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690年,当了六年傀儡皇帝的李旦在皇位上愈发如坐针毡,他眼看着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太后掌权,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李唐宗室反抗无果,挣扎无望,结局必然是杀戮殆尽。即便是武后的亲生骨肉又如何?李旦的大哥李弘离奇暴毙,二哥李贤被逼自尽,三哥李显流放偏远。

李旦决心退让,他希望能舍弃一己尊荣,而平息这场血雨腥风。

作为武后最小的儿子,他唯一的优势是年龄,母亲已经六十七岁了,而他还不到三十岁,时间将是他致胜的武器,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必须要活下来,哪怕是要忍受着屈辱和折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这一年,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太后称帝,太后推辞。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太后再次推辞。

李旦也上表请母后称帝,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李姓,求母亲赐武姓。这次,太后见时机成熟,欣然允准。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是年九月,太后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上一章说到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男宠薛怀义,他组织编写《大云经疏》,宣传武后作为弥勒降世,改唐为周乃是天命所归;一个是酷吏周兴,利用铜匦大兴刑狱,扫除宗亲贵族的阻碍,拥立武后成为人心所向。

武皇登基后,薛怀义成为武周建国的大功臣,官拜正三品的左威卫大将军。

薛怀义与其他男宠很不一样,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让人们可以忽略他服侍女皇而上位的方式,除了主持修筑明堂,薛怀义还两次率军抵御突厥,未交战而突厥撤兵,却因此以军功授爵。

武皇容许薛怀义在洛阳城中横冲直撞,容许他把千年名刹白马寺搞得乌烟瘴气,但对他的纵容并不是无底线的。

某日,薛怀义鼻青脸肿地向武皇哭诉。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薛怀义:“陛下,宰相苏良嗣带人在南衙把我打了,您要为我做主!”

武皇:“乖,以后进宫要走北门,南衙是人家宰相办公的地方。”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薛怀义逐渐失宠,他纵火烧了明堂旁边的天堂。由于明堂离天堂过近,至清晨,二堂具毁。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明堂焚毁后不久,薛怀义被人乱棍打死。

据说是武皇的女儿太平公主指使,也有说是武皇的侄子武攸宁,更有人认为是武皇直接下令。

一年后,两位莲花般俊秀的少年进宫,成为武皇的新宠。

天授武周,通天帝国

喜新厌旧,人之本性,男女通用。对男宠如是,对待酷吏,武皇也要求推陈出新,她一共用过二十七个酷吏,都是推动武周代唐的重要角色。

武皇并不希望自己的王朝笼罩在血腥和恐怖中,但是作为皇帝,她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威望与权势。

势重者,人主之渊也,强势与重权是君主的深厚凭借,君主掌握政柄并据有势位,所以能够令行禁止。政柄是决定生杀的权力,势位是制服众人的凭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两种政治路线。王道者先正其身,再以仁德感化对手;霸道者则以权力征服对手,使之屈服。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政治路线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倾向。

在实际操作中,历代强君明主其实都是“霸王道杂之”。

从徐敬业起义开始,反对太后的武装叛乱时有发生,固然可以动辄几十万军队以雷霆之势镇压,但是甲胄、刀剑、粮草、军饷等开支巨大。因此武皇决定要先发制人,料敌于先,以铜匦制度来监督臣民,扑灭反义,于是这些无背景、无原则、无道德的酷吏被提拔上来。

在取代李唐和武周出建的过程中,为了笼络这些人,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往往视而不见,但是随着武周政权的日益巩固,酷吏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史载天授二年(691)武周政权刚刚稳定,武则天即贬杀了酷吏丘神责力、周兴、索元礼和傅游艺。

周兴伏法的故事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酷吏斗酷吏。

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做客,恭敬请教说:“陛下要我审问一个极为难搞的犯人啊,这种人,你懂的啊,周兄,有什么办法吗?”

周兴回答:"找个大缸啊~ 然后把犯人扔进去,四周用炭火烤,那感觉,那酸爽~~~ 我用过的犯人没有一个不招的。"

不一会,大缸被抬了出来,来俊臣拿出审问女皇圣旨宣读,周兴见状立即认罪。

如果说周兴是一头嗜血的鬣狗,贪婪成性、残忍无比;那么取代他的来俊臣则是一只毒汁四溢的八爪鱼,他的旷世名作《罗织经》,可以说把诬陷、逼供、定罪一系列操作手法整理成攻略,将对人最大的恶意表现的登峰造极。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罗织经·瓜蔓卷》

事情要大到震惊,案件牵扯人越多,功劳越大。君主用它来求取安定,臣子用它来邀功取宠,一定有冤情,却是不可避免。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罚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罗织经·刑罚卷》

人可以接受死亡,难以忍耐痛苦。读书人忍耐不了屈辱,人们不承认有罪,就此加害他的罪名比原来的罪名还大;证据不能得到,就伪造证据。刑罚做不到的,诬陷却什么都可以做到。

了各种酷刑,他还创造了十号大枷,冠以叫人听而生畏的名字:

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

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

犯人只要套上大枷,尚未发动就认罪。

即便是大唐最杰出的狄仁杰,几乎断送在他手中。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未等用刑,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大喜过望,得到口供,将他们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

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见天寒却送回棉衣,心知有异,立即找到帛书(神探家族基因的重要性),向武皇诉冤。

武皇看罢帛书,召来俊臣前来质问。

来俊臣辩称未对狄仁杰等用刑,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谢死表》,呈给武则天。

武皇决定亲自审问此案,狄仁杰见到她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方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

千琢美玉,百忍成钢。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对狄仁杰不失为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试炼。


慢慢地,朝野已经被来俊臣打理一遍,没有人敢再和来俊臣及其党羽对抗。此时的来俊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人容易自我膨胀,来俊臣也不例外。

来俊臣太习惯于整人了,到后来居然找不到了方向,《朝野佥载》记载了一个传闻,他找了一种类似“抓阄”的方法,就是将文武百官的名字都写在一块石头碑上,然后每天就拿石头扔,砸中哪个人的名字,就诬陷谁。

692年,来俊臣计划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想诬告皇嗣李旦及庐陵王李显与南北衙禁卫军一同谋反,希望借此窃取国家权力。

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同揭发他的罪恶,将他关进监狱,判处他死刑。

六月三日,武则天将来俊臣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人们不论是老少都憎恨他,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的丝毫不剩。来俊臣身死族灭后,不论是士子还是庶民,人们都在大街上相互庆贺说:“今后睡觉的人背部才可以贴着席子了。

来俊臣的死,宣告酷吏政治的结束。同年,狄仁杰再次拜相,走过血雨腥风,他将成为武皇的朝廷柱石。

接下来武周女皇要建立自己的功业了。

文治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富裕;

武功者,开疆拓土、平定边患、威加海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