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科学治理水土流失 生态脱贫谋“双赢”


阳春三月植树忙。连日来,在长汀县昔日严重水土流失的河田、策武、新桥3个乡镇的9处山场,全县73家部门或单位的1530名党员,开展“党员植绿行动”,共栽植木荷、枫香、米槠、乌桕等乡土阔叶树苗15300多株约180亩。

长汀县实施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在去年完成治理流失斑块3618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0万亩的基础上,2020年打响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截至3月23日,已开工项目20个,每天上场施工班组55个,共计5000余人,有20.65万亩正在施工。

这是长汀县落实习总书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的具体行动。

长汀县水保服务中心主任岳辉说,习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老区苏区,在讲话中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他在福建工作期间,5 次到长汀,9 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长汀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脱贫办主任林先水说,习总书记强调要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我们把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切实打好这两场攻坚战,实现“双赢”。

在河田镇窑下村车田寨自然村的大山里,长汀县晨露种养技术服务合作社的1000多亩黄花远志基地就建在马尾松林中,贫困户刘老刘哩精心管理1.1亩的黄花远志,他说,去年采摘黄花远志枝叶,卖给合作社加工成黄花远志茶收入1300元。

合作社理事长曾宪富介绍,黄花远志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合作社在马尾松林下种植黄花远志1500多亩,带动全镇101户贫困户种植黄花远志109亩,一方面改良马尾松林的土壤结构,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一方面收购黄花远志叶、根、花进行深加工。他特别强调,贫困户林下种植黄花远志,一亩当年收入1200元,第二年2000多元,第三年以后稳定在3000元以上,具有容易种、省人工、低成本、效益长的特点。

国家林业科技特派员、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范小明介绍,全县2019年林下种植兰花272.5亩、中草药4284.5亩,他张口就能说出贫困户林下经济典型,古城镇元口村贫困户林文生种植多花黄精6亩;大同镇天邻村贫困户孙代金种植金线莲18亩;新桥镇石人村贫困户汤任华种植三叶青20亩等,都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脱贫致富的典型。

崩岗,是水土流失中的顽症,沟壑纵横,土质贫瘠,地表裸露。在长汀县游坊村李屋后山,浙江金华人金国平,于2009年承包青年世纪生态林,先后投资200多万元,通过植被恢复、崩岗治理、坡耕地改造、经果林和循环经济开发建设,栽种了东魁杨梅、柑橘、桑葚100多亩,2012年成立世纪林专业合作社,新种水蜜桃、永定红柿、美国糖橘500棵,成为全镇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林果种植基地,成为科学治理崩岗的典型。金国平说,合作社吸纳4户贫困户锄草、下肥、采摘等管理,日工资100元,每人一年增收6000元。特别是贫困户李腾火木,在合作社带动下,不但在合作社挣一份工,而且自己种植5亩桑葚,一亩纯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一年增收2.5万元,老李还申请加入了党组织。

县水保服务中心主任岳辉说,全县通过采取削坡、降坡、治坡、稳坡等措施,对崩岗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利用,引导贫困户在崩岗台面上种植杨梅、油茶、黄花茶、西瓜等经济作物,累计治理崩岗1214座,产生效益近100万元,达到了生态、经济双赢目的。

在河田镇芦竹村高优农业扶贫车间,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58亩,引进恒源泰家庭农场,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8亩,棚外基地120亩,棚内栽种草莓、哈密瓜、猕猴桃、百香果,棚外是木荷育苗等项目,全村24户贫困户全程参与种植经营管理。在棚内,贫困户范升华管理着百香果、草莓,去年他在扶贫车间管理,收入了1.3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范水生说,兴建高优农业扶贫车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增收”,仅车间一年就为村财增收6万元,而贫困户户户增收都超过万元。

在河田镇边远的根溪村、中坊村,掀起了一股栽种金橘的热潮,27户贫困户依托如意金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800株金橘,面积达68亩。贫困户黄洪算了一笔账,金橘当年种植,第3年投产,盛产时纯收入上万元。一次就种植6亩金橘,他说,种金橘、既治理水土流失,又能稳定增收,一举双赢。

□ 通讯员 陈天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