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27年的5月,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处在烟雨蒙蒙中,雨雾与江浪相接,江浪与雨雾相融。在雨雾中,依稀可见一楼临江,悬山而立,这就是黄鹤楼,一个年青人在站在高楼上眺望江景,并写下了一首有名的诗句: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此时的主席34岁,这首诗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他认为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政权,并在八七会议上明确地提了出来,主动请缨组织领导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前,主席要求中央从南昌起义部队派一两个团的兵力到湘南参加起义,中央经过研究后决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这个警卫团是1927年夏成立的,是在原叶挺独立团一个留守营的基础上组建的,团长为卢德铭,警卫团下辖4个营,一营长余洒渡,二营长钟文璋,三营长陈浩,四营长黄巨川,其中卢德铭、余洒渡、陈浩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生,钟文璋为黄埔军校2期毕业生,黄巨川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卢德铭、余洒渡、陈浩和钟文璋都是中共党员。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张发奎为什么会允许共产党员掌握警卫团?这并不是因为张发奎倾向革命,而是他想利用共产党员干部,因为共产党员干部目光远大,平时能以身作则,作战时能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死,带兵带得好,部队战斗力强,比如叶挺独立团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时被称为铁军,张发奎想利用共产党员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以保持部队的荣誉和战斗力,以达到个人飞黄腾达的目的,所以在张发奎的第4军的里曾经有五六个共产党员当团长。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警卫团的3个黄埔军校毕业的营长,其结局大不一样,其中2个被处决,只不过1个被蒋介石下令处决,1个被主席下令处决,另外1个营长失踪。

被蒋介石下令处决的第1营营长余洒渡。余洒度于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与团长卢德铭是同期同学,又同为叶挺独立团的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但是余洒渡骄傲自大与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无论是理论水平、口才和实际指挥能力,都无法与卢德铭比肩。

所以余洒渡远不如卢德铭提升快,在汀洒桥战斗中,卢德铭升任营长,余洒渡还是连长,叶挺担任第24师师长后,卢德铭升任团长,余洒渡才提升为营长,所以余洒渡非常不服气,他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烦恼,在秋收起义前,卢德铭带领韩浚和辛焕文3位团领导离队去武汉寻找党中央。卢德铭走后,余洒渡立即宣布自己为团长。并参加了秋收起义,但是在秋收起义中,其表现很差。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一是他擅自收编邱国轩的部队,在此过程中,他没有亲自调查、没有对其部队进行混编、没有对官兵做细致的思想工,而是盲目相信邱国轩,结果邱国轩带领部队反叛,给起义部队造成重大损。二是余洒度自恃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自认为行军打仗有一套,对农民出身的主席瞧不起,自始至终坚持“取浏阳,攻长沙” 的观点。他这种不顾现实,不服从前委领导规劝和不听取大多数前委委员的意见,令人大失所望。三是在芦溪战斗中,因余洒度越权指挥,部队一时混乱不堪,总指挥卢德铭为掌控部队、冒死冲杀,后中弹牺牲。四是余洒度军阀主义严重,权力欲望非常强。

1927年秋,主席带领部队驻在水口镇时,时任特务连党代表的罗荣桓找到了很多报纸送给主席,其中有一张报纸有南昌起义失败的消息,时为工农革命军的前委委员余洒渡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住地哀叹,悲怆之极竟哭了起来,当天晚上便离开了工农革命军。最后发展到脱离党组织,参加了谭平山、章伯钧等人组织的中华革命党。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1931年11月,余洒渡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余洒度表示愿意“悔过自新”,投靠了蒋介石。1933年,被委任为国民党军第六十一军政训处少将处长,当时国民党军贪污腐败非常严重,尤其高级干将更是如此,余洒渡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竟然利用职权走私并贩卖毒品,贩卖毒品需要很多环节,但是余洒渡太过贪婪,贩卖毒品所得大多进入自己腰包,这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并导致事情败露,被押往南京,蒋介石亲自下令枪决。

蒋介石对黄埔1期毕业生通常是非常爱护的,但是却下令将其枪决,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其不耻程度。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被毛主席下令枪决的黄埔军校1期毕业生是第3营营长陈浩。

陈浩是湖南祁阳人,黄埔1期毕业生,和余洒渡的关系非常好,他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进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任3营营长,在三湾改编时,被任命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团长。

1927年冬,陈浩率工农革命军打了下茶陵,他私自任命一个叫谭梓生的人为县长,当地农民押来土豪陈大头,然而谭梓生却判其无罪,事后得知陈浩竟然和陈大头的媳妇勾搭成奸,除此以外,他还存在贪污腐败等其他问题,事情败露后,本来就想投敌的他决定拉走队伍。

陈浩准备投靠的对象是国民党第13军军长方鼎英,因为方鼎英是其在黄埔军校的老上司,但他拉走的队伍在半路被主席截住,并将其关押。随后主席召开扩大会议,扩大会议组织特别法庭,审判陈浩等4人的反革命罪行,决定判处死刑,主席下令执行枪决。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在法庭上陈浩表示不服,要求死后给他盖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子,未得到特别法庭准许,行刑时,他骤然唱起《国际歌》。主席知道后,让人埋葬时给他们的尸体上盖了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子。

2个黄埔1期生,1个因贩毒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个被毛主席下令枪决

余洒渡和陈浩作为黄埔1期生,在当时都可以说是天之娇子,但为什么都被枪决了,其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的丧失。真正的革命者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不能屈服,并能够经得住各种诱惑。其实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必须要经历各种磨难,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