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1型糖尿病,胰島素配合中醫藥有優勢

患了1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破壞,通常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就等於與胰島素“結了緣”,患者與胰島素實際上就成了“終生伴侶”。中醫藥雖然難以根治糖尿病,但與胰島素可以發揮協同降糖作用,病對防治1型糖尿病併發揮職能具有確切療效。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胰島素種類繁多,根據作用時間分類比較有實際意義。

1. 短效胰島素:主要用於控制餐後血糖,一般在三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

2. 中效胰島素:能控制半天時間內的基礎血糖和餐前血糖,一般在早晨或晚上入睡前皮下注射。

3. 長效胰島素:能控制一整天的基礎血糖和餐前血糖,一般在早晨或晚上睡前皮下注射。

4. 預混胰島素:為了適應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具體需要,將短效製劑和中效製劑按不同比例進行混合者,一般在草餐前和晚餐前皮下注射。

選擇什麼胰島素,用多大劑量,主要根據具體病情而定。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1型糖尿病在規範注射胰島素的同時,配合中醫藥治療措施,往往可以起到單純胰島素治療難以達到的良好療效。

1. 中醫藥有改善1型糖尿病臨床症狀的優勢

許多1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治療後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但許多臨床症狀,如疲倦乏力、出汗、頭暈、眼花、口苦咽乾、腰痛、皮膚癤腫、瘙癢、肢體麻木等還在困擾患者,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這時可以考慮中醫藥治療,辨證準確,選方合理,對於改善症狀,常常是投藥即效。觀察發現,許多1型糖尿病患者的諸多痛苦症狀經中醫藥治療後,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

2. 中醫藥配合胰島素可以起到協同降糖的作用

實踐證明,中醫藥有整體調節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作用,而且長期服藥副作用小。如人參配黃連,不僅可以降糖,還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又能保護胰島細胞功能;再如桑葉、桑枝、桑白皮,既可以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還能延緩碳水化合物在小腸的吸收,可以有效降低餐後血糖。臨床上,很多1型糖尿病兒童長期注射胰島素,體型逐漸肥胖,而加用中醫藥治療後,胰島素水平明顯提高。

3. 中醫藥可以解決影響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諸多難治性因素

臨床上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1型糖尿病患者雖然用了胰島素,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或者時高時低,波動特別大。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患者飲食和生活作息可能存在問題以外,實際上還常常存在著一些影響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諸多難治性因素。如長期失眠者,睡眠好,血糖就好一些,睡眠差了,血糖監測就升高;再如患者牙周炎、口腔潰瘍時,如病情發作,則血糖升高,病情緩解,則血糖降低。對於這些影響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難治性因素,中醫藥通過辨證論治解決這些難治性因素,則有利於1型糖尿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

4. 中醫藥配合胰島素降糖,可以有效防治1型糖尿病併發症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接受中醫藥治療,可以防止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典型微血管併發症,已發生併發症者可以防止其病情進一步發展。

特別提示:1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是關鍵,但及早配合中醫藥治療,對患者非常有利!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辨證論治體現了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特色,現代醫家祝諶予教授主張分型辨證,呂仁和教授主張分期分型辨證,各有特色。糖尿病標本虛實辨證方法,主張把糖尿病分為陰虛、氣陰兩虛、陰陽俱虛三型,胃腸結熱、脾胃溼熱、肝經鬱熱、肝陽上亢、氣滯、血瘀、痰溼七證,充分體現了糖尿病中醫藥治療方法的豐富多彩。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臨床發現,糖尿病普遍存在本虛標實的證候特點,在繼承呂仁和教授本虛辨證型、標實辨證候的基礎上,基於臟腑氣血陰陽辨證思路,提出了糖尿病本虛標實辨證方法,本虛證分三型,標實證分七候,共10證,每證再結合臟腑定位,基本可涵蓋糖尿病臨床常見的證候。

本虛三型

1. 陰虛津虧

表現:口渴引飲,咽乾口燥,五心煩熱,尿黃便幹,或有盜汗,舌紅或瘦,苔少甚至光紅,脈細數。

治法:養陰增液

方藥:六味地黃湯、增液湯化裁,或用清滋糖寧方。

2. 氣陰兩虛

表現:神疲乏力,口渴喜飲,氣短懶言,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多腰膝痠軟,大便偏幹,小便頻多,舌淡紅或嫩紅,苔少,脈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參芪地黃湯、易老麥門冬飲子、生脈散化裁,或用清補糖寧方。

3. 陰陽兩虛

表現:口乾多飲,夜尿頻多,五心煩熱,畏寒神疲,腰膝酸冷,四肢無力,汗多易感,性慾淡漠,男子陽痿,大便不調,舌體胖大,舌苔少,或有白苔,脈沉細,或沉細數而無力。

治法:滋陰助陽

方藥: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化裁,或用滋補糖寧方。

標實證七候

1. 胃腸結熱

表現:口渴多飲,消谷善飢,大便乾結,數日一行,舌燥口乾,心胸煩熱,舌質紅,苔黃幹,脈滑利而數。

治法:清洩熱結

方藥:增液承氣湯、三黃丸化裁,或用清洩糖寧方。

2. 溼熱困脾

表現:頭暈沉重,納食不香,脘腹脹網,口乾黏膩,大便不爽,小便黃赤,或尿頻澀痛,小便渾濁,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而數。

治法:清熱除溼

方藥:三仁湯、黃連平胃散、四妙散化裁,或用清化糖寧方。

3. 肝經鬱熱

表現:胸脅滿悶,太息頻頻,口苦咽乾,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失眠多夢,口渴引飲,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解鬱清熱

方藥: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梔子清肝飲化裁,或用清解糖寧方

4. 肝陽上亢

表現:頭痛眩暈,顏面潮紅,口苦咽乾,耳鳴耳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痠軟,小便黃赤,舌邊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建瓴湯、天麻鉤藤飲化裁,或用清降糖寧方。

5. 氣機鬱滯

表現:胸脅苦滿,脘腹脹滿,少腹不舒,情志抑鬱,太息頻頻,或婦女月經不調,舌苔起沫,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

方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道遙散化裁,或用解鬱糖寧方。

6. 痰溼阻滯

表現:體形肥胖,四肢沉重,神疲嗜睡,脘腹脹滿,口中黏膩,舌苔白膩,脈滑或濡緩。

治法:化痰除溼

方藥:二陳湯、白金丸、指迷茯苓丸化裁,或用化痰糖寧方

7. 血脈瘀滯

表現: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夜間為甚,肌膚甲錯,婦女月經不調,經血紫暗,口唇色暗,顏面淤斑,或腹部有壓痛;舌質紫暗,脈弦,或艱澀不暢。

治法:活血化淤。

方藥;桃紅四物湯、桃核承氣湯、下淤血湯化裁,或用化淤糖寧方


我的特色治療: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顯療效


特別提示:糖尿病臨床的實際情況,常常本虛一證或數證同時存在,所以治療關鍵在於處理好本虛與標實、治本與治標的關係問題。一般說來,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治本虛為主,兼以治標實,或治本虛、治標實並重;病情急變的情況下,則往往治標實為主,兼以治本虛,或先治標實,後治本虛,具體情況,應具體分析。

總結:中西醫各有所長,中西醫綜合治療可以取長補短。選擇適合於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法,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必然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和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