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近日,一張“院士專家1200元”的醫院掛號單被掛在了網上,鍾南山又一次走上新聞的風口浪尖。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1200元,對於一個在sars中喊出“重症病人都往這裡送”,對於一個新冠疫情期間逆流而上的國士,對於一個國家大難面前病人喊出“你在,我就能活”的84歲高齡老人來說,對於如此重量級門診的價值含量真心不貴。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小苟覺得,這件事情的爆出有點滑天下之大稽。

或許,不用過幾天,這道消息就會完全消弭,因為它太正常,實在稱不上“事件”,但是,小苟要說,這次討論雖然沒有掀起什麼波瀾,卻仍在根本上再次揭露我們的醫患關係問題。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3年的熱播電視劇《心術》。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心術》由六六編劇,吳秀波、海清、張嘉譯、翟天臨聯合主演。那個時候,“一劇兩星”模式還沒有實行,所以,《心術》傳播很廣,在醫療界和民眾中都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心術》的故事圍繞江州市雲山醫院神經外科展開,醫院是虛構的,但事件發生地是上海,這個可以確定。

三位男主角牽動三段不凡的感情故事: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神經外科醫生霍思邈(吳秀波飾)與特殊巡護護士美小護(海清飾)好成了哥們,當霍思邈經歷了與黃菁菁的失敗愛情後,他才明白戀人未滿的美小護才是他一生所求;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神經外科老大哥劉晨曦(張嘉譯飾)是醫德榜樣,他也就是片中“仁心仁術”的精神解讀者和實踐者,看似光鮮的劉晨曦卻也掙扎在道德和家庭的邊緣,收養的女兒從小腎衰竭,一直等腎源,整個家庭因為愛女身體的日漸削弱而陷入巨大痛苦,劉晨曦卻從未懷疑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信條,終於,結局圓滿,女兒得到患者忍受巨大痛苦捐出的腎源,而劉晨曦仍在執著於對生命的敬畏、對醫療事業的奉獻;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翟天臨飾演的鄭艾平是住院總醫生,按說他的學歷比霍思邈和劉晨曦都要高,卻一直沒有上臺做手術的機會,在經歷了愛情和事情的巨大波折之後,鄭艾平終於明白:“我的醫生生涯,終結在我認為對的事情上,我認為值了。”

圍繞這三個故事,《心術》更是直擊醫患關係的尖銳和犀利。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從第一集前途無限的醫生谷超華(於毅飾)因為一起醫療糾紛被上級詬病,被迫辭職,以至於成為“最憋屈醫生”開始,《心術》所表現的醫患問題便從未停止的一再發生,這是基於一種對職業的不瞭解導致的不信任,然而,對於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病患來說,醫生就是上帝,一方面質疑,一方面依賴,病人其實也是在忍受著人格的分裂。


從一張掛號單到《心術》,仁心仁術何去何從


現實生活中,醫患關係複雜得多,“以藥養醫”、醫生工資福利待遇、司法糾紛由醫療事故一帶而出,成了《心術》的最大看點。

有人評論,《心術》更像是一句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宣言,而非現實主義的揭露。

《心術》確實有意將各種現實中發生的矛盾和事故刻意放大也將很多問題的解決趨於理想化很多情節被醫生評論“我們遠沒這麼光鮮”,但這也不能否定《心術》在展現醫生行業、反映醫療現實上的勇敢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