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過《飢餓站臺》這部電影,可以討論一下嗎?

升歌夜葉


最近看了《飢餓站臺》這部電影,便驚喜於這個設定的優秀,一層層向下載滿食物的平臺,每一層越來越飢餓的人們,上層與下層之間因為人類最基本需求而陡然生髮的矛盾。這個人世間的明喻太過顯然,也有太多可以去討論的地方。電影沒有浪費這樣的題材,對其進行了一些探索,世間只有三類人,一類高層人,一類底層人,還有一類正在墜落。

《飢餓站臺》設定在密閉的架空監獄,監獄中的罪犯,有犯罪的,也有像主角一樣自願加入這個監獄實驗的,每一位進入監獄的人,都可以帶一件物品進來。

這座監獄架構是垂直類型,最後我們知道監獄一共有333層,監獄頂層外圍,有一組頂尖的廚師團隊,每一天廚師團隊都會做出一大桌的豐富菜餚,有部分菜品,還是按照監獄中的人最愛的食物打造的。

每一天,廚師團隊把這桌菜餚放置在第0層,然後這桌豐盛的食物會隨著中間懸浮臺下沉到一層,最先享受到美味且不受汙染的,就是第一層,以此類推,越往下層級的人,吃到的食物越少,甚至變成吃殘羹冷炙,再到吃別人剩下的骨頭,最後什麼都不剩下。

該監獄也有防偷機制,如果有人想要囤積食物,哪怕偷拿一個水果,那麼這一層就會啟動極熱或極冷溫度,讓你不得不扔掉留下的食物。

每個人會在自己層級待上一段時間,然後監獄通過麻醉氣體弄暈你,再把你隨機放置在某一層級,如果你命好,會在比較靠上的樓層,就能吃到食物甚至能吃到美食,但如果你在比較下面的樓層,那基本就是等死。

資源分配的不均勻,導致上層的人可以暴飲暴食,但越往下的人,得到的食物會越來越少,在大概50多層的時候,食物基本沒有,到了七八十層,桌上只剩下餐具,所以在往下的人,要麼互相殘殺吃對方,要麼看誰能忍到換樓層。

我們可以看到《飢餓站臺》有很大的野心,想要通過主角的視角和經歷,讓觀眾去體驗這場監獄實驗對人性的拷問,對階級的思考,對世界食物分配不均的探討等等。

在階級相對固化的人類社會,富人長久持有財富,而窮人也相對穩定地居於下層,而這種階級的難以跨越讓每一個階層的人相對而言不會有這種緊迫感,於是富人會願意以慈善為名救濟窮人,同樣社會的道德體系也確保了哪怕盛宴留到最後,也依舊會有殘羹冷炙剩給最底層的人。但是監獄裡不是,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甚至大部分人都曾是惡人,而且階級每個月變動一次,這一切的設定將本來社會中相對穩定的狀態迅速打破,上層的人們因為無法長久保持這種地位,因而更加不會有所節制,而下層的人們能得到的自然也更少,再加上餐品的限時供應。籍此,他們全都顯出一種飢餓的狀態,無論第一層或是最後一層,只要餐桌上還有剩飯,他們都會餓虎撲食地將食物送入嘴中,這也正是這個監獄的殘酷之處。

飢餓站臺路過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在為生存掙扎,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在本質上都是被層級制度迫害的人。這部電影在試圖告訴我們的,雖然反抗很難,反抗不一定成功,雖然上層人看不到底層人的苦難,反抗依然是必要的。只有試圖打破被壓迫的系統,才能有尊嚴地活著。

至於說到這部電影的情形發生在中國,我覺得沒什麼不同,畢竟中國人也是人,其中包含的人性相同的惡與善,其表現跟這部電影裡的毫無二致!!!!


亂七八糟搬東西


與開放式結局電影相比,我個人更傾向於這是一個有結局的電影,並且結局出現的很早像帶著狗的前工作人員一樣,同樣不知道有很多人捱餓的廚師長認為奶凍被送回是因為有一根頭髮,在對比過幾個廚師的頭髮後斥責有嫌疑的廚師,這其實就是整個故事的結尾了。

(當然有人會質疑,廚師長怎麼會這麼天真?難道他這麼久都沒見過平臺的血汙糞便之類嗎?在影片中,有一個侍者端著食物放上去的鏡頭,廚房本來就只負責食物出品,將食物送給客人以及收拾用餐後的桌椅本就不是他們的工作。況且見識過平臺的話,還費那般功夫將食物做的精美無比又有什麼意義?)

奶凍結局與小女孩結局不同,是完全的悲劇,全片在不斷打擊觀眾,拋開明晃晃的“反共產”,布丁結局代表的是下層人捨棄性命送上去的信息,被當作“因一根頭髮不滿”的抱怨,中層人不知下層的悲苦,(信息被截斷在不知情的中層決策者那裡了,可以說根本沒送到知情的上層人手裡)思維的不同,下層人的“獻身”像深海地震,到了海面上,不過是一道小小的海浪,可悲,又一絲絲可笑。

我認為333層的小女孩是不存在的,是男主的幻想,男主為什麼會有這種幻想呢?先前的春夢已經暗示男主對亞洲女人有好感,或許是因為他希望她與自己一樣沒有完全被這座監獄變成無理由殺人的瘋子,而是被他理想化的苦苦尋找孩子的母親吧。但由於影片結尾處男主的幻想情節佔的比重太大,很多人會認為女孩是真實存在的,但其實包括女工作人員告訴男的信息這一項明示外,房間沒有升溫降溫這一暗示也說明食物被送回0層,而男主留在房間裡在幻想中死亡了。 有很多朋友質疑為何小女孩是肯定不存在的,因為很多關於小女孩是存在的假設,都需要觀眾用影片中不存在的信息來讓她合理化,而劇情中卻無跡可尋,那麼拋開觀眾的想象,單單討論一下劇情中有的內容來分析一下,小女孩為何是不存在的。

1:找孩子的女人真的在找孩子嗎?

男主只是在老頭口中聽說女人在找孩子,而女人在影片中始終保持著沉默(後面有說冷證明她不是啞巴),不排除是囚犯們看她每次都下來而編的故事。 劇中明顯的否定則是前工作人員直接說出的她的真實身份在我看來沒必要專門安排這個環節讓她撒謊,(雖然她並不知道真實的層數,但是亞洲女是她親自登記進來的,排除被管理層欺騙)可能就是為了讓觀眾在最後看到“女人的兒子”(這裡男主說的是她在找兒子)時有所懷疑。

而幻覺中為何是小女孩,極有可能是因為女人已經去世,男主已崩潰無法接受現實(甚至想要拋下平臺不顧,最終是被黑人拉上去的),小女孩則稱為希望的延續。

2:溫度沒有升降

這是一個女孩存在前提下的很大的bug,有人說是失靈,有人說這一層沒有,有人說因為奶凍是小女孩的最愛所以可以被留下來,但這些都無法在影片中得到解釋,唯一不需要特殊化這一層的解釋便是奶凍已經離開該樓層,小女孩和吃掉奶凍的情節是男主的幻想。那自然溫度就不會變化了。


3:小女孩如何存活下來,是否加入輪迴

如果小女孩真的存在,那她是不可能加入輪迴的,因為除了最後男主之外沒有人真正的見過她之外,她也極有可能被當作食物吃掉那麼永遠停留在333層的小女孩如何進食呢?不可能是她的母親,因為能到達333的只能是屍體,而房間過分乾淨小女孩身上也沒有血汙。 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每個月都要餵食小女孩,那麼女人要保證在一週內下到333層,與戰鬥力更強的黑白男主比,女人本來就是偏弱的,不但容易被某些男性囚犯囚禁起來洩慾,對於下層的人來說,女人更像會動的大餐。那麼一天內下到333層,連兩個帶武器的男人都深受重傷最終死亡,會被主動攻擊的亞洲女人,可以做到嗎?更不提她要帶上多少的食物下去了。工作人員餵食?那小女孩就不會是餓了幾天的狀態,還要保證往上幾層沒有犯人,不然上面的人不可能不會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跳下來搶奪食物。

4.小女孩從何而來?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結局又去往哪裡?

前文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完全排除是亞洲女的孩子,那麼唯一的可能是管理局安排,而這個目的是什麼呢?做善惡實驗,想要找到那個“救世主”,“智者”還不夠他們的標準嗎?而送上去接應的是廚房的侍者,作為執行任務而不是決策者的他們,管理局對外宣稱“沒有16歲以下的孩子”,廚師們可以頂著被管理局滅口的風險,曝光這一切嗎?

5:被選中的奶凍這算是對小女孩存在的最直接的否定劇中出現的奶凍的存在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是為了證明廚師長對待食物要求很高,但這在0層食物的精美程度上已經可以看出來了,況且還有男主點的蝸牛的繁雜的製作過程,專門再拍一個在劇中被賦予了更深含義的奶凍,僅僅是為了說明廚師長的職業精神真的有必要嗎

6:紅色的幻境

此片段為最後亞洲女死亡後,男主回憶起“春夢”從影片的前中期,我們就可以看到男主的精神狀態非常的差,幻覺不斷地閃現,像男主的潛意識與他對話一般,而在最後,男主詢問為何不能吃掉小女孩,幻想中的黑人說小女孩是信息,而奶凍也是信息,是否在暗示小女孩其實是奶凍?同時,此處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在男主的幻覺裡,癌症女又提出被殺死的狗也是信息,亞洲女再一次乘坐平臺下來。

用刀指向男主的左方,在男主望過去的瞬間,他又被幻想中的黑人叫醒(黑人早已死亡,與他一起看到小女孩也是男主想象的一部分),這一段又想要說明什麼呢?從以上幾點來看,小女孩存在必須建立在女工作人員說謊,不參與輪迴,或保證在輪迴中每次都不被殺不被啃手啃腿,333樓層溫控失靈或不存在(或你可以留下你最愛的食物這個劇中沒有的設定)如不參與輪迴永遠停留在333層,那女人每次都能順利的帶著能吃幾頓的食物(畢竟下來上不去)在一週內下來(中間可能打打人療療傷耽擱幾天)工作人員投餵小女孩(工作人員又從哪裡給他吃的,投餵的話為什麼要關在這裡,男主到的那天為什麼看起來又很餓)劇中出現的奶凍只是為了描寫廚師長的職業精神或做一個沒有也不影響劇情的鋪墊這幾個前提上,與真實存在相比,小女孩是幻想的可能性會不會更大呢?


蚊子剪映


中文名 《飢餓站臺》

外文名 《El hoyo 》

其它譯名 《飢餓斗室(港) 》

《絕命大平臺(臺) 》

《站臺 》

《The Platform 》

《La plataforma》

製片地區 西班牙

導 演 Galder Gaztelu-Urrutia

編 劇 David Desola / 佩德羅·裡韋羅類 型 科幻,驚悚,恐怖

主 演 伊萬·馬薩戈,

Zorion Eguileor,

安東尼亞·聖胡安,

埃米利奧·布阿勒,

Alexandra Masangkay

片 長 94分鐘

上映時間 2019-11-08(西班牙)

對白語言 西班牙語

imdb編碼 tt8228288

限制級別 R級(需要有心有承受能力)

獎項 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獲獎: 觀眾選擇獎 —— 午夜瘋狂單元

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

獲獎: 最佳特效 提名:最佳新導演

一個時代不太遙遠的“反烏托邦”社會。 在這裡有一座神秘的監獄,其中關押著各種犯人,以及少數自願加入的普通人。 每個進入監獄的人可以允許攜帶一件物品,但沒有人知道監獄的內部情況是什麼樣。

這所監獄名叫:監獄坑。 它最奇特的地方在於整個構造,是一座從地表垂直延伸到地下的地下樓層。 每一層的牢房的結構都一樣,中間都有一個供電梯通行的電梯井,並且深不見底

每天都會有桌子豐盛的食物從最上層經過中間的坑洞到達底層,桌子會在每層停留短暫的時間,每層有兩個犯人。

上層的人會擁有很多的選擇,食物多的吃不完,越是底層選擇越少,最後連剩飯都沒有多少。更殘酷的是人性,底層沒有食物,甚至出現吃人。

每各一個月他們就會被迷暈,從新分配樓層。完全是隨機分配,上一秒還在天堂,下一秒也能就在地獄。

男主角格倫因為想要戒菸,自願報名參加,被關在48層,來的時候他帶了一本書《唐吉阿德》

格倫跟室友關押了一段時間,從室友口中得知了監獄的管理機制,格倫想偷藏一個蘋果,但是牢房不可以藏食物,否則就會被熱死或者凍死。身在48層食物還算充足,這段時間兩人相安無事,可兩個月後格倫被分到171層,醒來發現被室友綁了起來,室友正在磨刀想吃了格倫,這是被一個高層做餐車下來的女人救了。

女人一直在監獄內尋找自己的孩子,每天都會乘著餐車下到底層,得救的格倫憤怒下揮刀殺死了室友,而女人則教會了他吃人肉就這樣,靠著吃老頭的肉,格倫又撐過了一個月。 熬到第三個月,格倫來到了第33層。

第四個月這次格倫分到6層獄友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黑人巴拉哈特,黑人試圖打破監獄內的規則, 要想打破監獄的規則,自己首先要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於是,他們利用上層的地位,跟隨餐車去往下層,並對每一層進行限量供應食物

服從指揮的可以分配食物,遇到不服管教的,就用暴力制服對方。 就這樣,他們在渾身傷痕累累的情況下,終於將食物分配到了200層

按照之前獄友伊莫古裡的說法:監獄總共200層。 如果他們讓所有人都活下來,那麼監獄的規則就被打破,就有可能逃出監獄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餐桌到了200層卻沒有停下來,仍在繼續下降。 這意味著——監獄更下層的人,從來沒有得到過食物。

他們面臨的從來只有無止境的飢餓和殺戮。絕望中的兩人乘著餐車一路下降,也見到了越來越多恐怖至極的吃人景象。 電梯越降越深,人性的地獄也越來越近……




影視追劇看點


是限制級電影無法上映,但是在其它渠道看了。

電影一開頭 氣氛緊張的後廚間,一頓饕餮盛宴有條不紊的準備中, 柔柔的燈光打下來,彷彿是為某個富商預備的溫馨晚宴。 你絕對想不到這是監獄給犯人的餐食, 鏡頭一閃,深不見底的巨坑, 上不見頂, 下不見底, 牢房被分割成一層一層。 每層關押兩個犯人, 每到飯點,兩米見方的石板便會降落 上面堆滿了密密麻麻精美的食物, 層層下送, 每層犯人可以隨意取用食物。



隨著石板深度的變化,珍饈美味逐漸變為殘羹剩飯, 原來犯人不僅僅滿足於果腹, 還會報復性糟蹋食物, 在這個密閉的垂直監獄系統里人性的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樣是講階級鬥爭的《寄生蟲》道出人性的殘忍本質, “不是因為善良有錢,而是有錢才善良”。



越是貧瘠無法自保的環境, 越是拷問人性。 格倫是自願來到監獄,大部分犯人帶了武士刀、鐵棒、十字弩。 而我們的男主他僅帶了一本《唐吉坷德》,一腔孤勇彷彿預示了他悲劇的命運。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睜眼便身處48層, 初來乍到格倫對獄坑裡的事情一無所知,他通過不斷詢問同一獄層的老頭才知道, 原來老頭是因為殺人罪來到這裡的。 正談話間, 此時綠燈亮起,巨大的石板載著食物從天而降,老人馬上抓起食物狼吞虎嚥。



格倫一臉嫌棄的看著食物,抓了個完整的蘋果放進兜裡。 石板猛地下墜,房間裡頃刻之間異常灼熱。 原來監獄自帶檢測機制 食物進食僅限於石板降落的時間, 私藏食物會受到監獄的酷刑。 顯而易見,監獄坑有著嚴格的運行規則。 犯人們所待的獄層不是固定不變的,每一個月換一次。 隨即分配獄層。



格倫看著狼藉髒亂的方石板被噁心得拒絕進食, 然而第三天還是不得不向飢餓屈服,匍匐在了平臺前吞嚥。 就這樣熬了一個月,監獄坑釋放麻藥,一覺醒來他絕望地發現已經降到171層了。 這意味著等到他們進食時只會有空空如也的餐盤, 在生存面前,人性脆弱不堪, 原本上個月關係親近的老頭,來到171層後,突然將格倫捆綁。 長期的飢餓擊潰了人性, 想要進食, 想要活下去, 必須吃人肉 老人畏懼體力更強的格倫,所以先下手為強。



第八天,老頭割下格倫大腿上一塊肉, 瀕臨死亡的格倫被米哈魯拯救了, 老人被反殺,格倫背叛了自己靠老人的屍體熬到了下一次置換。 在第33層的時候,格倫遇見了伊莫古裡。 伊莫古裡,送他進來的女人,之前是這個監獄坑的工作人員。 這個善良的女人再得知自己癌症晚期的時候, 平靜地帶著自己的狗來到監獄。 在結束25年的供職之前對監獄正在進行的一切毫不知情。 每天她會替下一層分好食物,苦口婆心地規勸。 飢餓每分每秒折磨著人性的弱點,不安滋養恐懼,恐懼衍生自私與憤怒。 下層怎麼可能會聽。 伊莫古裡說服不了他們,卻被格倫用“屎”威脅聽了話。



伊莫古裡告訴格倫他是這個獄坑的救世主,只有他能改變這個監獄坑的規則。 沒有人是帶著一本書進來的。 故事繼續,又是一次階級換置。 伊莫古裡在202層選擇了自殺,把自己的身體留給了格倫。 堅持下來的男主在第6層,遇見了同樣有著“騎士”精神的黑人小哥


海棠影視c


《飢餓站臺》和《雪國列車》很像,他們都是以階層作為隱喻,在一個建築中來討論由階層帶來的格差社會,階層特權、階層矛盾等議題,什麼叫“格差社會”呢?

簡單來說,就是隨著貧富差距加大,社會階層有了明顯的分割,民眾間形成了嚴密的階層之分,就像片中前50層的人,他們幾乎能把食物的絕大部分吃完,而剩下的階層只能吃些邊角料或者另謀他路,這就對應這現實中的二八原則,指的是社會上80%的財富,其實是掌握在20%的人手裡,其實光看劇情介紹我們就能明白導演想說的有幾種人,控制全局的人、吃相喝辣的上層人、吃殘羹冷炙的中層人以及什麼都沒有自相殘殺的下層人。

在現實社會中,階層的區分是相對固化的,富人與窮人之間不僅有著經濟物資上的差別,還有子女教育與社會地位的差距,這些都讓階層趨於穩定、不流動,我們普通人想要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不少底層人可能再努力也無法逾越貧富的鴻溝,日復一日,形成永遠的循環。

而在電影中這種階層的固化被打碎了,上上一個月還在上層位的人,下一個月可能就要面臨山窮水盡的現狀,在理想狀態下合作共贏才能保證監獄裡每層犯人都有食物,然而“人性本惡”,況且大多數人都是罪犯,只有極少數像男主這樣自願加入的人,所以共贏的局面根本無法達成,更不用說這種理想狀態根本不存在,頂層廚師做的食物是不可能夠666個人吃的,要在每個人都捱餓的情況下才能勉強保證全體存活,這就讓犯人們“自發團結”的可能行幾乎為零。

所以如果發生在國內,且社會資源還不足以人人達到物質生活溫飽的情況下,會所謂的“專家”站出來強調人們應該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

這個電影是一個“高概念”現實驚悚片,其中涵蓋的問題過於現實,不能簡單的拿來對比國內情況。


爆炸陳工


01首先這是極其殘酷的一部電影,也是很有深意的一部電影。 “飢餓”、“食物”與生存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均等的獲得食物,這是文明擺脫野蠻的前提。我們的文明如此輝煌,然而如果解決不了食物分配的問題,“人相食”的慘劇就會時時再現。

這部電影有很多重線索,作為觀眾,我們會很自覺地嘗試還原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就《飢餓站臺》交代的線索來看,我們無法還原整個故事,我們只能看到多個斷裂的碎片。

02 “斷裂”,我認為,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廚師長與廚師們,並不知道坑裡的情況,他們只負責精心準備食物。底層人拼了命送回的奶凍,原因被廚師長歸結為有一根頭髮。

主角入坑時,還會被問到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和最愛吃的食物;工作人員會根據某種標準嚴格評定,堪稱細緻。但是後來電影交代,工作人員也並不瞭解坑裡的情況(200層,合理分配食物的話就不會有人捱餓)。

最基本的情況恐怕是,沒有人知道應該準備多少食物。“管理局”在意的似乎並不是食物的數量而是質量。有評論認為,整個“大坑”是一場實驗,有人故意準備豐盛但不足的食物讓人們搶奪。遺憾的是,影片並沒有透露相關信息。

我們不知道每個月的“輪迴”是誰、根據什麼設計和操作的;我們不知道坑裡的人為什麼進來;每天的殘羹剩飯誰來收拾?製造這一切的目的何在?待多久、怎樣才能出去?……換句話,有關大坑的背景信息我們一無所知。這是影片有意營造出的背景的斷裂。

我們知道的有什麼呢?就是我們看到的:垂直的若干層的大坑,盛放食物的升降臺。每層兩人,每月輪換。我個人認為,甚至無法確定是否一共有333層。層數和輪換隻是一種隱喻。

03 “有三種人:上層的人,下層的人,和掉下去的人。” 這是明顯的階層影射。

主廚和廚師們盡職盡責,準備了豐盛精美的食物。 處在上層的人認為,這些食物都是我的,我可以隨意處置;不僅饕餮,而且糟蹋。因為誰也不知道一個月以後會去到哪一層。此外,因為他們處在上層,所以他們享有天然的優越。

食物很快就消耗殆盡。下層的人慘不忍睹。由於飢餓,引發了人最大的惡。 代表人類文明精髓的豐盛筵席,被一群食慾驅動的野獸隨意踐踏。另外,代表每個人價值觀的各種各樣的隨身物品,也在現實面前愛莫能助。飢餓面前,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

再一個,用暴力維護食物公平的想法很合理,但不能避免輸給更強大的暴力。一句話,影片沒留下任何希望——希望是屬於個人的(這一點我贊同PinkGunner的說法,小女孩不存在。

這是階層間的斷裂引發的本性與文明的斷裂。 拋開生存環境說“體制”、“道德”、“自我管理”,構建制度,追溯社會責任,甚至建立“信仰”,根本沒有意義。這一點,影片的批判性大於它的故事性。同樣這一點,影片的殘酷和絕望才徹底。

沒有人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每個人都很焦慮,每個人都儘可能的貪婪。

04 最後,影片很極端嗎?

前幾天聽說,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西班牙,打算放棄65歲以上老人,把醫療資源留給年輕人。 你永遠不知道,下個月你在哪一層醒來。


胡蜂雜談


私信我飢餓可以獲得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