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溼氣重、肝火旺,如何疏肝健脾?

清明前後,時而風,時而雨,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陰、溼。在這樣一個寄託哀思、乍暖還寒的清明時節,人們更應該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起居和飲食,助力陽氣生髮,避免邪氣入侵我們的身體。


【溼氣重,重在健脾】


清明時節腎氣漸弱,心氣漸起,肝氣正旺,氣候多雨多溼,導致脾胃受溼;且春季肝氣生髮,但木旺則易克伐脾土,而易引起脾胃病。常表現為身體沉重,關節伸縮不順、無力、怠臥嗜睡。


因此在飲食調養中宜減酸味、益甘味,以養脾氣,使土木製化相宜。如大棗、小米等。且春歸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各器官負荷增加,中醫認為”春以胃氣為本“。


因此春季注意改善和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多吃點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以利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保證營養品能被順利吸收,滿足春季人體代謝增加的需求。


清明前後溼氣重、肝火旺,如何疏肝健脾?


【健脾起居】


“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提示人體應該順應氣候的變化,春季要注意葆養陽氣。晝為陽,夜為陰,春季睡覺的時間不應該過晚,以保護陽氣以備生髮。


天亮即可起床,衣著寬鬆,在戶外活動,生髮陽氣以助其調達。同時注意不宜貪睡,因為過度睡眠對於春困期來說,不僅不能恢復精力,反而會越睡越困,引發惰性。此外,午睡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以30~45分鐘為宜。


【健脾飲食】


溫中補虛、健脾祛溼。煲湯做菜時可以適當加入豆蔻、蒼朮、茯苓、薏米、白扁豆,以健脾祛溼、醒脾助神;同時可以飲用一些茉莉花、玫瑰花茶等。


推薦食療:薏米紅棗粥、山藥核桃粥、砂陳鯽魚湯、紫蘇薄荷魚頭湯等。


此外還可以每天早上起來後,十指梳頭,調和陰陽。頭為諸陽之會,是陽脈的聚集之地,有百會、太陽、印堂、風池等近 50 個穴位。梳頭時按摩這些穴位,可促使百脈調順,陰陽和諧,具有疏通經絡、開竅寧神的功效。


【肝火旺,重在疏肝】


清明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春季人的情志與肝的生理及人體氣機相一致,處於生髮、宣暢、疏洩的狀態,所以春季的情志有易變、易鬱、易怒的特點。且春在五行與肝木密切相關,木生火,火為心,因此此節心肝易火旺。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陳發,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以使志生,夜臥早起,廣步於庭,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明確春季養神的關鍵是“使志生”。春季的3個月是自然界萬物推陳出新的季節,自然界一片生機勃勃之勢,人在精神應使自己的情志舒展、樂觀恬愉。“以使志生”的核心是精神愉快,以滿足“肝主疏洩”的功能特點。


陰肝屬木,與春相應,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因此在春季應讓情志生髮、助其暢達、賞心怡情,不可扼殺,才能使情志與“春生”之氣相應。


【重在疏肝】


中醫認為,肝為剛髒,體陰而用陽,性喜條達惡抑鬱。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主疏洩和藏血, 而主疏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調暢人體的氣機, 即氣的升降出入。


若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人體的氣機調暢, 氣血運行通暢, 人體機能正常。反之,若肝失疏洩,則氣機不暢,從而出現肝氣鬱 結、情志不暢。


【肝火旺表現】


輕則胸悶、煩躁、易怒,失眠;重則狂躁不安,打人毀物、聲嘶力竭。


【飲食】


肝喜條達惡抑鬱的特點,可以選擇具有辛甘發散之品,少食酸收之味。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可以選擇一些養血柔肝、養肝疏肝的藥物,如芍藥、枸杞子、鬱金、綠萼梅等。


食物如薺菜、青蒿、菠菜等易肝和中,銀耳、桑葚、蜂蜜以滋潤生津、易陰柔肝。食療方如五汁飲等。


【運動】


到戶外踏青,綠色給人帶來輕鬆愉悅感;或在公園散步、慢跑、練習八段錦等,方法輕靈為主,吸氣以鼻、呼氣以口,氣息調和吐納均勻,心中宜靜、不宜燥,運動以感覺微微出汗為宜。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我整理了好多資料和筆記,贈給有需要的人。

Ps大家可以私信我,叮噹老師將盡快給大家在線解答,隔著屏幕答疑解惑,你放心我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