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有人说韩信是因为功高震主被杀,其实不然,功高盖主是什么?只是一个虚名!韩信真正的死因却是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可以说他共下4步棋,其中的3步棋为其被杀埋下伏笔,这第4步棋却是一步死棋,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出死局,那韩信走了哪4步棋呢?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第1步棋实话实说,贬低刘邦,高抬自己,低看刘邦亲信,让刘邦觉得韩信不可驾驭,不可驾驭就是威胁,拥兵自重更是危险。史书上讲,刘邦生性高傲,看不起人,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说那日萧何领着韩信来拜见刘邦,刘韩没见面前,萧何就再三叮嘱刘邦,要刘备放下身段,刘邦也是不能驳了萧何的脸面跟韩信交谈,开口就问韩信有没定国安邦的计策,这韩信好小子,没有直接回答,反问刘邦你和项羽从各方面讲谁厉害,刘邦迟疑半天才说不如项羽。人家刘邦已经说了,你还要来一句,我也觉得你不如项羽。这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话,是不是有种看不起刘邦的感觉,连主子都看不起,主子现在用你,今后不能掌控你还不将你杀掉。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韩信这样的做法出现过好几次,一次就是韩信被贬以后成了淮阴侯,去樊哙家里吃饭,人家樊哙也算热情,见韩信就拜,说尽好话,这韩信可好,吃完了饭,在离开的时候居然大声的说,我韩信现在怎么混到跟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了,很看不起樊哙,樊哙虽然是个杀狗的出身,但人家也好歹是刘备的死党,你在这样一说,难免别人不想你有反叛之心。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还有一次刘邦问韩信,我刘邦能带多少兵马打仗,韩信直言道,10万!刘邦接着问,你呢?韩信则说多多益善,不计其数。好家伙,那天下兵马都给你韩信算了,留他刘邦有何用?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第2步棋韩信拜将演说,道尽前任领导不足,讽刺领导低能。这些话主要是针对项羽说的,说项羽有威信、仁爱,但不会用人,不肯给有功的人封官,本来要奖赏给部下的官职,项羽抓着官印要磨蹭很久,好像是他身上的肉,像个女人一样,再是讲了项羽大军在获胜后滥杀不得人心。如此精妙绝伦的分析,一针见血的指出两方的优劣,从策略,演讲方面打分都是满分,见地如此高明,如果韩信反叛,我刘邦还能有活路吗?在大局已定的时候,我获得的成果能让他人窃取吗?韩信的这番话,已经给刘邦上了一课,这一刻既精彩又让人后背发凉。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第3步棋毛遂自荐、见死不救,张良献计,划地分封。这第3步棋和第2步棋是紧紧相扣的。之前韩信不说项羽不舍官职给部下,韩信攻取齐国后,韩信毛遂自荐要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更好的促进刘邦一统天下。而那个时候,刘邦在干嘛呢?他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看到韩信的折子,大骂韩信,说我有难,他不来救,还想自立为王。这跟之前韩信说项羽不肯给官印之说一样,一下子引起了刘邦的反感,说明这刘邦早容不下韩信了,之前心里不知道有过多少次韩信会反叛的想法了,后来还是张良拉住了刘邦,不停的示意不要说这样的话,刘邦才恢复常态。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后来刘邦用了张良的计谋,顺了韩信的心愿,要张良去册封,并划分了许多土地给齐王,韩信才肯发兵攻楚。因为那时项羽还没摆平,韩信如真反,军事这一块,就刘邦喝一壶的了。估计那时韩信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但以功劳来威胁刘邦,跟领导讲条件就是大忌,刘邦同意请求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划分跟多的封底给韩信,韩信也没多想还悻然接受,刘邦会不会想,你韩信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呢?什么才能满足你呢?

韩信死因,并非功高震主,只因他下了一局无解没得选的死棋

第4步棋死棋,“错姓韩,而非刘”,这是一局从一开始就无解没得选的死棋!刘邦当了皇帝后,就加强自己的对皇权的掌控,刘邦不可能让其他诸侯称霸一方,以免诸侯反抗,各地异姓王那么多,能力也那么强,那要从谁先下手呢?只有解决最强的,其他就是散沙,于是韩信成了刘邦的首选,韩信一不姓刘,二不听话,三不简单。找个韩信造反的帽子,管你韩信是不是真反,杀掉你才是目的,而并不是什么功高盖主。随后被杀掉的异姓王有张敖、彭越、英布等,随之登场的就是以刘濞等有功的七国之王。这也是封建体制下的必然选择,之后为加强汉朝中央集权,后来的“七国”还不是一样因反叛而被消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