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其父楊忠是西魏-北周貴族,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周宣帝時逐漸掌握大權,581年受周靜帝禪讓為帝。他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系列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三級制改為兩級制。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穩定經濟發展。589年隋統一中國。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軍事防禦和政治招撫,有效處理民族矛盾。但是晚年逐漸多疑,殺害功臣,廢立太子,埋下亡國禍根。604年,他在仁壽宮離奇駕崩,終年64歲。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楊堅生於馮翊般若寺。周武帝宇文邕後,聘楊堅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此時周武帝身邊有重臣注意到楊堅的威脅,楊堅只好韜光養晦。《隋書·帝紀一·高祖上》:其後襲爵隋國公。武帝聘高祖長女為皇太子妃,益加禮重。齊王憲言於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帝曰:“此止可為將耳。”內史王軌驟言於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高祖甚懼,深自晦匿。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駕崩,太子宇文贇即位,即周宣帝。楊堅長女楊麗華封為皇后,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地位威望日益高漲,周宣帝十分猜忌。楊堅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自己有出藩之意,周宣帝任命他為亳州總管。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周宣帝傳位於長子宇文闡,即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周宣帝病危,內臣劉昉、鄭譯偽造詔書,讓楊堅輔政,楊堅逐漸掌握北周實權。

周宣帝很快病逝。同年六月,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重臣宿將,看楊堅擅政心中不平,於是舉兵。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趙、魏之士,紛紛響應。同時宇文胄以滎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響應尉遲迥。

旬月之間,北方十鎮俱反,形勢危急。楊堅命鄖國公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其餘各鎮迅速瓦解。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北周宗室諸王蠢蠢欲動,趙王宇文招等設鴻門宴謀殺楊堅未成。楊堅迅速反擊,以謀反罪名,先後殺掉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清除鮮卑族反對力量;同時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至此,楊堅改朝換代計劃,不再有任何阻礙。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晉封隋王。同月,周靜帝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備禮即皇帝位,定國號為“隋”,降周主為介國公;五月,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此時中國只剩下陳朝和西梁。西梁為梁武帝之孫蕭詧所建,實際上是北朝西魏、北周、隋的附庸。西魏、北周、隋都在江陵設置總管,監統其國。開皇七年(587年),楊堅徵召後梁皇帝蕭琮至長安,派兵進據江陵,廢掉梁國。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三路大軍伐陳。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韓擒虎攻入建康城,陳朝滅亡。開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安撫嶺南,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自317年西晉滅亡,至此272年,華夏重歸一統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統一全國後,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開皇之治”。隋初經歷南北朝長期戰亂,民生疲弊困苦,隋文帝罷鹽、酒專賣,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這體現在數據上,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其中在開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陳增50.0萬,此時的全國戶口700多萬,平均年增長226,708戶。

隋文帝制度改革影響巨大。他廢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恢復漢魏體制,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六部長官為尚書。六部成為後代中央政權固定制度,直到清末憲政改革。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東晉南北朝時代南北分裂,各行其政,行政區劃十分混亂。隋文帝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500多郡。同時裁汰大量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節省政府開支,提高行政效率。

曹魏確立的九品中正法,一直持續到南北朝時代;朝廷能夠任免官員的範圍侷限在高級範圍,且選拔官員的標準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下令九品以上官員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任用權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決定獎懲、升降。又實行三年任期制,避免官員與地方結合。但是這些措施發揮作用還少不了一個重要制度——科舉制;這種選拔政府官員的制度,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極大拓展了皇帝的支持階層。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廢除;廢除科舉制給中國政治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消失,類似如此選拔制度,短期內基本不要指望創立出來。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北周末年法律殘酷混亂。581年,隋文帝令高熲等參考魏晉舊律,訂《開皇律》。583年,又命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宮刑、車裂、梟首等廢除,一概不用滅族刑,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改革歷程。著名的《唐律疏議》以《開皇律》為藍本,中華法系至此基本確定。《讀通鑑論》這樣贊評道:“政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絞、曰斬,改鞭為杖,改杖為笞,非謀反大逆無族刑,垂至於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北周末年,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與突厥沙缽略可汗。隋文帝奪北周政權,千金公主勸沙缽略替北周報仇,突厥大舉進攻,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遭到嚴重的抄掠殺傷。隋文帝分道迎擊,之後興築長城和沿邊城堡。他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建議,利用突厥內部矛盾,使他們互相攻擊。結果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分,沙缽略在西突厥和契丹兩面威脅下,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此後東突厥啟民可汗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隋文帝即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義君主,為中華天子兼異族國君的首例,這是後來突厥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的先例。但是,

隋文帝僅限保障邊民不受侵擾,沒有刻意追求虛名和歌頌的行為,這尤其值得肯定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隋文帝對華夏文化復興,貢獻巨大。北周貴族曾一度熱衷鮮卑化與西胡化。周武帝時期開始扭轉,倡導漢化;但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漢化進程一度擱淺,楊堅上臺後立即力行漢化。楊堅對漢文化發展傳承起了重要作用,華夏文化典籍因幾百年混戰,焚燬、遺失大半,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北史》這樣說道:“自是天下州縣皆置博士習禮焉。”

但是,隋文帝性格和行政風格存在嚴重缺陷,行使權力缺乏應有的潛抑;李世民評價他“性至察而心不明”。他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晚年濫殺大臣,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此外法制逐漸遭到破壞,用法“不復依準科律”,頒佈苛刻刑法;還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晚年頗受諸子困擾: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晉王楊廣矯情飾詐,內諂母后,外結朝士,積極進行奪取太子地位的活動。隋文帝先是軟禁秦王楊俊;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太子楊勇廢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仁壽二年(602年),將蜀王楊秀貶為庶人。

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以來的沉淪,打造大隨帝國

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去世。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楊素、柳述、元巖侍疾。宮人誤把楊素和楊廣的通信送到隋文帝寢宮,他極為憤怒,命令柳述、元巖起草敕書,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假傳聖旨將柳述、元巖逮捕,迅速調東宮兵士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不久,隋文帝駕崩,終年64歲。民間傳聞和小說演義,多有認為隋文帝為楊廣弒殺者,但終證據不足

題外話:隋文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開啟了華夏的新一輪復興。但他還具有明顯的北朝亂世時代特徵:刻薄、冷漠、猜忌,輕視甚至一定程度上漠視文教,對文化藝術持實用主義態度;一味追求政權穩固,不惜越法行政和犧牲社會活力。這些,傳統史家已經多次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