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职场中,与人说话,“说”和“话”是最重要的吗?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好笑。这不是废话吗,说话说话,“说”和“话”不是最重要的那什么最重要?

我曾经和许多人一样,对此深信不疑。作为一名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师,我每次在给其他部门业务人员培训前,都提前做好ppt,还会写逐字稿,培训前把逻辑理得很清楚,就为了能条理清晰的告诉他们怎么操作系统。

可结果呢?

每次来听培训的员工,频繁拿起手机,号称“工作上有人找”,偶尔抬头看两眼。或者问一些其他的问题,对讲课的内容表示一脸迷茫或者无所谓。课程结束后,笑着让我把ppt发到他们邮箱,然后过两天发现已经讲过的系统操作方法他们依然不懂得如何去做。

是我说的不对?还是内容不行?

我茫然了,纵使再检查几遍,我都能肯定所讲的内容既有效又有用,讲话逻辑也十分恰当。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偶然机会看到《演说心理学》一书,前言中有一段话:

演说绝不仅仅关于‘说’的学问。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说”上时,便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演说者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听众如何“听” 。

看到这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我们和别人说话时,我们其实都是演说者。说话中,“说”不是最重要的,“话”也不是最重要的,听者的“听”才是最重要的。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与人交谈,听者的”听“更重要)

“听”更重要的两点原因

①从说话的“目的”谈起

“演说是为了改变听众。”——《演说心理学》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我们向顾客介绍产品,是为了让顾客购买它;我们向领导述职,是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努力;

我们给他人培训,是为了让他们工作效率提高;我们和同事两个笑话,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

哪怕是同事之间的闲聊,都想要别人能赞同自己的观点,不然为什么会有同事甲听到同事乙反驳自己的时候会不开心,甚至两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吵起来?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用自己的语言,改变听者的想法或者行为,期盼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说,谈话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在“听者”那里。

既如此,我们的注意力,就要转移到听者的身上,听者“听”好了,谈话才是真的好。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②说话人和听者的矛盾

“自私是永远都存在的。”—— 伏尔泰

不可否认,人性里面有自私的一面。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地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这就会让“说话人”和听“听者”之间天然地产生了矛盾。即“说话人”说的是自己想说的,但未必是听者想听的;听者实际想听的,“说话人”又未必能说出来。

我上一家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安监部门人员经常和采购部人员会闹矛盾。采购部的人急乎乎找供应商来修机器,却被安监部的人拦在车间外,不让进去,理由是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流程单还没批下来,安全起见不让供应商进。采购部的人却坚持流程已经在审批的过程中,事出紧急,让供应商先修机器,不影响生产才是正道理。

大家发现没有,站在双方各自的立场上,谁都没错的,但矛盾也往往出在这里,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反而容易引起争端。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说话人与听者间都关注自我角度的问题,就存在天然的矛盾)

很显然,要想让谈话更加顺畅地进行,“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被解决。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奇葩说》冠军黄执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谁痛苦,谁改变;

谁需要,谁让步。

基于我们的谈话目的是为了改变“听者”,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要解决矛盾,我们就应该让步。所谓让步,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自己的思想,谄媚地只讲听者爱听的,而是更多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找到好的方法,让他能够听得进我们的话,达到我们的说话的初衷。

当我们将心比心,把重点放在听话者的“听”上,我们才能让沟通更加顺利。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关注”听“,让沟通更顺畅)

关注听者的“听”,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

  • 1.利用"欧服斯托原则",从开场就把握听者的心

大家都知道摇滚巨星黄家驹是个优秀的音乐人,鲜为人知的是他曾经是个优秀的保险销售员。他在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销售经验时,说过这样一个情况:

经常有客户说:“我对保险不感兴趣。”很多销售员都会因此止步,但他会顺着顾客的话说:“您说的有道理,谁会对保险这种关于‘生老病死’之类躲都躲不掉的事情感兴趣呢,我也没兴趣。”

这时,就会有很多顾客会反问,“既然你没有兴趣,你为什么要做这一行呢?”这就给了他一个说服他们的机会。

黄家驹最后总结了一个规律:如果一开始就不同意顾客的观点,对他说你错了,保险很重要之类的话,顾客只会对我反感,必定不会让我继续说下去了,因此,每次,我都是先赞同他们的观点,然后再找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种让人感觉不反感,并慢慢说服对方的话术,和英国心理学家E·S·欧弗斯托提出的“欧弗斯托原则”不谋而合——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良好的沟通,从把握“开端”开始)

当我们和“听者”沟通时,展现出一个好的开头,就能为一次完美的对话奠定良好的基础。怎么样让对话有个好的开头呢?

①对听者行为表示肯定,给他营造舒适的谈话氛围

就像我司采购部的人,如果一开始说话的人就指着安监部员工的鼻子说:“这要是耽误了公司的生产,你担当的起吗?”激烈的话语,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否定,为了维护尊严和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安监部员工都会立马跳起来反驳:“这要是泄露了公司的机密,我们是签了保密协议的,要是被客户罚款,大领导问起来你担待地起吗?”

谈话起初采购员就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的话,让听者感受不到沟通的诚意,瞬间就会失去和对方好好沟通的机会。所以在谈话开头对听者行为表示肯定,给他营造舒适的谈话氛围是十分必要的。不妨这样说:“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工作职责所在,大我很理解你们的顾虑,说实话,如果是我站在你的位置,我肯定也会这样。”

温和的态度,对听者的肯定,能够让他感觉到自己被尊重,知道说话的人有真真切切地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能让双方的沟通在平和的环境中进行。

②言明利益,让对方有兴趣参与其中

如果一直站在对方的角度说问题,自己的问题肯定还是难以解决,所以还是要引导谈话到自己的需求上。

比如上面说的采购员在和安监部门的人进行基础沟通后,就可以告诉对方,这个供应商有合格的资质,维修过程我会在旁边看着,肯定不会出问题,还表明OA单已经在审批了,紧急流程我会接着催的,确保肯定到你那里,这就基本上能解决安监部员工的疑虑。

如果还不能打动对方,就把谈话提升到到双方都关注的利益点上。说到底,采购员和安监部的员工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站在这个共同利益的角度下,可以说:“咱们都是为了公司好,如果机器不能及时得到维修,不能按时交货,客户一样会罚款,你肯定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吧?”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安监部员工一般都会考虑一下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会放行,可能会选择让同事跟着供应商进去,也可能帮忙催着领导审批流程,总归沟通能继续进行,而不是粗暴地拒绝继续对话。

综上所述,通过对听者的肯定,营造好的谈话氛围,让听者能“听”地下去,再寻找共同利益点,引起听者沟通的兴趣。这样在谈话开始就抓住听者的心,为整个沟通的和谐与顺畅铺好了路。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利用"欧服斯托原则",说话从把握开场开始)

  • 2.“因人施言”,了解听众才能百战不殆

教学中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我们谈话也是如此,要“因人施言”。

《逻辑说服学》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故事:

马云曾经在哈佛法学的礼堂里进行过一次关于“互联网未来该如何发展”的演讲,在这次2个小时的演讲中,全场观众起立超过十次,热烈鼓掌。

整场演讲受到了听众的高度评价:“马云用英文演讲,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的都是美国人所熟悉的事例,完全超越了中美国界。”

试想一下,如果马云用的是中国的例子,这场演讲还会如此成功吗?

很显然,面对美国本土听众,用他们所知悉的例子,效果更好。面对不同的听众,用不同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我们在工作中的沟通也是如此。

就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有的领导喜欢听细节,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多讲一下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详细经过;但有的领导喜欢看结果,我们就要直接归纳出事情结果给领导。

简而言之,在沟通之前,了解听者,从听者出发,因人施言,才能让谈话更有效率。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职场沟通,也要“因人施言”)

  • 3.用好“73855定律”,用无声的语言打动听者

《奇葩说》有一场辩论让我记忆十分深刻。辩题是“大学必修恋爱课,你支持吗?”,反方辩手小黑的以鬼马行空的辩论方式获得非常高的票数92票(对方8票)。细思小黑的论点,并没有詹青云和黄执中般的让人觉得非常有深度,但他的丰富而夸张的肢体语言,让观众觉得很“嗨”,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在热闹中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这场辩论其实体现了“73855定律”的重要性。

什么是“73855定律”?

73855定律,又叫麦拉宾法则,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是来自于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于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

对于听者来说,他接收的表达,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语调和外型和肢体语言。同一个话题,一个人说话时挺直了腰板,神采飞扬;而另一个人抓耳挠腮,支支吾吾。如果让我们选一个人相信,那我们会跟倾向于第一个说话的人,因为他的肢体语言向听者传递了他的自信与肯定,更有说服力。

如何把握说话时的语调与肢体语言呢?可以先从模仿开始。

我第一次给业务人员培训的时候,现场很尴尬,一是语速过快,二是和他们没有互动。事后我特地花了时间去看人事部的培训师是怎么培训的,模仿他们说话的语速、举手投足还有设计的互动小游戏,经过练习之后,第二次的培训效果就好很多。模仿的好处就在于,当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方向,不至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当然除了模仿,还有很多学习方法,从书中总结或从视频课中学习,都可以是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可。

总得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好“73855定律”,关注话语本身之外,还需要通过语调和肢体语言这些无声的语言来打动听者。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不妨仔细观察身边更优秀的人说话时的抑扬顿挫之处和身形姿态,先模仿,再内化研究出适合自己的方式。

职场沟通:比在意自己的“说”和“话”更重要是关注对方的“听”

(用好“73855定律”,助力自我表达)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我发现“听”比“说”和“话”还要重要的时候,我就更多地关注怎么样才能让业务人员“听”得好,调整了自己培训的方式。不再将各部门的人一起叫来培训,而是选择小范围内收集需要讲的内容,针对性讲课,偶尔穿插着适宜的小故事,整个培训质量好了很多。

还是书中那句话:“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说”上时,便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听众的“听”上面,我们就能与听众碰撞出良好沟通的火花。

你觉得呢?

参考资料:[1]孙彦.演说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