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父母才會更省心

在文藝復興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們仍在幼年的時候,通過教育來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對孩子要

我們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這是一句非常具有鮮明特徵的話,並且是根據孩子的成長時間段來判斷的。我們很多家長都疑惑為什麼李玫瑾教授是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的?而教授給出的答案非常明確,因為咱們的犯罪問題往往更多地呈現在成人身上?因為在成年人處於青少年和幼年時期就已經造成了這樣的心理問題。

對孩子要

而我們真正想要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就要意識到問題和人的早年行為有關。李玫瑾教授致力於研究孩子的心理問題,我們會發現,孩子確實如果在小的時候有些錯誤,沒有及時的糾正和引導。長大後,家長根本沒有辦法去做糾正了,其實我們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一個兩不管和三不慣的原則,這樣子的孩子他們容易讓家長省心,並且很有效果。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原則?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孩子要

1、孩子可以自我獨立完成任務不管

我們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上專注或者覺得年幼的孩子,他做事效率太低,因此就幫助孩子去完成一些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只會打壓孩子自己獨立的積極性,孩子再也沒有辦法單獨完成一件事情,而且長大之後也並不想自己照顧自己,而更多的依賴父母,從而變成我們非常不喜歡的啃老。

對孩子要

因此,我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獨立自主的做一些事情,比如說自己洗碗,自己疊被子,自己穿衣服等等,在這樣的家務勞動過程中,他們也會鍛煉出自己的自主能力,體會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艱辛。往往這樣的孩子,他們以後會更有出息,更懂得感恩父母。

對孩子要

2、孩子擁有自我承受困難的能力不管

如果一個孩子他遇到一點點小的問題,他就開始求助於家長,而家長也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安慰,並幫孩子解決這樣的小問題,。那麼孩子就覺得自己有了靠山,他完全不必要去承受過多的壓力,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但凡遇到一些困難,他們就會容易退縮,很難有發展空間。

因此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受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根據孩子受挫的大小來判斷是否要去幫助孩子,但儘量不要去過多安慰孩子,讓孩子獨自面對挫折,一旁做好指導工作就可以了。

對孩子要

3不慣

1、孩子不遵守社會規則不慣

很多孩子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沒有規矩標尺的,他們做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天下第一,非常的自我。明明知道一些行為是不對的,他們還偏要去挑戰。明明知道在公眾場合是不允許大聲喧譁的,他們依舊我行我素。趁著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去懂得自己做的事情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家長如果一直去認為孩子這個點沒有什麼大礙。那麼,長大之後就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和做事方式。

對孩子要

2、 孩子沒禮貌不慣著

我們講禮貌是中華傳統的美德,不愛講禮貌的孩子,他們往往也不愛聽家長的勸阻和教育,對長輩也是沒大沒小的。這樣的行為,家長沒有及時管教,孩子會變得越發自私,在社會上也容易和他人起衝突,不受待見。

對孩子要

3、孩子撒謊推卸責任不慣著

一旦有一些孩子,他犯了錯誤之後,立馬開始撒謊騙自己的家長。這件事情不是他乾的,跟他沒有責任。這樣的孩子往往是由於家長過多的譴責和批評,讓孩子沒有了安全感之後,他們有些什麼事情就用撒謊來推脫。明明家長知道他是撒謊行為,也沒有辦法去過多的指責他,因為他們一直咬定自己是沒有錯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責任意識。

讓孩子知道犯錯誤之後是需要承擔一定後果的,有擔當才更有責任。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對孩子要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這1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對孩子要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對孩子要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對孩子要

擁有堅強的翅膀孩子才會飛的更遠,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不要錯過,給孩子雙勇敢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