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說定都伊犁,中國就能稱霸亞洲,為何最後選擇了南京?

清朝晚期的中華大地,戰火連年不斷,孫中山認為,只有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才能把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但建立國家就必須選一個地方作為首都,以定人心。1902年,孫中山先生在與章太炎等人談及定都問題之後,集思廣益地給出了這樣的一個看法:

孫中山曾說定都伊犁,中國就能稱霸亞洲,為何最後選擇了南京?

“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瞭,如果僅僅只是想保證漢地十三省的平安,就定都武昌;如果想統一中國,就建西安;但如果想征服亞洲,那麼就要定都在新疆伊犁。那為何最後定都在南京?

“謀本部則武昌”

其實,孫中山提出這個看法的時候,革命黨人的起義活動還沒給清政府帶來致命的打擊,對於何時能建立新的國家,孫中山自己心裡都沒有底。而革命黨人最初的主張是“驅逐韃虜”,以光復漢地十三省為主要訴求,這也是他們最低的革命標準。

孫中山曾說定都伊犁,中國就能稱霸亞洲,為何最後選擇了南京?

如果僅僅以漢地十三省來看,武昌確實是處於中原腹地的中心,控制住武昌這個“九省通衢”,就控制了整個內地的樞紐,向北可輻射中華、華北等地區,向南則可控制中南、華南,向西可輻射巴蜀,向東則可以控制江浙等地區。由此來看,定都武昌確實可以達到革命黨人最初的訴求。

“謀藩服則西安”

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大部分是以西安為首都建立的,在農耕時期,定都西安不僅便以控制遙遠的西域,還能有效遏制漠北部落的侵擾。到了近代,西安的位置仍然十分顯要,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四周都是高原山地,易守難攻,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西逃西安仍然歷歷在目。

孫中山曾說定都伊犁,中國就能稱霸亞洲,為何最後選擇了南京?

如果定都西安,則可以以此為中心,向西通過甘肅對新疆、西藏加強控制,以達到輻射整個西部地區的效果。

“謀大洲則伊犁”

清朝初期,在滅準格爾蒙古後,曾將伊犁設為控制新疆的據點,而到了清朝晚期,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沙俄曾佔據伊犁,最後通過艱苦的談判才收回了伊犁。可見,伊犁在近代中國的位置是多麼重要,其北連蒙古,唇齒相依,南接西藏,得失與共。

孫中山曾說定都伊犁,中國就能稱霸亞洲,為何最後選擇了南京?

伊犁的重要性,讓孫中山覺得中國如想重新站在世界強國之巔,至少要將亞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最起碼不能讓沙俄等西方列強再次偷窺我國的西北地區,當然最好是讓清朝時的眾多附屬國重新依附與中國。因此,才有了定都伊犁,中國可以稱霸亞洲的說法。

最後選擇定都南京,其實也是孫中山所未料的,雖然武昌起義開了個好頭,但當時的革命黨人的政治基礎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再加之後革命黨人攻克南京,於是各省代表決定建都於南京,而這時的孫中山還在國外。


​參考文獻:《孫中山先生的西北觀》、《實業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