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需读《往事岂能如烟》

杨柏如《往事岂能如烟》

2017年3月6日 初稿

前言

清白做人 多奉爱心 勤奋做事 与时俱进

爱家爱国 放眼全球 遇事淡定 笑迎人生

----杨柏如

正文

旧年在网路上偶然看到地图编辑家杨柏如自著《往事岂能如烟----地图追梦人的脚印》一书,当时只是略读了感兴趣的一段。今日买到此书通篇泛读,得到却是无限思考,决定推荐给当下的年轻人,然而就在我翻转书本时,突然发现通书没有定价,没有书号,目前网上所售数量屈指可数,均有2013年底杨老先生签赠,且售价奇高。

作为自述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人经历史。那么,为什么我会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呢?本书所给我的感悟是一种人生哲学,“多奉爱心 遇事淡定”;是一种史观,“通过回顾、梳理和反思,想让自己活得更明白些”;

杨老先生将自己视作俗人,耄耋之年在友人支持下,本着“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的原则,自著《往事岂能如烟----地图追梦人的脚印》。书中开篇8页彩色人物照片及地图作品,文中自父母一辈简要介绍,接着是自己从幼时求学生活到进入舆图圈,到“折腾”(杨老把1949年以后的国家错误运动看的淡然,叫做“折腾”),再到退休后的平淡。这薄薄的一本书已经基本是穿越的20世纪,一名普通又带点色彩的大陆人真实经历,以及他的史观,完全冲击着我的脑神经,因为经历“折腾”的人很多,正确评价的人也不少,但是敢于“讲真话”并且能够写出来的中共党员更是凤毛麟角。

学习工作感悟:杨老先生5岁开始念书资质高,13岁由于家境突变辍学,17岁由裙带关系进入当时中国地学社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亚光舆地学社做练习生,但是杨老先生在自身努力下赢得了业绩的成熟,迎来了职务和薪水的增长,25岁从上海到北京发展,29岁担任中国第一代国家大地图集责任编辑,其边学边用普通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地貌学、小比例尺制图综合原理、水文表示法、地貌表示法等专业书、高等数学等。

感情感悟:通篇杨老先生关于情感方面描述不多,夫妻二人本属同乡,书中初见应该是9岁念正规小学后的事情了,二人念书资质均不错,抗战胜利后二人进入地学社制图,相互学习成长为新一代舆图力量。在他们的幸福生活中,是平淡的,坚持白头偕老的信念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二人“淡泊名利”吧!

作品欣赏:1949年杨老先生此时已在金竹安、陈志芳商议合作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由于政权更替导致政区变更频繁,1950年1月此图出版后一举成名,此时距杨老先生在亚光舆地学社工作不过三年有余。1958年在舆图界成长起来的杨老先生,担任中国第一代国家大地图集责任编辑,不幸在哪个动荡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经过10余年后,作为中国当时最具权威性、技术性、数据性的大型地图集1969年面世,事实上当时出版只是作为“秘密”供高层领导及科研应用,而出版的只是计划中中国省区部分。

面对“折腾”;杨老先生面对近20年的“折腾”波澜不惊,“爱图不爱官”----追梦,这一点我和杨老先生是比较相像的,当然作为草民我没有官位,但是亦没有对金钱和权利的迷恋。

探讨“折腾”:作为史地学者避免不了探讨古今,作为近百年重要一环的“折腾”,一部分人避而不谈,很少一部分人敢于正视谈论。当今的社会发展已经没有50年前的那种恐怖折腾了,是该正史了,杨老先生坦言:

“一个年届耄耋的退休老人,为什么还要来谈像文化大革命这样沉重的话题呢?是良知在呼唤!是期益于后人!一个不能从灾难中准确总结并认真吸取教训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更多关于“折腾”的作者亲历写照还请朋友们移步网路赏文,真真切切写出那个年代那些事和那些人,以期诸君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

简单说,推荐给大家的原因是想大家了解真正的历史,学习老一辈的人生态度,感悟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

O(∩_∩)O~

注:

本文作为书评,多有借用原文语句,还望著作者和版权者多为指正!

青年人需读《往事岂能如烟》

青年人需读《往事岂能如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