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陶侃塑像)

陶侃带兵来到了寻阳城,将一个人差点吓死,这个人就是国舅兼中书令庾亮。庾亮原来的一系列错误造成了现在这种可怕的局面,现在,想杀庾亮的人是大有人在,街头巷尾都流传着陶将军将要杀掉庾亮以谢天下的传说,虽然不知真假,但是足够庾亮心惊肉跳一阵子了。

庾亮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寻阳那里,他做人异常低调。现在陶侃来了,如何将老将军抚慰好,是庾亮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温峤和庾亮的关系一直很不错,温峤看见庾亮吓得脸色蜡黄,半天的时间竟然上了十几趟厕所,就产生了帮助庾亮的想法。他就给庾亮出主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到陶侃那里负荆请罪,庾亮现在已经走投无路,只好按照温峤的计划去办。

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庾亮)

庾亮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陶侃的住所,向他恭恭敬敬的请罪,庾亮这番行为,将陶侃吓了一跳,他赶紧拉住庾亮的手说:“庾大人竟然来拜访陶士行来了?不敢当,不敢当!”看见陶侃对自己这么热情,庾亮这才放下心来,赶紧向陶侃承认自己原来犯的错误,言辞恳切,真心实意。

陶侃看见庾亮对自己这么谦恭,原来心中对庾亮的不满早已经烟消云散,两个人共同畅谈很久很久。庾大人从这件事情中终于总结出了一条教训:做人,还是谦虚低调点好啊!

陶侃、温峤、庾亮等人率众赶往建康,士卒有四万多人,旌旗绵延七百余里,锣鼓之声,震动远近。

现在,温峤、陶侃等人从西方开始起兵前进,苏峻一看这帮人来势汹汹,就开始调兵遣将。苏峻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晋成帝迁往石头城,然后分兵数路来迎接来自温峤等人的挑战。

皇帝被劫持到了石头城,王导这个著名的老好人赶紧瞅了个机会,派遣手下,将太后亲手写就的诏书传送给了三吴地区的仁人志士们。三吴,在东晋时代指的是吴郡、吴兴和丹杨三个郡县,诏书告诉他们:苏峻这个幽灵,在江南地区已经徘徊了很久了,现在举家报国的时刻已经来临,全东晋的有产者要联合起来,为了自己的锦衣玉食做最后的斗争。

诏书一下来,响应者云集,会稽内史王舒就让庾冰做了行武将军,带兵一万,西进击贼。王舒一兴义兵,其余的郡县也纷纷行动,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义兴太守顾众也纷纷举兵响应。吴兴太守虞潭家中还有老母,在虞潭戎装待发之时,老母拉着他的手嘱咐道:“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

在那个以孝治国的年代,老母亲能说出这番话,那是非常有觉悟。儿子将要舍身为国,在忠孝之间,老母亲让虞潭选择了前者,不但这样,老母亲还将家中的僮仆全部加入了军队,将珍藏的一些玉簪、环佩也卖掉当作军资。

苏峻听说东方也兴起义兵,马上就派遣手下大将管商、张健和弘徽等进行拦截抵抗。虞潭的军马和这些军队绞在了一起,几番较量下来,互有胜负。但是,只因为旗鼓相当,所以虞潭等人的讨伐大军也未能前进一步,双方就胶着在一起了。

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温峤)

当时,温峤和陶侃等人的大军就驻扎在茄子浦,苏峻的手下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习于陆战而非水战,而温峤等人手下的士兵,大都是江南本地人,习惯水战而不喜陆战,为了不在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被人抓住小辫子,温峤就命令手下士兵,没有命令一律不准上岸,违令者斩。

东晋士兵不习陆战,这也是他们很多时候打不过苏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思来想去,真的为司马家族汗颜啊,才短短不过百年,当年翻山越岭灭蜀伐吴的西晋大军,竟然沦落成了不敢上岸的水生动物。

温峤下了不让士兵上岸的命令,士兵们只好天天呆在船里对着鱼虾顾影自怜。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一个人打破了规定。

原来,苏峻派遣士兵给祖约送米一万多斛,祖约就命令司马桓抚去迎接,很快,苏峻送米的消息就落进了大将毛宝的耳朵里,于是毛宝对众位将士们说:“军令在外有所不从,我们不能眼看着能够打败敌人而不动手!”

毛宝马上就命令将士们上岸攻击桓抚,刚刚将米交接到手的桓大人还没从高兴中回过神来,毛宝的军队就冲上了岸。,刀光剑影过后,桓抚大败,毛宝不但将米全部缴下,并且杀死杀伤祖约的军队一万多人。

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毛宝)

这场胜利,对于东晋军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当然,对祖约而言,也是毁灭的开始。

祖约的手中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好不容易化来的缘又被温峤等人半路劫走,从此之后,祖约和他的军队就再也没有吃饱过肚子,直到最终惨败。

东西双方均已经起兵,总指挥就是陶侃。老将军就让王舒都督浙东军事,让虞潭都督浙西军事,让郗鉴都督扬州等八郡诸军事,同时,虞潭和王舒听从郗鉴的调遣。

郗鉴此时也带领大军渡过长江,同陶侃的军队在茄子浦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之后,陶侃就将大军继续向建康推进,来到了蔡州,驻扎于查浦,而温峤的军队驻扎在沙门浦。

查浦和沙门浦距离苏峻的领地石头城已经很近了,所以,苏峻站在烽火楼上就能清楚地望见陶侃、温峤、郗鉴等人的大军。看见对方的军队数量如此之多,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苏峻也开始害怕了,对左右说道:“我知道温峤是一个得人心的人啊,今天一看,果然如此!”

军队驻扎下来,双方就要时不时开战一把,庾亮急于想立功赎罪,所以就精挑细选了大将王彰去打前锋,没想到王彰被苏峻手下的大将张曜打了个落花流水。

庾亮接到王彰战败的消息,吓得脸都白了,欲哭无泪。既然已经战败,骂自己骂别人都没有用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到陶将军那里去请罪吧。

庾亮这么想的,当然也是这么做的,就亲自上门找陶侃来了。陶侃一看庾亮又灰溜溜来了,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赶紧说道:“元规啊,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数如此啊!”

陶侃的意思很清楚,庾亮你不要老是为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了,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你不过才错了两次而已,要是你每次犯错之后都来请罪,老陶我也承受不起啊。

现在,温峤等人已经逼近石头城和苏峻成对峙之势,我们暂且不表,我们现在应该让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上场了,他就是宣城内史桓彝。

东晋风云史——两军交锋勇者胜

(桓彝,桓温之父)

桓彝,字茂伦,是桓温的老爹,桓玄的祖爷爷,祖籍谯国龙亢,父亲桓显,官至郎中,他和郗鉴、陶侃等人早年履历一样,都是“少孤贫”。看来留名青史的人物,很少有衣食富足的,不是孤就是贫,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衬托出主人公的伟大。

桓彝少孤贫,但是性通朗,很早就获得了盛名,和庾亮当年也是挚交。当时,后来被王敦杀死的大臣周顗看见桓彝后就曾经感叹道:“茂伦坎崎磊落,固可笑人也!”意思就是说,桓彝这个人学问和气质非同一般,他有足够的资格去笑话别人。

能人当然做官就很容易,已经成名的桓彝首先做了所在州郡的主簿,后来在八王之乱中跟随齐王司马冏起兵征讨赵王司马伦,到了晋元帝时代被封为安东将军。

苏峻起兵叛乱之时,桓彝就纠合众人奔赴国难,派遣大将朱绰在芜湖大败苏峻的手下,等软蛋司马流在慈湖被韩晃打败之后,桓彝就退居广德,等到苏峻的军队攻占建康之后,桓彝又领兵驻扎在泾县。

当时,苏峻占领健康、劫持晋成帝,很多人包括他的一个儿子都劝桓彝:“桓大人,为了保全自己,你就先委屈自己一下吧,赶紧和苏峻通和,可以缓解祸患过早到来。”

桓彝听后说道:“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则此命也!”

桓彝的这番话,如果将来他的儿子桓温要是记得牢一点的话,也不至于说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要遗臭万年”的名言。

桓彝派遣将军俞纵镇守兰石,苏峻对其也毫不客气,马上就派遣战无不胜的大将韩晃去攻打,俞纵不是韩晃的对手,眼看着就要兵败被杀,左右之人赶紧劝他退兵自守,实在不行赶紧投降为妙。俞纵慨然说道:“我受桓侯厚恩,本来就应该以死来报答他,我不可以辜负桓侯,就像桓侯不能辜负朝廷一样啊!”说完拍马迎敌,力战而死。

俞纵一死,韩晃的大军就能长驱直入,一直逼到了泾县城下。桓彝和韩晃的大军对峙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元328年,晋成帝咸和三年,韩晃的大军就要发动总攻了。在总攻之前,韩晃派人劝降,桓彝的众位将士也劝他假装投降,等有机会再进行反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何必那么一根筋呢?

但是桓彝坚决不答应,也坚决不屈不挠,最终泾县城被韩晃攻下,桓彝被杀,享年5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