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经过七位终评委的严格评审和独立打分, 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共评出获奖作品五件。包括:残雪之《女王》(特别奖)、何凯旋之《兴凯湖》(小说奖)、吕德安之《在埃及》(诗歌奖)、宁肯之《城与年》(散文奖),以及日裔英国作家石黒一雄之《伤心情歌手》(域外作品奖)。

其中,残雪去年曾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作家中最热门的候选人物。5部作品,全部首发于由大益文学院主办的书刊《大益文学》。

大益文学双年奖每两年颁发一次。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的颁出,将在推动中国严肃文学创作、提升中国乃至国际文学创作环境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特殊时期,主办方不得不取消原定于2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典礼,终评工作也相应顺延,并将不再举办线下颁奖典礼和相关主题活动。

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的评选从初评、入围作品公布、终评,到评出大奖名单,历时半年,各项工作均严格执行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的评选纪律。

2019年10月,大益文学院编辑中心从大益文学1-12辑200余件小说、诗歌、散文和域外作品中,遴选出20件入围作品,提交终评委。

终评期间,终评委严格保密打分情况,互相不讨论评选细节和结果,并在终评委秉持公平、公正和独立原则下,大益文学院于上周汇总七位评委的打分,并以入围作品终评总得分评出获奖作品。


【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终评委员会成员】

评委会主席:

吴远之 (大益集团总裁)

评委:

程永新 (《收获》杂志主编)

陈东捷 (《十月》杂志主编)

马 原 (著名先锋派小说家)

韩 东 (著名诗人、作家)

耿占春 (著名评论家)

陈晓明 (著名评论家)

陈 鹏 (小说家,大益文学院院长)


【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获奖名单】

1、特别奖

获奖作品《女王》,作者残雪,发表于大益文学第七辑《虚与实》

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授奖辞——

“女王”和汪村村民划开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残雪的写作也和残雪之外的写作划开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残雪正如凌空虚蹈偏居一隅的“女王”,坚韧地照料着自己的精神领地,孤独地清洁着她的文学王宫;其高妙的“自动化写作”源源不断地攫取着自身及人类存在的精神宝藏,自由穿行,变幻莫测;《女王》对潜意识的微妙捕捉,对细节的精妙处理,是“最高级的想象力”,也是“最高级的写作”的确证。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

至今,已有700多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作品被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收入世界优秀小说选集。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 (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八届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2015年4月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同年5月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2、最佳小说奖

获奖作品《兴凯湖》,作者何凯旋,发表于大益文学第四辑《戏》

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授奖辞——

语言,细节的高度客观化甚至绝对具体化,赋予了《兴凯湖》不同凡响的叙事质地,何凯旋以悲悯之心回望兴凯湖,令晃动于历史深处的人物和光线,情节与身影莫不自给自足又超然而立;历史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腾挪,原本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人,在兴凯湖不停变换身份,并在冷静客观的审视下一次次往返于复杂与怆痛,绝望与希望。讲述兴凯湖的故事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篇献给年迈双亲的小说,也是作者献给一个时代的意境悠远的记忆。

何凯旋,现居哈尔滨,出版有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演出、出版话剧四部,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山花》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部)。


3、最佳诗歌奖

获奖作品《在埃及》 作者吕德安,发表于大益文学第二辑《城》

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授奖辞——

沉静的节奏与素朴的意象,田园胡不归与挚友安在哉……吕德安的《在埃及》延续他一贯的空灵神性,延续了受益于城市却发出不容置疑的小声反驳;最寻常之物也逃不开悲悯的眼睛,漫行天下的步履虽沉重又桀骜而笃定;于是忧伤更像终极的忧伤,孤独更像终极的孤独,祝祷更像最后一次祝祷;当下与过往的阡陌交错,令高贵的言说也变得多余,令荒芜又拒不接受荒芜的喑哑充满了力量。

吕德安,1960年出生。诗人,画家。

八十年代初期与诗人画家同仁创建诗社《星期五》,并成为南京著名诗社《他们》的主要成员,此间著个人诗集《纸蛇》《另一半生命》,诗集《南方以北》。1992年旅居美国纽约,以画谋生,创作长诗《曼凯托》。1994年获首届《他们》文学奖,同年国在福建家乡北峰筑居山中,创作长诗《适得其所》,同时大量时间投入绘画创作并参与北京牟森戏剧车间从事戏剧实践。1998年再度出国。这期间出版诗集《顽石》,2011出版诗集《适得其所》。同年获云南高黎贡诗歌主席奖。2011年参与创建“星期五画派。2012年兼职“影响力中国网”诗歌主持。2014获《十月》文学奖。2014获“天问”诗歌奖。2013进驻北京工作室专业从事绘画创作。


4、最佳散文奖

获奖作品《城与年》,作者宁肯,发表于大益文学第二辑《城》

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授奖辞——

宁肯对老北京城乡场景与生活片断徐徐道来,将个人与时代牢牢栓在一起。清晰的记忆之线带领我们出入于熟悉又陌生的“城”,细腻的少年足迹从防空警报、废品站、二道河等地理风物出发,微妙而惊心动魄,辽阔而绵密深沉;从容又个性的叙事深深探测了个体与城市沉潜的反讽与驳杂的雍容,亦为城市情感之复苏,民间风物之流变,找到了秘不可宣的时光通道,完成了技艺高超的诗意复活。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小说家,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常务理事,小说创作委员会副 主任。八十年代写诗,九十年代写散文,系“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已出版有《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等。著有散文集《大师的慈悲》《我的二十世纪》《说吧,西藏》《思想的烟斗》,短篇小说集《词与物》《维格拉姆》。

先后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以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首发于大益文学书系第二辑的《城与年》,获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5、最佳域外作品奖

获奖作品《伤心情歌手》, 作者石黑一雄,译者张晓意,发表于大益文学第六辑《揽》

诺贝尔大热门残雪等5位中外作家,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授奖辞——

三首情歌,在外人看来是爱之深切,却是婚姻的终结。爱情的热烈与生活的无奈,由短短的《伤心情歌手》转承启合,浑然天成。诚如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给石黑一雄的颁奖词:“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伤心情歌手》的激情深渊与音乐相关,结构如音乐般精巧,情节如音乐般起伏,令读者震撼而享受,然掩卷之余,叹息不已。

石黑一雄,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