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刺激政策出臺首日 比亞迪北汽藍谷股價不漲反跌

為促進汽車消費,中央政府層面終於放出大招。

3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了三項有關汽車消費的利好政策,主要利好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交易。

新能源刺激政策出臺首日 比亞迪北汽藍谷股價不漲反跌

4月1日,汽車相關板塊股價拉昇明顯,浩物股份、迪生力、北特科技、今飛凱達、越博動力、繼峰股份、威帝股份等7只個股漲停。

不過,上述漲停個股全部屬於汽車零部件板塊,整車板塊跌幅卻高於大盤,走勢孱弱,廣汽、上汽、長安、長城甚至包括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業的北汽藍谷、比亞迪跌幅全部超過2%,長安、長城、比亞迪、北汽藍谷更是超過了4%,就連動力電池行業的領頭羊寧德時代也未見上漲。

是這些救市政策隔靴搔癢、不夠硬核,還是資本市場對汽車行業信心不足?尤其是新政的重點扶持對象新能源汽車,國家級的利好政策砸下來,為何不見一點水花?

新政未惠及燃油車 整車板塊全面下滑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汽車消費利好政策有三條:

一是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

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新能源刺激政策出臺首日 比亞迪北汽藍谷股價不漲反跌

第一條,由於汽車購置稅佔車輛費用的10%,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徵延長2年時間,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優勢。

第二條政策,為了加快國三車型淘汰進程,不少省市此前已經下發了國三淘汰補貼政策,並通過限行、停止年檢等方式控制這些車型的運營,加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本就是大勢所趨,所以這條政策顯得有些不痛不癢。

第三條主要利好二手車商,二手車行業徵收2%增值稅已有十幾年歷史,十年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就曾向相關部委建議二手車增值稅減半至1%,而新政確定減按銷售額0.5%徵收,利好力度超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此前建議,有望促進二手車消費。

三條總結起來,此次政策主要是引導汽車消費向新能源汽車以及符合更高排放標準的汽車轉變,與新車交易市場的主力軍燃油車無多大幹系,也就是說,對堅持購買燃油車的消費者來說並無利好。

受此影響,資本市場對這次國家層面的汽車消費新政不大感冒,僅汽車零部件行業出現較高呼聲,汽車零部件個股幾乎全部上漲,而整車行業個股幾乎全線下滑,僅少數幾隻個股出現上漲。

遠水解不了近渴 新能源板塊不漲反跌

從政策具體內容來看,政府再一次強調了政策向新能源汽車傾斜的趨勢,新能源汽車也是本次政策的重點扶持對象。

不過,遺憾的是,資本市場對這次國家級的新政明顯並不感冒,寧德時代股價也未見上揚,長安、長城、比亞迪、北汽藍谷等新能源整車個股更是出現超過4%的跌幅。

新能源刺激政策出臺首日 比亞迪北汽藍谷股價不漲反跌

為什麼受重點扶持的新能源汽車,也未出現正面響應?

這是因為此次政策優惠力度太弱,無法抵消去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

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標準降低約50%,地方補貼退出,這意味著整體退坡幅度達到70%,所剩無幾。一輛純電動車,2012年能拿12萬元的補貼,如今最高只有2.5萬元,低續航車型甚至沒有補貼。

受此影響,從7月份開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數月跳水,導致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下滑2.3%和4.0%。新能源車企當年營收、淨利潤也紛紛大跌,以比亞迪為例,2019年營收首次下降,同比減少1.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同比下滑42.03%至16億元。

而此次出臺的政策,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給購車者帶來的優惠遠沒有補貼退坡的力度大,因此,只對行業產生長期利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並不能對疫情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產生足夠刺激。

這個政策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延緩部分垂死掙扎的造車新勢力的消亡,同時讓諸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之類的新能源車企鬆一口氣。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出是必然趨勢,政策導向最終要轉為市場導向,即使政府出臺硬核的優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也只是提前消化部分需求,對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並無利好。

所以,政府的汽車消費新政雖然努力向新能源汽車傾斜,但也應對考慮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