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吳漢相爭,之後朱元璋贏了,他是如何擊敗陳友諒的

在元末時期,各路起義的諸侯,蜂擁而起,而在這紛爭之中,實力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分別是朱元璋為首的吳,以及以陳友諒為首的漢,這兩支義軍,最後也難免一長戰爭,最終的結果是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成立了我們所知道的大明王朝。那歷史上朱元璋只怎麼打贏陳友諒的了?

其實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爭鬥,從義軍成立之初,就或多或少就開始了,當時的朱元璋還不是義軍的統領,在郭天敘死去之後,才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的統帥,從此之後就開始和陳友諒正式走向了硬碰硬的道路,之後朱元璋奪取了金陵,作為了自己的根據地,而這時候的陳友諒已經帶兵在湖南開始攻打朱元璋的軍隊,而決定著兩支義軍隊伍的命運,其實是由一場戰爭決定的,那就是洪都之戰。

當時的朱元璋在江南戰備物資,也就是糧草,都放在了洪都城之中,而陳友諒也知道,只要攻下了洪都城,朱元璋在江南的軍隊,也就不堪一擊,所以就派了重兵去攻打洪都城,而這時候的朱元璋則正在和北邊的元廷軍隊鬥爭,沒有時間顧及洪都城,當時洪都城的守將是藍玉,朱元璋命令藍玉守住洪都城一百天,少一天都不行,而洪都城中,只有幾萬將士,面對的是陳友諒的數倍於自己的大軍。

如果洪都城被陳友諒打下,這也就意味著,朱元璋的根據地門戶,就這樣被打開,那陳友諒就可以順著長江之下,一舉攻打金陵,而藍玉最後一直抵抗到,洪都城中的一塊磚一塊瓦,都被用上了戰場,在最後就要抵不住的時候,湯和率領元軍殺到了洪都城,不僅救下了藍玉,同時也救下了洪都城,已經後來的大明江山。

在洪都城沒有攻下之後的陳友諒勢力,也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最後沒有辦法,就派人去和朱元璋講和,但是朱元璋早就知道陳友諒的緩兵之計,於是故意戲弄了陳友諒一番,陳友諒知道之後,決定和朱元璋在洞庭湖決一死戰,於是就派兵假裝攻打朱元璋的後路,實則是從南邊攻打,但是朱元璋很快就知道陳友諒的意圖,早就做好了準備,等待著陳友諒的到來,之後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陳友諒的軍隊不僅潰不成軍,同時也失去了反抗的機會,自己也戰死了。

這就是朱元璋如何戰勝陳友諒的,但是這其中藍玉所帶領的洪都之戰,是這次能夠戰勝陳友諒的主要原因,所起的作用,是所有元末紛爭中,最重要的,也讓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有了先決的條件和實力。很多人覺得陳友諒也是有實力奪得皇帝之位的,壞就壞在陳友諒心疑,不相信他人,同時還自以為是,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因為當時的陳友諒,只喜歡聽自己喜歡的,不採納他人意見,就算有多餘朱元璋數倍的兵力,卻不相信自己的軍隊,這怎麼能夠打勝了?


元末吳漢相爭,之後朱元璋贏了,他是如何擊敗陳友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