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別人家孩子”光環下有多痛?家長的比較,是孩子一生的鐐銬

許多父母經常用他們的孩子互相比較,當然,父母的目的不是要在別人孩子的幫助下攻擊自己的孩子。相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看到別人孩子的長處,從而勇往直前,奮勇追趕。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曾提出“相似假設”。他指出,人們更傾向於與具有相似能力和信念的人進行比較,因為這種比較可以為自己提供更真實有效的信息。

活在“別人家孩子”光環下有多痛?家長的比較,是孩子一生的鐐銬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經常把他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比較,其目的是通過各方面的相似性找出兒童自卑的具體原因。但孩子們不這麼認為,家長比較是孩子眼中一種變相的批評和否定,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狀態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信,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問題。

這是我生命的陰影!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小李,他長期生活在別人孩子的光環中。前段時間,我和小李聊天,無奈地告訴我,在父母催她結婚後,又催生孩子了,我半開玩笑地對小李說:“叔叔和阿姨是對的,你已經結婚五年了,你就30歲了,你在等沒有孩子的更年期嗎?

小李沉默了一會兒對我說,我不想要孩子,因為我想我會成為一個不稱職的母親。我放下開玩笑的語氣,問小李為什麼這麼想,小李告訴我,她從小就生活在別人孩子的陰影下,媽媽常說自己比別人差,所以小李總認為自己是父母心目中最失敗的工作。

活在“別人家孩子”光環下有多痛?家長的比較,是孩子一生的鐐銬

我告訴小裡,她父母不這麼認為,小李點點頭說,她理解父母的辛苦,但她總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所以孩子出生後最好不要有一個完美的母親。

看著小李眼中的悲愴,我想,有一次,父母把她和別人比,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兒,所以傷心。

父母總是比較他們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一、使孩子抑鬱和孤獨症

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是童年治癒的,不幸的人一生都是童年治癒的。對於那些生活在別人陰影下的孩子來說,他們在童年的時候總是要面對父母的否定。

這種否定不僅限制了他們的發展,而且使他們開始自我封閉。當別人過著輕鬆的生活時,這些孩子一直躲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裡,為自己的童年療傷。他們沒有時間去社交,因為他們的童年受到傷害,他們不能抽出任何額外的精力來照顧任何人的情緒。

二、捫心自問

從小就不被愛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從來沒有被肯定過的人自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對待孩子往往態度鮮明,這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非常不利,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

當他們做任何事情時,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父母對自己的否定和攻擊。那麼,他們很可能在嘗試任何事情之前就率先舉起白旗。這很可能會錯過生活中的許多機會。

活在“別人家孩子”光環下有多痛?家長的比較,是孩子一生的鐐銬

三、引起叛逆心理

在《心理學詞典》中,對叛逆心理的解釋是:叛逆心理是指客觀環境不符合主體需要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

當孩子長期處於父母的否定中時,他們會逐漸對父母強加給他們的教育產生強烈的抵制。你應該知道,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是一個獨立的人,內心有著最原始的渴望。當父母不能給孩子所需要的情感時,孩子們會試圖通過不服從父母的指令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並希望改變父母的態度。

除了比較,這些方式都是你孩子毀滅的利刃!

一、破壞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則社會新聞,一個穿3000多元一雙鞋的男孩在學校門口襲擊了一名農民工。請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被打男孩的農民工是自己的父親。我不想再看到它了。我不為這個父親感到難過。相反,我對那個孩子感到很抱歉,

他父親生活得很魯莽,但他穿著鮮豔的衣服,在別人面前大搖大擺。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缺乏教育。可以說,這種缺失註定了他們孩子一生的悲劇。

撫養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將來能獨立面對自己的生活。父母的過度放縱,或者為孩子安排一切,就是扼殺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們都知道,社會是一片巨大的森林,在這片森林裡,“弱肉強食”是同樣的規律。你對孩子的溺愛只是把孩子推到狼嘴裡的一對東西。

二、暴力

大多數心理學專家認為,在暴力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意識到,解決衝突和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暴力。當他們長大後,他們會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目睹的暴力複製到自己的生活中。

無論孩子是被虐待還是父母有暴力爭吵,只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活在暴力的環境中,就有可能產生反社會人格,這不僅會導致自己的生命死亡,還會影響社會秩序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活在“別人家孩子”光環下有多痛?家長的比較,是孩子一生的鐐銬

三、否定

在《少年故事》中有一個叫袁敬宜的小朋友。她主要的抱怨是她母親總是否認她的成就。臺下的母親非常公正地對女兒說:如果我不打你,你可能有點飄飄然。

這位家長說了很多家長的意見。他們之所以拒絕和攻擊自己的孩子,是為了防止他們在取得一些成就後沾沾自喜。但父母可以考慮一下,

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時,我們的家人不會給我們打氣,而是給我們潑冷水,我們會感到不舒服嗎?

同樣,孩子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善意地提醒他們,但不要在他們取得成果後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他們,這很可能會讓他們沮喪。

教育不僅關係到一個家庭的興衰,而且關係到國家的命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從多方面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儘量與孩子相互尊重和理解。我們要知道,只有平等關係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