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文:散文欣賞《又到清明》

胡清文:散文欣賞《又到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是《歲時百問》的說法。

農諺雲:“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清明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清明一到,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陽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遊玩郊野,腳踏青草,觀賞春色。

清明節,我國民間有盪鞦韆、蹴鞠、踏青、放風箏、插柳、射柳和鬥雞等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時年八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人們在清明時節禮敬祖先,慎終追遠。

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

清明,給我的印象總是一片潮溼的煙雨霏霏,那勻勻的、細細的清明雨像蠶絲兒那般的透亮,且柔絲不斷,纏纏綿綿地淋溼了春色的大地,淋溼了茂盛的花草,淋溼了新綠的樹木,也淋溼了追思懷遠的人心。

似乎情作雨霖,清明時節的雨好像是老天悲傷的淚滴,彷彿為在他目光中漸漸逝去的生命而哭泣。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在這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清明時節裡,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行走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或一二人跚跚而行,或三五人結伴而行,彷彿點綴著清明節的寂寥。

墳山上孤煙薄霧,樹小雨聲稀。墳冢前燃燒紙錢的青煙飛騰,燃燒著人們祭奠親人和懷念的情愫。掃墓的人們點香引言,敬茶酌酒,長跪泣訴,眉宇間春色全無。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我抬頭眺望,墓地黯然見:千墳上亂草一片被拔淨,培上新土的墳墓拱起,一簇簇插在墳墓上的塑料花特別鮮豔,只是墓碑前留下幾個冷酒杯朝天裝滿著憂愁。

陰陽千古憾,無力託東風。思念逝去親人,猶如一杯濃醇的酒,喝一口便將那思念根植於我的心底氾濫。

綣綣思念逝去親人的淚水沾衣,讓我再次感受著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

讓我們拂去心中的累和傷痕,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歲月永遠是清明。

作者:胡清文,中國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安仁縣人民法院員額法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