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叫停“開發酒”後續:經銷商損失或超3千萬元誰買單?

近日,一家汾酒“開發酒”經銷商(太原市笑雲朵商貿有限公司)投訴稱,因為酒廠多次間歇性停產,導致原計劃生產85萬件的“寶泉湧系列酒”只生產了不到10萬件,但配套包裝已經生產完成,剩餘包裝成本合計三千餘萬元。目前持續停產,但銷售合同已經到期,經銷商和包裝廠面臨巨大損失。

據太原市笑雲朵商貿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顯示,汾陽辰昇貿易有限公司與山西杏花村汾牌系列酒營銷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經銷合同,成為全國區域(除山西省外)寶泉湧系列酒經銷商;而後汾陽辰昇貿易有限公司又與太原市笑雲朵商貿有限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後者成為寶泉湧系列酒經銷商,該銷售合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據此前媒體報道,所謂“開發酒”是由汾酒集團方面授權一部分有資金、有資源的個人或公司,自行設計酒瓶和外包裝,由汾酒集團灌裝酒水後,被授權方將“杏花村”商標和汾酒集團公司的名字印在外包裝上進行銷售。這種模式下的個人或者公司,被視作被授權方,統一稱為“開發商”。而被授權的產品被稱為集團開發酒、集團酒或汾酒合作酒。

開發、貼牌模式對酒廠貢獻很大,放大了品牌的聲音,擴大了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稀釋品牌含金量。

2019年4月,汾酒曾被曝出“開發酒”亂象。批發價30元一瓶的“開發酒”,對外零售價能達到600元左右;除價格外,很多不同品名的“開發酒”,包裝上雖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具體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開發商和經銷商借此漏洞,用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

一時間汾酒所謂“集團開發酒”被推上風口浪尖,在汾酒集團整體上市之際,因開發酒亂象影響太惡劣,汾酒集團提出了“瘦身”計劃,貼牌酒生產被紛紛叫停。因此也導致了合作酒廠的間歇性停產,而類似太原市笑雲朵商貿有限公司這樣的經銷商正面臨為“瘦身”計劃買單。太原笑雲朵商貿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一旦酒廠徹底停產,已經生產完成的酒瓶和包裝就有可能被不法商販利用,從而製成假酒流入市場,對汾酒品牌也會造成巨大影響。

太原笑雲朵商貿公司稱,時至今日,汾酒仍未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這種欲將經銷商拖死的做法已經激起了眾怒。由於汾酒自身策略的變化而造成經銷商將面臨鉅額損失,經銷商是無法接受的。汾酒這種這種重利輕義、過河拆橋、兔死狗烹的做事方法,完全不像一個重信譽、負責任、有擔當的現代企業,若不能獲得合理的賠償,經銷商將與之死磕到底。

汾酒具有4000年曆史,曾與茅臺、瀘州老窖、西鳳一齊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酒,也是A股上第一家上市的白酒公司。雖然2019年汾酒股價漲幅達155.92%,然而在所有白酒類上市公司中,其總市值僅列第5,與第4名的瀘州老窖有300多億元的差距。曾經一瓶難求的汾酒,如今卻難以跟上中國白酒的第一梯隊。(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