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对于古代皇权来讲,“太上皇”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因为政策的权威性决定了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在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但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却出现了头衔在皇帝之上的人——太上皇。

那么政权到底听谁的呢?如果是皇帝说了算,为啥要在上边加一个“太上”?那如果太上皇说了不算数为啥还要存在?这“太上皇”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一、比虚幻还虚幻

“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创造出来的,秦嬴政在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特有的称号。

“三皇”指的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神农三位,“五帝”则是远古时代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人。相信大家也有一样的感触,“三皇”相比“五帝”显得虚无缥缈,“帝”则握有实权。所以皇帝可以简称为“帝”,却不能单叫一个“皇”字。

在秦始皇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同时,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太上皇”,那就是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被灭六国、完成天下一统的儿子追封为太上皇。

这也应对了前文的“帝”。帝有实权,而“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荣誉头衔而已。再冠以“太上”这一非常尊贵的称谓,就形成了一种捧杀:这是当今天子的生父,但是不干预政事。因此“太上皇”也被称之为“不言帝”。所以你只能看见太上皇,却看不到“太上皇帝”。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二、奇葩的太上皇们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共诞生了300多位皇帝,但总共只有26位当过太上皇。

大家能够脱口而出的估计也就那两家:一个是安史之乱被迫退位的唐玄宗,还有一位是要追平自己爷爷的清乾隆。历史再有些深入研究的,还能够想到明朝有一位在北边“打猎”好几年被别人退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和当皇帝当烦了的宋高宗。

其实这些太上皇周边发生的事情比那几百位皇帝的故事更值得一提。比如儿子创建汉朝时还活着的刘太公。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还如同平常百姓家一样五天拜见自己的父亲一回,后来刘家的总管看不下去了,对刘太公说:你虽然是长辈,可你儿子是皇帝!皇帝之外的都是人臣,不能让皇帝给亲爹磕头。

刘太公一听:恩,有道理!不能让儿子给我磕头了。那我给儿子磕头吧!

下一次刘邦再来看望自己的时候,刘太公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一看亲爹如此这般大吃一惊,传出去肯定要被天下人耻笑的。于是给了一个“太上皇”的名号,不用让亲爹给儿子行礼了。刘太公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当过人君就成为太上皇的人。

前有给儿子行礼的老太公,后面就有“维护家庭和谐”的好女婿。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作为配套也就只能存在一位皇后。皇后是一国之母,肩负母仪天下的重任,代表女性最高的权威、最尊贵的身份。所以只要能进入后宫,谁不想爬到这个位置?《甄嬛传》这类电视剧也充分展现了后宫上位的残酷与血腥。

而偏偏有这样一个人,他看到一众老婆们竞争的太辛苦,就大手一挥说:别抢了,你们都当皇后。这位慷慨大方的人叫宇文赟,他执政期间同时册封了五位皇后,创下了帝届之最。

宇文赟是北周武皇帝的长子,13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不过老爹管教孩子还是比较接地气,动辄便用棍棒、鞭子痛殴。宇文赟为了保命只好藏好自己的劣性,天天伪装作秀,久而久之压抑出了精神疾病。

终于,老爹撒手归西,自己成为了皇帝。之前的忍耐成为了报复的理由:你不是禁止我沾染酒色吗?那我就哈皮起来给你看!

从此他一手把盏,一手把妹,小生活快乐得不要不要的。可皇帝毕竟还有皇帝的事务,宇文赟觉得工作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于是自己亲封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年仅6岁的儿子,那一年他才21岁而已。

不久酒色大业掏空了宇文赟的身体,仅仅当了一年太上皇便被长眠在地下的父亲带走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册封的五位皇后中有一位叫杨丽华,而杨丽华的父亲名叫杨坚。宇文赟死后,宇文氏江山尽送杨家,从此南北朝时期被隋终结。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三、盛产太上皇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二十六位太上皇,但唐朝就贡献了八个名额,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远超南北朝这样的分裂时期,这也从侧面说明唐朝政局的不稳定性远高于别的朝代。

唐朝第一位太上皇便是开国之主李渊,他却不是老了干不动了,而是亲儿子敢在自己住所门口(玄武门)干掉另外两个儿子。当尉迟恭拿着长矛逼近自己身前时,李渊才发现身边的大臣一个替自己说话的都没有。所以为了图个好名声,他对群臣说:“我自己应该当太上皇。”

挽留的人也同样没有。

相同境遇的还有武则天,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联手趁着她生病时发动兵变,因为时间是神龙元年,所以也叫神龙革命。一代女皇失势,被迫将龙椅传给太子坐,自己成为实质的“不言帝”。

有一点需要说明,武则天本名珝,后改名曌,是称帝之前特意给自己选的字,意思是日月凌空,普照大地。在她退位之后,唐中宗给其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便这样出现了。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相比上面的两位,李隆基“进步”的过程则温和的多。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跑到四川躲清闲去了,偌大的烂摊子留给儿子李亨收视。李亨在前线匆忙即位,又趁着父亲尽失天下人心的时候将其权力架空,可谓“一报还一报”。

唐朝还有个堪称“玄幻”的太上皇与李隆基也有着脱不掉的关系。比如有一天他唐玄宗祭祀玄元庙,看到庙中供奉的老子像,感慨老子伟大的思想,于是说:李耳(老子)既然也姓李,又这么伟大,追封为太上皇吧。

到了唐朝末期,因为宦官掌权操控政局,皇帝之间更迭的更加快速。唐顺宗李诵、唐昭宗李晔都是因为触犯到宦官的利益,继而被囚禁、被架空,成为被太监“册封”的太上皇。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啥区别吗?一字之差,但天壤之别

剩下的最后一位,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安禄山,他先被亲生儿子安庆绪所杀,后者为了巩固权力并没有说杀了亲爹,而是说安禄山把皇帝位传了下来,自己当个逍遥太上皇去了。

作为名分高于皇帝的臣子,“太上皇”从起初的荣耀变成权贵征伐的手段,无论是给儿子下跪的刘太公,亦或者主动升职的李渊,“太上皇”这三个字都不会带来多少愉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