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理想和愛情可以兩全


最近終是補上了2019最新版的《小婦人》。

這個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馬奇家四姐妹梅格、喬、貝絲和艾米的成長故事。這本書面世至今,堪稱幾代女孩兒的青春讀物和成長聖經。


每次這個故事給我的意象,都特別適合在冬夜裡,烤著小火爐,喝著熱薑茶看。

新版的演員和導演別具心裁設計的昔日,今時穿插的故事線依舊暖。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截圖自電影《小婦人》


回想最初對《小婦人》有概念,還是青春時中學的英語戲劇大賽,好多班級會例行排演這部劇。

每每看到女主喬和勞裡這對青梅竹馬又意氣相投的CP,最終遺憾的一別兩寬,都免不了替她們意難平。


少時常扼腕嘆息為什麼喬寧可放棄如此高富帥的良配,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寫作事業。

最終把勞裡白白拱手相讓給了妹妹艾米,自己流浪紐約後選了清貧的德籍教授大叔。


曾經的疑惑和遺憾,中年後再看《小婦人》,終於釋然了。

我明白了,女性在選擇嫁人或保持獨立這件事上,並不矛盾。選擇誰作為伴侶或不選,也沒有什麼好被人指摘。

關鍵是:在嫁人之前,清楚自己是誰,要成為誰。


最怕女人嫁人前不知道自己是誰。譬如,一顆完全放飛的靈魂困在了過早選擇的婚姻裡;而一個本具備賢妻良母基因的人,偽裝獨立女性的人設,抱定守株待兔就一定會遇到良人。結局可想而知。


只有自己清醒,日後才不會糊塗地愛。


寫出了這部風靡全球的女性經典小說的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是一個廢奴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一生未婚。她生活的年代和故事裡的四姐妹一樣:南北戰爭使得男性赴前線打仗,留守家庭的女性被迫自力更生。女性們開始思考,如何互幫互助地討生活,甚至思考如何賺錢養家,走向獨立。


對於女性是否應該保持單身的問題,老姑媽的話非常直白:“不結婚的前提是,你必須自己很有錢。”雖然家裡過的捉襟見肘,但四姐妹最終都沒選擇嫁給有錢人。

這和馬奇太太多年來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因為有愛才會有婚姻,才能把日子過的更有滋味。在這個理念下長大的姑娘們,走上了她們各自迥然不同的命途,即便每一條她們選的路都並非坦途。

150多年前覺醒的女性獨立意識,如今看來仍有借鑑意義。

有幾個情節,打碎了我少時對這部小說的理解。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截圖自電影《小婦人》


首先是大姐梅格結婚前夜,喬不解眾星捧月的姐姐為什麼要嫁給貧窮的家庭教師,慫恿姐姐和自己逃走。她認為梅格富有表演天賦,本可以做個出色的演員,完全不該困束在家庭裡。但梅格卻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和愛人共組家庭,過完一生。雖然我的理想和你不同,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不重要。”


是啊,少女時,我看這段也同樣不解。為什麼梅格不能追求演員夢想,隨性走天下?那時我覺得敢於邁出自己的小世界的姑娘才酷,才配談擁有未來。因為如果年輕時連世界都沒見識過,怎麼能輕易把自己交付給另一個生命?對方能託的起來麼?


少女時我也有暗戀的男生,而男生有情意相投的女孩。後來兩人順理成章戀愛走入婚姻相伴多年。多年後異國再相遇,我既羨慕又心有不甘。

說實話,和喬失去勞裡的心情些許類似:就是掩藏這份感情無非因為我們總覺得女孩子除了愛情,肯定還值得做更多事,所以遺憾錯過。

但不甘的是,如果當初我們我們主動一些,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尤其在社會碰壁,受到不公和委屈,就更加深這樣的怨念,幹嘛放著輕鬆的生活不過?是不是一個女孩不該這麼逞強,應該陪在一個值得的男孩身邊,相安度日?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截圖自電影《小婦人》


再後來,從相熟朋友的口中得知,早早進入家庭的情侶並不輕鬆。他們一路扶持彼此出國唸書,克服過許多現實困難。

尤其女孩和男孩不在一個城市求學,他們每週末開車往返兩個城市彼此照顧……當時我就被現實打醒:我清楚那個20幾歲的自己,根本外面的花花世界都沒看夠,怎麼可能耐下性子去照顧另一個人?我是真的,連怨念,不甘或和那個女孩子相比較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我自己並不是能在20幾歲穩定下來的人。


十年後,他們兩個人變成了三口之家,依舊把日子過的很幸福。每每看到社交網絡上,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發自內心的笑容。我眼前就想起大姐梅格,走入婚姻和所愛之人執子之手,和走出去看世界,隨性追夢的自由一樣重要。


第二個情節是在紐約,巴爾教授評論喬作品時,她激烈地回應,認為巴爾教授根本不瞭解她,也對作品評價不客觀,憤怒地奪門就走,並且武斷地對巴爾教授說:你根本沒資格評論我,再會!再也不會再見!


那時喬怎麼也不會想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竟然有一天,打開了自己的心房。

所以,永遠不要輕易放棄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在愛情裡,不要言之過早,自視太高,而忽略了與一個有熱情有思想的鮮活生命相處的機會。往往那些看似兩個世界的人,最後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就像勞裡,曾經沒想過自己會愛上喬的妹妹艾米,反倒在巴黎的相遇相處中確認了心意。從中得到的經驗是,即便是看似南轅北轍的兩個人,只要一起經歷過成長,共同走過一段值得里程碑式的路徑,都可能會成為那個你意想不到,舒適的戀人。


中年以後再看《小婦人》,我滿心感動地,真心感激年輕時遊走世界的生命裡經過的人,是他們充實了我而今的認知,每個人的出現也必有道理。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截圖自電影《小婦人》


有太多人說女人是男人們的教科書,讓他們日後成為、成就自己;其實女人又何嘗不是?

比如回望18歲的自己,我揹著比自己還高的大揹包,第一次離家來遙遠的廣州上大學。桑拿天的火車站滿眼惶恐,怯生生的不敢問路。

後來,大學男友帶我喝了第一杯星巴克,帶我第一次去香港買喜歡的作家:李碧華、黃碧雲的小說;再後來,有人教我如何看懂一幅現當代的畫作,有人教我挑威士忌,有人陪我一同暢遊世界,見識廣闊天地。他們有人給你忘乎所以的慾望,有人教你迴歸生活。


小婦人到婦人的過程中,我們都勢必經歷過虛榮,狂妄,傷痛,迷失,才瞭解什麼是人情冷暖,共度患難。如果行至中年,我們是一個無所畏懼,達觀舒展,縱使眼角有皺紋卻性格仍有魅力的女人。那真應該好好感恩過往的他們。


我們是帶著所有曾經美好的回憶,和回憶裡那些生命優質的品性,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自己。無論這些教科書尚在,還是已然退場的過客,都一併塑造了而今的我們。


像片尾,已幻化成作者本身的喬,最終撫摸著自己裝訂成冊的作品《小婦人》。

這是屬於她和姐妹們無可複製的人生作品,也是她有權自由選擇過何種生活的里程碑。


年輕的女孩們,無論你是大膽地追求夢想,大膽地行路,還是先擁抱現世安穩的愛人。只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來處,未來才有可能,更篤定地明白幸福的去處。


—— 今日作者 ——

貝訊文化(Baysound):謝夢

To look forward, we must look inward



“你對於電影《小婦人》的觀後感?”

中年後才看懂的《小婦人》:嫁人和獨立並行不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