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滿滿的瑞幸咖啡,用億萬陷阱埋沒了誰?


元氣滿滿的瑞幸咖啡,用億萬陷阱埋沒了誰?


1.8折喝瑞幸咖啡,1.8折買瑞幸股票。今天的瑞幸正在作死的邊緣瀕臨崩潰。

4月2日美股盤前,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經董事會委任的特別委員會調查顯示,公司首席運營官劉劍及其部分下屬從2019年度Q2起從事某些不當行為,公司2019年Q2到Q4與偽造交易相關的銷售額約為22億元人民幣。

22億元什麼概念?截至2019年9月30日前9個月,瑞幸的總收入才29億。

所以,瑞幸閃崩。盤前股價一度暴跌超過80%,盤後股價暴跌78.55%,盤中五次觸及熔斷、暫停交易。受瑞幸咖啡影響,陸正耀的另一港股上市企業神州租車今日開盤也急劇跳水,開盤價4.15港元,股價最低達到1.2港元,跌幅超70%。截至目前,神州租車已停牌。

有網友說,“國貨之光把美國洋韭菜割殘了”,但不幸的是,瑞幸割的不止是外國的韭菜,還有其全球供應鏈上被捆綁的大大小小的供應商,以及禍從天降、臉面盡丟的中概股。

在如此的至暗時刻,陸正耀和瑞幸咖啡官微以及其他高管,都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發出了“今天更要元氣滿滿”的喊話。導致“元氣滿滿”可能會成為今年第一個流行詞。

只是這其中的含義,耐人回味。

懵逼的投資機構

2018 年下半年,某家投資機構投資人曾對媒體發出過感慨,“想投瑞幸咖啡,但根本進不了那個局”,但現在估計他會很慶幸自己沒能入局。

長期以來,瑞幸一直都是以陸正耀為軸心。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前五大股東情況分別為:陸正耀家族信託持股30.53%;錢治亞家族信託持股19.68%、MayerInvestmentsFunds持股12.4%;大鉦資本持股11.9%;愉悅資本持股6.75%。

其中,陸正耀的姐姐是MayerInvestmentsFunds的控制人,二人合計擁有公司42.93%的股權。至於另外幾位股東,大鉦資本和愉悅資本的控制人分別為黎輝和劉二海。值得一提的是,有雪球用戶爆料稱,前幾天瑞幸的薪酬委員會劉二海已經離職,而且早在1月8日大鉦資本就曾減持3840萬股,3天前又減持了4416萬股。

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劉劍呢?其實並未持有任何股份,只擁有47408的股期權。也就是說,僅作為一名COO,他以一己之力,繞過了公司的CEO,躲過了公司的CFO,隱瞞了一眾高層和全公司大多數的員工,成功編造出這樣一個驚天大謊。

堪稱“深藏功與名”的最佳偽裝者。

但可憐的是那些被瑞幸造假業績吸引的眾多投資者。Wind數據顯示2019年3季度末,瑞幸咖啡的機構投資者數量是94家,到2019年年底有158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瑞幸咖啡的股票,其中有91家是第四季度新進入的,持股總數達4.6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為23.93%。

也正是三季報發佈時,瑞幸公佈,預計第四季度公司產品淨收入在21—22億元之間。投資者不知道這是瑞幸虛構的數據,自然歡欣雀躍地進入了。

瑞幸的資本故事也打動了財大氣粗的銀行。2020年1月7日的公告顯示,瑞幸咖啡為週轉資金,從浦發銀行獲得了最高6000萬元的循環貸款;在西藏信託有最高額度3億元的貸款;和光大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簽訂了總額為3.5億元的咖啡機租賃協議。截至2019年9月30日,還款義務尚未履行完。

面臨來自投資者鉅額的集體訴訟和銀行的沉重負債,自曝的瑞幸恐怕破產也難以償還。

供應商僥倖變不幸

如果說瑞幸從一開始就是個瘋狂的資本遊戲,那捲入其中的投資者絕稱不上無辜,只是為瑞幸造假騙局買單的還有一大批做實業的產業鏈上下游商家。

去年5月,錢治亞在廈門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她表示,瑞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高度重視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堅持只選擇行業前10%的供應商頭部企業進行合作。其中法國路易達孚、瑞士Schaerer、瑞士Franke 、法國MONIN、DHL以及順豐集團等國內外著名企業,都與瑞幸建立了藍色夥伴聯盟。

在供應鏈方面,瑞幸一直引以為豪,甚至也把這種嚴苛帶到了其它產品線上。

比如,輕食選用了百卡弗、百麥、中糧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供應商,100% NFC鮮榨果汁選擇NFC果汁頂級品牌“零度果坊”等為合作伙伴,午餐沙拉的供應商也是百卡弗、裕農、三全等知名大廠。

但在這條產業鏈中,體量越大,議價權越高,供應商和瑞幸合作都有結賬週期,這對實業來說是缺乏安全感的。瑞幸自曝前,他們最擔心資金鍊的問題。一家牛奶供應商表示,“我們整天在擔心瑞幸哪一天資金鍊斷裂,自己血本無歸。但又懷著一股僥倖的心理期待和瑞幸的合作,藉助這股東風提升一下銷量”。

抱有這種心理的供應商不在少數。如瑞幸咖啡紙袋和紙盒的本地供應商吉宏股份,2019年一季度營收6.71億元,同比增長58.96%;實現淨利潤7281.43萬元,同比增長284.89%,新業務盈利能力高於傳統業務。

如今增長的動力可能要變成欠債的累贅了。

回想此前樂視、Ofo暴雷後,都出現了拖欠供應商貨款、銀行貸款、房東房租與員工工資等問題,有些欠款甚至現在仍未還清。而此次瑞幸自曝造假,一些沒有結清貨款的公司估計也已亂作一團,準備到瑞幸公司討要說法。

其實除了供應商,遭受損失的還有加盟商。去年,瑞幸推出新品牌小鹿茶,採取加盟模式,很多加盟商為選址、租店、裝修、僱員投入了不少錢。而今瑞幸大規模閉門已經是大概率事件,這些加盟商何去何從,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中概股重溫“造假噩夢”?


元氣滿滿的瑞幸咖啡,用億萬陷阱埋沒了誰?


2012年或許是神州租車董事長陸正耀最不願回憶起的一年,這一年,神州租車的IPO申請文件,剛一提交給美國證監會便“大白天下”,隨之而來的是無數對其業務模式以及公司關鍵數據的質疑。考慮再三,在上市前夜,神州租車突然宣佈暫停IPO,陸正耀黯然離去。

要問神州租車的上市之路為什麼如此坎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路演時碰到了一個敏感時期。先是美國證監會起訴開元汽車及其11名投資者涉嫌違規操縱股票成交量,後有旅程天下涉嫌財務造假,自願從紐交所退市。美國市場對中概股的不信任集中爆發。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8年後,原本是中概股不信任危機受害者的陸正耀,居然自己捲入了數據造假引發的又一場中概股危機。

中概股也跟著普遍遭殃。截至週四美股收盤前,中概股裡,瑞幸咖啡以75.57%絕對領跌,寺庫、信而富、尚德機構、蛋殼公寓、人人、蔚來、和信貸、房天下、趣店、網易有道、房多多等超50家中概股跌幅明顯。

曾任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兼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的徐光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我和美國的投資機構交流時,總是告訴他們,中概股的壞公司是少數,有很多好公司。但一個壞公司的負面效應,也是無窮的。人們都習慣了一概而論,他們會說,你們和瑞幸,一樣都來自中國。

業內眾多機構投資人也認為,“這無疑會對中國創新股會帶來負面印象”。

早在神州租車赴美上市時,我們看到,中概股因財務造假遭遇退市的已經不少,據當時統計,曾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中概股企業,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財務質疑。不過,這些年,隨著一大批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嶄露頭角,這種不信任正在逐漸消退。

可是如今瑞幸這樣一個驚天騙局自曝,“陪葬”的是整個中概股,數據造假這個帽子將再次扣在中國企業頭上。

從創立到上市,瑞幸創造了國內企業的最快記錄—18個月,它用18個月讓全球看到了中國的咖啡品牌;從上市到毀滅,瑞幸又用了短短的10個月,刷新了數據造假的膽量和底線,讓所有人看到一個企業矇頭狂奔的狼狽。

瑞幸不幸,也同樣是中國企業的不幸。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