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長大後才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教養孩子要“3不管2不慣”,娃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會省心

很多家長都聊過這個話題,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事實確是如此,生孩子你可能只用花10個月左右的時間,但是養育孩子,卻需要十幾二十年!

每當母親從生完孩子開始,從孩子落地開始,父母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業,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養孩子要

著名育兒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裡,就提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誤區: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

男孩3、4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幾個滾,哭鬧。

但是等他14、15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

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她在《今日說法》說過這樣的案例:一個男孩12歲,就因為母親罵了他一頓,服毒自殺了。

有人提出疑問:“這麼小的孩子他怎麼會知道自殺呢?”

教養孩子要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引人深思:“那是因為你(母親)的愛,在他的眼裡是沒有限制的。他用你的愛來威脅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義。”

對於很多家庭來講,孩子只有一個,小的時候愛得不行,讓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

結果等孩子慢慢長大, 從小養成的壞習慣逐漸顯露,這時候家長就開始著急了。

但這時候,孩子已經不把你說的話當回事,就是說對你沒有敬畏感了,毛病自然也就改不了了。

教養孩子要

這也正是反映了現在很多出自中國家庭教育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家長當初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再想幫忙糾正,後悔莫及也遲了

其實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這樣能讓他們少走彎路,也能少受委屈,父母帶孩子的過程也能省了不少心。

教養孩子要

兩不管

1、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什麼事都是大人代替,養成了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們明明已經達到具備了做事的年齡和能力,就應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家長過於寵愛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幫孩子刷牙穿衣、背書包、繫鞋帶...

教養孩子要

媽媽幫躺著的孩子刷牙

殊不知,家長若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包辦太多,會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鍛鍊的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很大不利。因此,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教會他們先學會自我服務,再逐漸為他人服務。

放開手,孩子的成長會更加肉眼可見,他們以後才能接觸更自由、更廣闊的世界

教養孩子要

2、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於是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對孩子說:“有爸媽替你扛著!”

等到長大以後,才發現孩子們缺少挫折經歷,缺少抗挫折能力,只要遇到失敗,就會鬧情緒和哭鬧,常常還會拒絕再次嘗試這件事。

家長應該學會適時的放手,這樣對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好處。

教養孩子要

在地上打滾要買新玩具的女孩

所以對於孩子能承受的困難和失敗父母儘量不要插手,也許今天家長幫助他解決了一個困難,可是以後還有還有無數個困難在等著他,難道家長能次次幫助孩子解決嗎?

三不慣

1、對於孩子不尊重別人不能慣

有不少孩子都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都是隔代親,所以家裡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會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寵愛溺愛孩子,一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孩子,孩子想要什麼都會滿足。

但是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成驕縱的性格,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向大人動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教養孩子要

很多老人還會覺得孩子還小,只是鬧著玩,久而久之,就助長了孩子暴躁的性格。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2、對於觸碰原則的問題不能慣

原則就是父母給孩子立的規矩,如果對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的錯越來越大。明知道偷拿別人東西不對,還不去說教,將來後果可想而知。

孩子因為自制力不強,不會隱藏情緒,發脾氣也就成了他們發洩情緒的唯一表達方式。

家長要明確“哭鬧和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立場,引導孩子通過溝通與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明白原則和底線的究竟是什麼。

教養孩子要

不守規矩不懂禮貌的孩子

如果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與原諒,甚至縱容這種不良情緒的發展,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孩子變本加厲的索取,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當形成一種常態後,也就不可逆轉了。

一定要孩子明白觸碰原則性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了。

3、孩子對事情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遇到事情就喜歡推脫責任的孩子就是沒有責任感,如果孩子並沒有養成這樣的意識,就會逐漸成為一個肆意妄為、毫無擔當的人

家長一定不要慣著孩子這種壞習慣,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教養孩子要

愛指責別人的孩子

然而這些規矩想要憑藉家長的一己之力,似乎比登天還難,因為家長的話,大部分孩子都曾經當作耳邊風,因為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想學會換位思考。

這時家長就可以利用一些動畫片、繪本,讓孩子從動畫片、繪本中瞭解並認識到哪些方面是需要自己改正的,以及需要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

因為在幼兒的認知世界裡是一張空白的紙,他們會把自己看見的、聽到的都消化在自己的大腦,並輸出在自己的動作表達與語言表達上。

教養孩子要

因為孩子看動畫片、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把自己帶入其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動畫片和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然而,動畫片看久了會對孩子視力影響不好,即使有了手機電腦,你會發現,還是紙質的東西最讓人放心。

其實優秀的孩子一定是見過很多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就是有見識有眼界的父母為他們“開闊視野”。

教養孩子要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兒童繪本用不了多少錢,卻能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這比起那些父母因為疏於管教孩子,丟手機或平板電腦給他們玩,反而讓他們上癮的父母要認真的多。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抓住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豆丁在小的時候就看了不少繪本,他看得最多的還是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我覺得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還是中英雙語的,比普通故事的繪本多了英語講解,讓他學了不少英語知識呢。

教養孩子要

在他們3歲之前,爸爸媽媽可以負責念給孩子聽,作為一個睡前故事的素材,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好性格好習慣的養成。

而在他們3-6歲時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讓他們自主閱讀,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複述一遍,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怎麼樣才能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教養孩子要

一共有10個主題,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每個主題後面都有帶著“給父母的話”,給家長補充兒童心理學的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和孩子相處。

教養孩子要

很多家長可能遇到帶有英語的繪本,就開始心存戒心:

“我自己英語都不好,怎麼教孩子閱讀啊?”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擔心,這套兒童繪本里面的英語都是很簡單的,還帶著掃碼暢聽的功能,很方便,我自己英語也不是很好,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可以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學習英語呀。

這也解決了上班族的爸媽在工作了一整天后,拖著疲憊的身軀,明明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教養孩子要

10冊兒童繪本不過就是69.9元,核算下來一本都不到7塊錢,就是一頓早餐的錢,甚至還要更便宜,卻能給孩子帶來優秀的榜樣故事,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做好情緒管理和性格養成,爸爸媽媽們不妨試一試吧!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可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