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粤北边陲的乐昌,这里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贸易的繁华市场。也由于这个原因,当地饮食文化不仅包含粤式和客家风味,还融汇了其他地区的饮食特点。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乐北禾花鱼

禾花鱼的肉质细嫩,骨软没有腥味,配上清甜芋荷,整锅鱼汤金黄璀璨、鲜香四溢,口感上提味生津,让人百吃不厌。禾花鱼起源于我国两千多年前汉朝“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后在我国的南方山区一带稻田养殖广为相传,广西桂林分布相对较大,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品种。


廊田椒盐蚕蛹

蚕蛹含丰富蛋白质,椒盐制作避其蚕腥味,皮酥香而肉滑口,食起来趣味无穷,营养价值极高,今流行于民间。号称为水酒阡陌美食。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月婆鸡

乐昌客家人的媳妇坐月子,为了补身体需要食足一个月的鸡方能恢复元气,所以也就有了这道月婆鸡,这道菜用甜酒把鸡煮熟,甜酒的甜香酒味充斥着每一块鸡肉,鲜香的鸡肉不仅多汁,而且味道非常鲜美,肉嫩滑不柴,不失紧致弹性,汤底焕发出金黄的色泽,越吃越香。


北乡菜包

北乡菜包,并不是一种面粉做的包z,而是一种类似糯米鸡的食物。勤劳淳朴的当地人就地取材,用莙荙菜叶做外皮包裹着糯米、冬菇、虾米和猪肉等馅料,数种寻常的材料碰撞在一起,一口下去,天然鲜香久绕舌尖。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擦菜鸡煲

大家俗称为"擦菜"的其实就是酸菜,先把青白菜叶放在太阳下晒一二天,切成小碎块,然后装入一个肚大口小的瓦罐中倒扣上盖子,一个月左右便成擦菜了。煲中的鸡肉肉质鲜嫩紧实,搭配上擦菜打煲,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汤煲色泽金黄,鸡肉完全吸收了擦菜的味道,鸡味显得突出,口感脆爽。


牛腩串

这种小吃虽然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却已经征服了乐昌人的味蕾,深深地触动着乐昌人的情怀。简单的肉丸、牛腩、豆腐、土豆、火腿等食材,浇上店家秘制的酱料,就是一碟地道的乐昌牛腩串。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酿花生豆腐

花生豆腐以农家榨油后的花生麸为原料,用山泉水磨制,是地道的绿色保健食品。瓤花生豆腐入口劲道、有嚼劲,豆腐清香无渣,肉馅和外层的豆腐完美中和。吃起来完全不腻人,令人忍不住再夹一块品尝。


香芋扣肉

张溪所产香芋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煮熟时松软如棉,香气四溢,向来为宴请嘉宾喜上名菜。另一边肥腴的本地土猪的五花肉制成的扣肉香味浓郁。香芋吸收了扣肉的荤香,而扣肉充盈着香芋的醇厚,食材食味之间取长补短,令整道菜口感润滑,美味非常。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乐昌地区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粤,以曲江、含桄、浈阳三县属桂阳郡,乐昌属曲江县地。虽然进入21世纪后,乐昌兴办了大量的外向型企业,但当地还是保留了不少的传统文化。


九峰香火龙

九峰镇位于乐昌市北部山区,与湖南汝城县延寿乡交界。明清时起,九峰便有舞香火龙的习俗,每当元宵节和中秋到来之际,村民便扎成一条条形态逼真的蛟龙,后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香火龙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布龙。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乐昌青蛙狮

青蛙狮,俗称“蟾蜍狮”,又名“神狮子”,过去不仅在乐昌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镇广为流行,而且还有不少民间自发组织表演团体《狮子堂》、《狮子会》,在年节喜庆场合起舞助兴,是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青蛙狮由民间艺人6-9人表演,其中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另三人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


粤北乐昌的边陲饮食


他们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蛙狮瘙痒、0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套路表演,全场历时20分钟左右。过去每逢节假喜庆日,民间艺人都会舞上几回,且场场爆满。1994年和2006年,《粤北民俗大观》和《中华舞蹈志·广东卷》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