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轉眼還有二十天就過年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可以做到天天像過年。但是每到此時,我仍然想念小時候在北京過年時奶奶做的那些好吃的。

一進臘月,採買先行。那時候不像現在有很多超市可以隨時買,所以春節前爺爺奶奶會把過年時需要的各種食材、油鹽醬醋、米麵乾貨採購齊全,用現在的話兒說就是“囤貨”。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積酸菜,是奶奶每年冬天都要做的。我家小院裡有個大缸,一米高,每年一入冬,爺爺負責清洗乾淨大缸,奶奶負責弄菜,京白一切兩半,開水快蘸,整整齊齊碼在大缸裡,最後壓上一塊大石頭,蓋好就行了。酸菜有多種吃法,我最喜歡的是奶奶做的酸菜羊肉汆面,羊肉先醃好,揉麵切面自己做,酸菜切絲與面下鍋,然後下羊肉,熱熱乎乎,好吃至極。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到了臘八這天,雷打不動要泡臘八蒜,北京的臘八蒜裡還要放白菜,白菜要選京白,只要菜幫子,切成塊兒,一層蒜一層白菜碼好,再倒滿醋,密封放置陰涼處。到了初一吃餃子時,臘八蒜就是最添彩的小菜了。這時候蒜已經變得翠綠,被白菜襯著,看著就那麼有食慾,迫不及待地就要嚐嚐,白菜脆生生的,蒜少了辛辣之氣,後口兒帶著絲絲兒的甜,而醋充分融合了蒜和白菜的味道,愣愣的酸也變得百轉千回起來。過年時難免葷菜比平時多些,而這道臘八蒜就成了最受歡迎的小菜,吃起來清脆爽口,覺得整個人都變得清爽起來,是過年時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小菜。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大丸子、小丸子是每年春節吃食裡必備的。肉餡要肥瘦搭配,放些幹饅頭渣兒,吃起來會鬆軟些,大丸子裡還要放點荸薺。奶奶每次都要炸兩大盆(洗臉盆大小),炸得火候很有講究,因為吃得時候還要再加工,所以不能過火,可要是欠火候了丸子又容易散,所以這是個技術活兒,不過對於奶奶來說都不是事兒。小丸子一般幹煎或者醋溜,配點黃瓜片兒,好看好吃;大丸子一般會配高湯小火兒燉,“四喜丸子”的好彩頭也應了過大年的景。每次奶奶炸丸子時,我都會守在旁邊,奶奶會先炸出幾個熟熟的小丸子給我吃,那個香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肉餡蛋卷也是我們家春節時會做的一道菜,先以蛋液煎成皮,裹住肉餡成卷,上鍋略蒸,冷凍保存,吃得時候切段兒,或做湯,或與土豆一起蒸,或和白菜一塊兒炒,蛋皮金黃,肉餡入味兒,清淡不膩,怎麼做都很好吃。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過年當然不能少了麵食,奶奶每次都會蒸上幾鍋饅頭和豆包兒,好在我家小院有個小南房,冬天是天然的冰箱,過年準備的吃食都會放在南屋,只是時時要鎖好房門以防有貓跑進去偷吃。

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拿手菜,我家的是米粉肉,這個菜做起來非常麻煩,對調料、食材、工藝都很有講究,完成這道菜要三天的時間,只有這道菜真的是在春節時我們家才會做。現在父親大人已經做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而我作為家中首席吃貨,自然要將此菜傳承下去。希望明年春節時,我能在父親大人的指導下,真正上手做做這道菜。

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吃食

時間飛逝,變化多多,只有每年春節家裡準備過年吃食的習慣沒有變,只是由父親大人從奶奶手中接過了這個重任,而他孫輩兒的孩子就像我小時候一樣守在旁邊等著吃剛出鍋的小丸子。

這是我家的根,也是我自己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