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唐诗宋词,那宋朝就没有诗了吗?宋朝有哪些著名诗人呢?

小邹博士


宋朝不仅仅出优秀的词人,诗人其实也有很多:

1.王安石:《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2.范成大:南宋诗人,文彩出众,尤工于诗,著《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冬日田园杂兴十二绝》等诗作,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风格轻巧。

3.杨万里:《悯农》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此诗叙述灾情:由于久早无雨,稻田缺水,秧苗大半枯死;后揭示农民忧心如焚的内心活动:此诗语言朴实自然,将农民的灾难描写得十分具体、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一片怜悯之心。


国学文化践行者


1、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4、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

5、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铭辰殿下


宋朝当然有诗,只不过宋词出于唐诗却胜于唐诗,所以就淹没了宋诗,就像所有人知道其一却不知其二一样,有了宋词谁还注意宋诗呢。但是宋诗也很有名,因为宋朝的诗人会写词当然也会写诗,因为诗与词本就有必然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能让人分的清清楚楚。

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的苏辙一首《雨过》:

东南流注已鸣涧,西北霏微仅敛尘。

人意共怀艰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贫无福,雩应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无一舍,终年苦乐会须匀。


苏辙的兄长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的苏轼,世称苏东坡,他那首每个人都知道的《春宵》就是经典: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还有苏东坡的政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王安石就写过很多诗,他最著名的诗莫过于《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一首《示儿》尽显爱国情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样是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更显得豪迈与悲壮: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农家小楚


宋朝的词人都会写诗,不过在文学史上宋诗的地位远不如唐诗,而词作发展空前,后世流传,更为突出。所以为了区分时代文学特色,才说唐诗,宋词。

例如:苏轼的《题林西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清照的《过乌江》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文天样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

王安石,陆游等人许多诗作,也是传颂至今。名满天下。

词人其实都是诗人。

但真正诗名盖过词名的,大约只林逋林和靖了。

林逋也填词,但一首《山园小梅》太出色,堪称绝唱。此人当时后世应当说诗名盖过他词名。

另外个人以为,林逋这首《山园小梅》格调与唐诗比,也在颠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只宋词人中晏殊两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能与之相比。

这一诗一词与元曲中马致远的秋思,个人以为是宋元时代诗词曲三绝。


默玄吟雷


相比于唐诗,其实宋诗并不逊色。也许沉湎于唐诗和宋词的光辉,大家都自动忽略了宋诗的发展。实际上,宋诗走出了一条与唐诗并行不悖、各放异彩的新路。北宋初年的“白体”“西昆体”“晚唐体”模拟徘徊后,宋诗开始逐渐摆脱唐诗的藩篱,建立自己的审美规范。

林逋

宋初三体指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以白居易为学习对象,诗歌的基本特点是平易浅狭、缘情潜兴,代表诗人有李昉、李至、王禹偁,代表作有《二李唱和集》;西昆体以李商隐和唐彦谦为学习对象,诗歌的艺术特征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丽,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代表作为《西昆酬唱集》;晚唐体以贾岛、孟郊为学习对象,作诗好苦吟,代表诗人有九僧诗派、潘阆、林逋、寇准。

苏轼

除了作词之外,苏轼的诗歌成就也颇为惊人。他的诗体现出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抨击封建社会的弊政与陋习,流露出深沉的批判意识;人生遭遇是经验之源,也客观事物总有规律可循,在这些过程中,苏轼冷静旷达,傲视苦难,超越旷达,秉持坚毅的人生信念,绝对不向命运屈服。因此苏轼的诗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决然无靡靡之气。

黄庭坚

宋代还出现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宋末方回又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核心理念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论,即用前人的典故,说出自己的喻理;不改变传统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改变外在的形式。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唐代艺术世界的内在结构中生发创新灵感,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作诗家法。江西诗派成为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南宋诗坛,一直延续到近代同光体诗人。

江湖烟云

后面还有“江湖诗派”,其由南宋后期的低级官员、隐逸之士和江湖谒客组成,陈起收集刻印了作品集《江湖集》。随后形成了一个组织虽然比较松散、诗风却比较接近的诗歌流派,成为“江湖派”。“江湖诗人”是宋末诗坛的主体,以贾岛、姚合的“苦吟”一派的晚唐诗风为取向,对“江西诗派”和“晚唐体”加以综合。

宋诗的审美范型生成于对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与唐人始有之“集大成”两种境界的兼容。在理学和禅宗的双重影响下,宋代诗人形成了治心养气的涵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体悟内省的思维方式和平淡恬静的审美观。


Iam小火炉


宋朝当然也有诗,也有著名诗人。“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的: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谓一代之文学

一代之文学是指一代的主流文学,代表文学,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文学。所以宋朝也有诗,宋朝也有不错的诗人,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词人苏轼,其实他也同时是一位诗人。

王国维肖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除了苏轼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宋朝文学家包括王安石、秦观、黄庭坚、陈师道、杨万里。陆游、范成大、文天祥……都写过诗。

不过问题来了,为啥到了宋朝,词就变成主流文学了呢?

宋朝结束了五代残唐的纷争局面,拥有了短期的稳定,但是宋朝国力远不复盛唐的强盛。相对于唐朝,宋朝的科举要求进一步放松,多选拔出来的官员就需要增设行政机构,因此宋朝官僚阶级非常庞大,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宋朝的文人普遍没有盛唐诗人的气魄和胸怀,而词恰逢其时。最早的词是专门用来唱曲的,唱的是儿女情怀人生际遇,是统治者偏安一隅寄情声色的手段,所谓“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婉约词代表——李清照

不过随着词的发展,词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其内容也拓展到家国情怀、人生天地等等大的格局和视野上来。

相比于宋词,一方面宋诗没有走出唐人画的圈子,唐人已经创造了唐诗的高峰,宋人很难超越。另一方面,宋诗更注重“哲理”,文学作品一旦追求教育别人,往往落于下乘。


小邹自媒体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说法,是指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最有活力的文学创作体裁。

诗从《诗经》开始,经过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一路发展,直到唐朝百花齐放,诗歌创作进入高潮阶段,出现了最伟大的诗人,最高峰的作品,唐诗成为诗的代名词。此后,宋元明清一直到近当代,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也涌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诗人和作品。


宋朝的文学繁荣发达,诗词文都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家,诗歌创作也很活跃,著名的诗人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宋代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一、宋初诗坛,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等诗歌流派。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晚唐体诗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山园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广为人知。


二、北宋诗人中,著名的有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王安石的《梅花》、《登飞来峰》、《泊船瓜洲》,苏轼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都是我们从小熟读的经典名篇。

三、南宋诗人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为代表。陆游(《书愤》、《游山西村》、《示儿》)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杨万里和范成大的田园诗清新自然,《小池》、《四时田园杂兴》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南宋后期的我们最熟悉的诗人是文天祥。他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颂。

唐诗几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珠玉在前,宋诗要创新发展有很大的困难,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比较温和内敛,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么张扬热烈。宋诗很多时候被唐诗的光芒掩盖,又有蓬勃发展的宋词做对比,难免被人忽视。但总体来说,宋诗可以说是与唐诗一脉相承,各树一帜的。


醉眠芳草


宋诗有苏轼,王安石,陆游,朱熹,李清照,赵师秀,寇准等著名诗人。宋诗相对唐诗哲理诗比较多,相对唐诗的开放,宋诗更多的是反思。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样是登庐山,唐人李白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而宋人苏轼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反思。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诗人是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以池水源头作喻体,比喻在学习中只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能进步不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名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飞越彩虹888


北宋:苏轼、苏洵、苏辙、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晁补之、周邦彦等

南宋:杨万里、陆游、姜夔、辛弃疾、李清照等


梅落肩香1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以前在学校时候学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什么很少见说唐诗、宋诗?实际上宋诗并不见得低于唐诗,但是宋诗相对于宋词而言,不如宋词更具有时代的标志意义。


元曲明清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明清小说相对于以前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所以成为时代文学的发言人,但明清诗词也未必是完全落后的,只是亮点和突破比较少。因为大家只会关注这些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时期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下文列出的都是以前在课本中学到的。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田园优美宁静与农村农民生活的困苦二者结合起来了,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具有很高成就,《卜算子·咏梅 》 感叹人生失意,抒发自己爱国情怀。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有很多代表作,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除了以上这几位诗人,其实还有很多优秀诗人比如王安石,以及不被大家熟知的,就不一一举例了。因为宋词更具有时代意义,大家关心的也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