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刘希夷因“年年岁岁”的佳句而丢命的传说,可说是唐人以诗罹祸的典型。但唐代诗人中也不乏以诗避祸的佳例。《明皇杂录》、《本事诗》中都载有张九龄以《咏燕》诗避祸之事。张九龄为相时,正值玄宗在位日久,渐渐于政事荒懈之时,于是常直言进谏,而李林甫此时深得玄宗宠信,就时常暗中谗伤张九龄,想陷害他。张九龄觉察后就作《咏燕》诗赠李林甫,诗曰:“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几日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以海燕自喻,表明自己无意荣禄,在朝廷只是暂时寄身,不时将退身归田。这诗显然起了作用,因为《明皇杂录》中这样记载李林甫的反应: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海燕

另一以诗避祸的事发生在王维身上。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曾身陷贼围,一度被迫接受伪职。唐军收复两京后,他与一些陷贼官吏俱被收系狱中,后来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王维之画

《资治通鉴》载:至德元载(756)八月,安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歔欷泣下,贼皆露刃睨之,乐工雷海青不胜悲愤,掷乐器于地,西向恸哭,禄山怒,缚于试马殿前,肢解之……而王维此时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中,其友裴迪来探监,说起凝碧池上前述那幕情景,王维心有所动,作诗一首赠裴迪,诗题为《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泣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诗如下: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秋意境

此诗记录了王维在安禄山滥施淫威时冀望官军解民倒悬的心曲,也算是一种忠忧的流露吧。唐肃宗或许为此诗所动,并出于怜才之意,终于宽宥了他一度的失足。至于中唐诗人李涉以诗避祸的故事说来还真有点喜剧意味。李涉在九江皖口舟中遭强盗劫掠,问及其身份时,下人告以李博士也。

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肃宗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宽宥是有其原因的

安禄山下跪

强盗头子回答:“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于是,李涉口成一绝:“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诗带谐趣,寥寥二十八字俱然如一张巨额支票,使李博士避免了葬身鱼腹的悲剧,当然幸亏他遇上的是一位雅盗。居庙堂之高,可避佞臣之陷;系囹圄之深,可避斧钺之利;处江湖之远,可避盗贼之劫。唐诗之用,可谓大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