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曹操"天地间,人为贵"的价值取向?

曹操在诗歌《度关山》中提出"天地间,人为贵"这一论述,这是研究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判断的标准。

怎样理解曹操

曹操提出的"天地间,人为贵"论述,是对先秦诸子"人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道"、"天"、"地"和"人"地位并立,体现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探索人自身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指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老子指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说爱身惜命方可托天下,提出了对生命的关爱和珍惜。儒家的孔子更多地关注人生命的社会价值,"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关心的是是否有人受伤,而不是关心马匹,在他的价值评判中,人的价值高于马匹,即使马厩里的人不过是奴仆或奴婢。这种关心人、重视人的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孔子的"仁者爱人"论断,特别强调的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关心。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人本思想,进一步提出人除了为维持自然生命的存在而追求物欲的满足外,还有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甚至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本身。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荀子看来,人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还具有社会性,有内在的价值,所以比万物更珍贵。对生命的肯定和重视不是儒家的终极目标,贵生只是起点,重民为前提,治国安民、入世为用才是目的。

曹操的"人贵"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诸子认为"人为天下贵"的思想,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曹操提出"天地间,人为贵"主张,集中体现为同情百姓遭受苦难,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灾难,安国利民,关爱生命。"曹操并不像中国历史上有些民本主义者那样,仅仅是把人民当作'载舟'的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覆舟'而才去爱民的;曹操的爱民,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以民为本、关爱人生的武德境界"。

怎样理解曹操

首先,表现在对百姓生活的艰难的深深同情。他在《谣俗词》中,对"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的百姓因战争的破坏而普遍贫困的现象感到不安;在《薤露行》中发出了"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的哀叹,曹操自比微子,哀的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谋划国家大事,致使国事多艰,为后来的祸患埋下隐患,叹的是宫廷毁坏,昔日的歌舞场成为野兽出没的草丛;在《蒿里行》中曹操写到"生民有遗一,念之断人肠",表现了他对百姓无端死于战乱的辛酸,也表现出他关心百姓、体恤民情的民贵精神。

其次,表现在对军阀为了一己私利扩大地盘而混战不休的愤怒,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痛心。他在《蒿里行》诗中写到"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残。淮南弟称号,刻玺在北方。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面对董卓乱国,关东军阀畏缩不前,一心只关心自己的地盘,相互火拼长期混战,结果造成百姓的大量死亡,社会生产极大的破坏的局面,曹操表现了极大地愤怒,所以曹操讨董卓、破袁绍、战吕布、败马超、挥师南下,戎马倥偬三十年,亲冒矢石,企图一举统一中国,解百姓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结束因社会动荡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可见,曹操的所有行为就是基于其人贵思想而发生,从其性质上看虽还是阶级统治,但从其内容上看就具有了正义性和合伦理性,这成为我们理解、认识和评价曹操的基石。

再次,表现在曹操存民安民的措施上。在曹操统一北方后,采取系列的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医治战争创伤,为天下一统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建安七年曹操发布军谯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曹操告慰死者,安置生者,让亡魂有所归依,不至于作为战争的炮灰四处飘荡;让生者的生活有所着落,不再在离乱中辗转呼号。对战乱灾祸异常严重的河北地区免除当年的租赋,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面对豪强豪强广占土地而隐匿所有、逃避租赋、从而将租赋转嫁给弱民身上,曹操颁布法令"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此令的中心思想是抑制兼并,制止强民将其负担转嫁到小民身上,同时改革汉代的租赋制度,这些措施有助于除旧敝,立新政,减轻民众负担,稳定社会秩序。

怎样理解曹操

曹操的"人贵"思想既是对先秦诸子"人贵"思想的继承发展,更是对当时百姓生命不如蝼蚁现实的否定。这种思想符合传统伦理对政治的道德要求,是研究和理解曹操政治伦理思想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