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侍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子曰:“侍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試譯:

夫子說:侍君盡到自己的禮數,世人以為是諂。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試譯:

魯定公問:君使喚臣,臣侍奉君,該如何?孔子對道:君能以禮使臣,臣自會盡忠奉君。


吾見:

此二條上下銜接,推測皆在魯國。意思很好理解,但是我想能不能引申到2020的職場?

魯定公作為管理者的地位,可稱為超一流管理者。看你順眼你就能發家致富,看你來氣你姓名堪憂。也正因為他具有這樣的地位,所以孔子的盡禮成了別人口中的諂。

而且這裡我想說一點,聖人之所以可敬,在於聖人是人。孔夫子侍君盡禮,無愧於己,但仍在乎別人的看法,無掛於心又怎能被學生聽到?我們在職場裡是不是也要有這樣的覺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無畏他人的詆譭。

第二文我覺得更有深意。清朝滿族子弟自稱奴才,意為是皇家的奴才。孔子在定公面前仍堅持自己的復禮之道,定公稱“使臣”,我發現上位者都有這樣的私心。臣也好,員工也好,都是工具。君主為了國家富強,老闆為了發家致富,但員工本身有關注嗎?

為何很多企業找不到人,很多企業打破頭也難進?在密集型生產企業裡,員工只是機器的替代品,這是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最優解。何禮之有?自然也不會有忠。

為何很多企業打破頭也難進?也非以禮,以穩定以待遇。但如果一個企業願意和員工談發展談理想,同樣關注員工的現在,關注員工的生活,沒有人不願意再這樣的企業裡。

說到最後,君是人,臣也是人。不以禮待之,也無忠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