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对待 "熊孩子"打骂不可取,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小,不懂事,而且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哭哭闹闹,不明事理的家长在这个时候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劈头盖脸的吵孩子一顿,或者骂孩子一顿。这个时候,家长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多大伤害,心理很容易受到打击。

公共场合,对待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做家长的总是有很多方式来进行"压制"

一,吵闹型方式

孩子在公共场突然大吼大叫,家长为了避免窘迫、丢人,常常第一时间训斥孩子:不许吵,要安静,或被迫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方式常常无济无事,往往家长越训斥,孩子越吵闹。

公共场合,对待

二,沉默型方式

这一类家长呢,他们不会像第一种家长那样当众吵骂孩子,他们采取的是与之相反的方式,就是对孩子置之不理,把孩子当作是隐形人,不管不顾,自己干自己的,然后等孩子哭够了,闹够了,自己就老实了。

公共场合,对待

三、贿赂型方式

也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哭之后呢,会想尽办法哄哄孩子,比如"宝宝听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带你去游乐园玩"

这种方式一般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小孩最喜欢的就是零食、玩具一类的东西,他们只要一听到有好吃的,或好玩的,立马就不哭闹了。虽然说这一招百试百灵,但是真的不提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宝宝会对此产生依赖,想要什么东西就会大哭大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这样做,家长肯定会过来,给他们买想要的东西,或者满足他们其他的需求。

公共场合,对待

四,威胁型方式

家长在遇到孩子哭闹时,不采取妥协的方式,而是以威胁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闹。比如,孩子在哭闹,这类家长就会说"再苦再闹,回家就给你关小黑屋,不允许看电视,不给你买玩具",这类家长抓住了孩子胆怯的心理,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叛逆的孩子,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

公共场合,对待

作为家长,在孩子哭闹时,总是按照自己思想去教育孩子,不清楚孩子哭闹的原因,就教育孩子的做法是不提倡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该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家长应该清楚孩子的哭闹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

千万不可以上面的这些方式教育孩子。

一,受到委屈,家长不理解

小孩子嘛,喜欢乱跑,难免磕磕碰碰的,在这个时候,孩子总是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或者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自己委屈,想让家长的安慰。这个时候家长不但不理解还以生气的口吻来质问或打骂孩子,孩子本来就挺委屈,被打骂后,就更委屈了。

公共场合,对待

二,孩子的愿望等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跟孩子一起逛商场时,孩子本身就喜欢玩具什么的,一看到玩具就抓着不放手,但父母觉得太贵,拉着孩子就走。

或者家长本来答应孩子只要考试考得好,就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又没有时间,只好推辞。孩子没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又哭又闹,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或以此要挟父母。

公共场合,对待

三,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买东西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思维总是不一样,孩子喜欢这个,家长则喜欢哪个,结果给孩子买了家长喜欢的那个东西;孩子喜欢粉色的衣服,家长偏偏买其他颜色的衣服,这样长久以来,家长总是否定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的选择得不到尊重,就会哭闹。

公共场合,对待


当家长知道了孩子苦恼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好了,千万不可用前面的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最简单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首先,家长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特别是孩子在场的情况下。言传身教,说服只能达到传递父母意愿的效果,只有父母的亲身示范,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制止孩子的吵闹行为时,父母更要注意不能大声呵斥,但是可以用行为干预来阻止。

公共场合,对待

其次呢,作为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毕竟孩子还小,哭闹,发脾气,不听话都是孩子用来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知道,小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哭闹,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要做的是,等孩子心情平复下来,询问其中的原因,不可打骂。

我是关山老师,希望我这点实践经验能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我们可以多多交流,一起探讨,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