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公攤面積,老百姓深惡痛絕,到底從何而來?


相信無論買過房的還是沒買過房的對公攤面積都不陌生,主要它和人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有些房子的公攤面積甚至高達20%-30%,這樣的話買一百平米的房子可能也只有七八十平米,按一平米一萬來算,購房者平白無故虧了幾十萬。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公攤面積,老百姓深惡痛絕,到底從何而來?

公攤面積的來源

在1952年之前,那個時候樓房都是整棟出售的,不像現在都是一套一套地賣。當時在香港,能買一棟樓的人還是很少的,這樣就導致開發商的樓賣不出去,買得起的恐怕都是香港的大富豪,一般人家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整棟房子。

其中一個地產商就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整棟樓分開銷售,每個人可以買到樓的一部分,這樣能買起房子的人就更多了,然後香港的地產開發商們紛紛效仿。再到後來,房地產開發商慢慢地把整棟樓拆分成一個個小公寓來賣,這樣就能使更多的人買得起房子,但是問題也出現了,就是每個購房者會因為公共部分的分配而產生糾紛,這樣就造成了公攤面積的產生。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公攤面積,老百姓深惡痛絕,到底從何而來?

但是公攤面積是誰提出的呢?專欄作家,媒體人魯國平先生微博稱: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在香港率先發明的,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香港其他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的大力擁躉,並迅速被內地學習吸納實行。

網絡也有很多聲音說公攤面積是李嘉誠發明的,這就致使很多網友對李嘉誠有很多不好的言論。事實上李嘉誠當時提出公攤面積也只是為了解決當時的住房糾紛問題,同時存在公攤面積也會有一定的降價,只是這個公攤面積的說法引入內地以後,就被地產商們各種創新使用,才導致現在如此高的房價買到的房子竟然還有這麼大面積的公攤,可以說公攤面積是中國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網絡上取消公攤的呼聲也很高漲。

公攤面積的最新規定

購房者買房子一定很想知道公攤面積到底有多少,對於很多購房者而言,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因而大多數人買了房子也不知道公攤到底多少,自己的真實住房面積到底是多少。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情況下的公攤佔比。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公攤面積,老百姓深惡痛絕,到底從何而來?

1、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

2、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公攤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還有樓梯、樓梯間、物管用房等,這樣的多層建築公攤率還是很低的。

3、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16%,這種高度的樓盤一般稱為小高層,一般公攤佔比為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高的能達到16%。

4、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高層住宅一般公攤佔比最高,高層住宅一般有電梯和電梯室,一般還有逃生通道,因而公攤佔比比較高。

大家買房子的時候一到要找到自己買房的類型,明確自己所買房子的公攤佔比,千萬不要被中介和開發商忽悠,以前網上時常爆出有些房子公攤佔比竟然高30%-40%,一旦被坑到,對於購房者而言是很大的損失。

公攤面積有望取消嗎

數據顯示:2020年購房者中有78.1%的購房者希望取消公攤面積,12.2%的購房者表示取不取消公攤影響不大,只有9.7%的購房者認為公攤面積不該取消。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取消公攤的。

央媒曾表示:公攤面積管理上存在混亂,標準不一,對於買房者而言,不僅多付出更多的購房款,而且要承擔付出多年的各種“看不見”的費用,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解決,對於這種遺留的不科學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央媒的表態說到老百姓心裡去了,現在人們對取消公攤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希望取下公攤的政策能早日推行。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公攤面積,老百姓深惡痛絕,到底從何而來?

當然也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在極力否定取消公攤,理由看似也很充分:公攤雖然取消了,但是開發商不會虧本,可能會相應地提高房價。另外還有專家認為:公攤面積一旦取消,開發商會不重視公共區域的建設,甚至會縮小公共區域的範圍,影響居住體驗。

這些專家的話看似有理,實則無稽之談,首先房價不是隨便上漲的,現在國家多地都有限價政策,同時開發商一旦大幅漲價,購房者也不會買賬。另外如果哪個開發商選擇犧牲居住體驗來提高利潤,那必然會有開發商選擇以提高居住體驗來宣傳,最後也只會適者生存,大家都看在眼裡,想以犧牲居住體驗的開發商必然會被淘汰。

總結:取消公攤面積可以說是老百姓都很期望的,也有很多專家認為只要制度制定得比較合理,公攤面積也是有望取消的。

創作不易,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順便點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