山楂树只是为了砍柴烧,后来才学会吃果子、做糖葫芦。这是人类历史打在植物身上的印记,反过头来也是植物对人类的驯化。若要更好地与植物相处,就从欣赏对方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