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天,華中科技大學3項醫學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為器官修復提供新方案!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華中科技大學

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學科建設,學校重大學術成果不斷湧現。近日,華中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Science Advances》以封面亮點報道張勝民教授團隊的原創發現

接連兩天,華中科技大學3項醫學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為器官修復提供新方案!

3月27日,Science旗下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以封面亮點報道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張勝民教授團隊的原創發現:Bioenergetic-active materials enhance tissue regeneration by modulating cellular metabolic state,即生物能量活性材料通過調控細胞代謝狀態促進組織再生。封面報道強調,該項發現展示了生物材料科學與再生醫學新的地平線

接連兩天,華中科技大學3項醫學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為器官修復提供新方案!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生命學院劉浩明博士、杜瑩瑩博士,張勝民教授為通訊作者,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學院Molly Stevens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王江林教授、楊高潔博士、Jean-Philippe St-Pierre、Mads S. Bergholt、Hélène Autefage、蔡明樂等參與研究。課題組提出的生物能量活性材料在組織重建中同時起到了組織支架和類似"生長因子"的雙重作用,具備了可降解吸收材料和細胞/基因活性材料的功能,展現了某種超級生物材料的特性,故在重大疾病和災害事故導致的大體積缺失組織器官的修復再生和快速重建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張勝民教授團隊在相繼取得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後,先發開始了該項目的產業轉化工作。目前團隊已與相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率先開發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樣品,將陸續啟動在中國、歐盟和美國的植入醫療器械產品認證。這一重要進展表明,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發要領先世界跨國公司5年以上。

生命學院李子福楊祥良課題組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發表述評論文

接連兩天,華中科技大學3項醫學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為器官修復提供新方案!

3月26日,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李子福教授以及甘璐教授的指導性評述論文(Tutorial review) "Influence of nanomedici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umor targeting delivery",首次將納米藥物力學性能調控策略與"五得"原則相結合,深入揭示納米藥物力學性能對抗腫瘤藥物克服多重屏障、實現靶向輸送的重要作用。該文章被選為內封面文章。

生命學院在讀博士生李崢、肖晨以及博士後雍土瑩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楊祥良教授、李子福教授以及甘璐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生物力納米腫瘤學)等項目的資助。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發表王偉教授團隊研究論文

接連兩天,華中科技大學3項醫學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為器官修復提供新方案!

3月2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王偉教授團隊發表在國際四大綜合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IF 27.6)》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發作性無先兆偏頭痛患者在接受傳統針灸治療後,可明顯降低頭痛的月發作頻率。

BMJ就此項研究發表特邀述評。這項研究從2016年6月啟動臨床招募,歷時三年完成。該研究不僅為針刺防治偏頭痛的臨床療效提供了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也強烈提示針灸效應的經穴特異性。BMJ特邀專家Heather Angus-Leppan撰寫述評:"這項研究有助於將針灸治療偏頭痛從未經證實的替代醫學的地位上升到可接受的具有循證證據的治療方法"。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