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今年奧斯卡獲獎名單中,唯一一部由女性導演執導,獲得六項提名,並最終拿下最佳服裝設計獎的影片,就是改編自經典名著的

《小婦人》

其實這部名著,單單是英文版本就已經被搬上過銀幕7次,第一次是1917年的默片版本。如今,在小說出版後的150多年後,我們又一次看到一個全新制作的版本,不得不說,時間賦予了這部名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那麼這部出自一個女性作家筆下的作品,名字雖然叫“小婦人”,為何生命力卻如此強大,它到底有著怎樣的獨特吸引力?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小婦人

小婦人》是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成名作,講述了19世紀中葉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先生作為隨軍牧師一同出征,家中留下馬奇太太和四個女兒,生活雖然清苦,但她們堅強達觀,樂於助人,在追尋不同理想與歸宿的過程中,經歷的一串串悲喜交織的故事。

事實上,《小婦人》並不是一本虛構小說,而是奧爾科特帶有其自傳屬性的家庭日記

1832年,奧爾科特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傑曼鎮上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一共育有四個女兒,奧爾科特排行第二。

她的父親布朗遜·奧爾科特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和學校改革家,在波士頓建立了一座實驗學校。然而,父親卻始終沉迷於對理想的追求,無力擔負家庭的日常開銷。為了分擔家累維持生計,奧爾科特很早就外出做工,她先後教過書,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和傭人。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雖然生活拮据,但奧爾科特精神富足。受到父親的影響,奧爾科特從小就愛好寫作,酷愛狄更斯、莎士比亞和歌德的作品。

1868年,一位美國出版商邀請奧爾科特寫一部關於“女孩的書”,她便根據孩提的記憶寫成了《小婦人》。

書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取材於現實生活,女主人公喬·馬奇其實就是奧爾科特自己,而她的姐妹安娜、亞碧和伊麗莎白分別是小說裡的梅格、艾美和貝思。

因為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親身體驗,奧爾科特寫起來得心應手,書中的人物靈活生動,情節趣味盎然,且富有教益。正如奧爾科特所說的那樣:

“它雖然一點也不刺激,但卻簡單真實,因為我們確實大部分都經歷過,如果它成功,原因就在於此。”

雖然小說中描寫的大多都是馬奇家中的日常瑣事,但奧爾科特正是通過這些日常細節的描寫,體現出19世紀美國社會形態的轉變,也折射出時代特徵下美國女性的內心覺醒,逐漸走向獨立平等

。小說中,奧爾科特通過刻畫主人公喬就是這一代表人物,展現出19世紀美國女性的成長史。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中的喬

01 獨立自主的自強意識

在漫長的父權制社會中,女性毫無地位可言,社會上受排擠,經濟上受貧窮,文化教育上受男性專制,思想上受壓抑的狀態。女性的地位常常取決於與丈夫的關係,女人被貶低為男人的附庸品。

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剛剛結束,百廢待興,美國人的思想觀念受到極大衝擊,提倡女性自立自主,男女兩性平等的女權主義運動正在興起。美國社會中的一個顯著變革就是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擺脫傳統家庭的束縛,逐漸投入到社會和政治生活中。這批湧現出的女性活動家,開始走出家庭生活的牢籠,在社會上拋頭露面,尋求屬於自己的那半邊天,實現自主自立和自強。

奧爾科特在描繪主人公喬的時候便賦予她不甘示弱、自強不息的女性形象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中的喬

喬是四姐妹中唯一一個敢於打破常規,挑戰當時社會壓在女性身上枷鎖的人

喬的抱負並不像當時很多女性一樣,成為一名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她甚至偏離了傳統女性寧靜溫順的特質。喬的性格剛烈,豪爽,直率,具有男孩氣質,既不喜歡洋娃娃,更不喜歡具有女性化的一切事物。

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富有的鄰居邀請四姐妹去參加舞會,喬的姐妹們一邊欣喜開懷,一邊因為沒有漂亮的禮服而惆悵不已,喬卻極其平淡地說:“穿你們平時穿的就可以了”。

從中我們就能看出喬內心的獨立意識,不願被他人左右,她常這樣說:

“我可不喜歡受人恩賜。我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就像個奴隸。我寧可自力更生,完全地獨立”。

她總是積極樂觀並勇於分擔家庭的重擔,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男性擁有相同的地位,有著絕不向所謂“男性世界”妥協的強烈願望和信念。

喬勵志成為一名有著獨立人格,有著獨立經濟來源的女作家,她堅信自己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在具有獨立意識的同時,還要發奮圖強,實現自身價值。正如馬奇太太勸導的那樣,她沒有把自己裝在盒子裡,而是積極參與到世事中來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中的喬

喬絕不放棄自己的愛好或者約束自己的心與這個世界妥協,為了寫作夢想,她可以離開家鄉和親人,獨自去紐約追尋自己的寫作靈感。

她打破常規,通過寫作和辛勤勞動,用行動證明自身的價值,讓自己的靈魂在束縛中得以釋放。而恰恰是喬的獨立和勤奮最終成就了她,使她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

喬沒有被動接受當時男權社會賦予她的身份地位,而是按照自身的理想抱負來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通過寫作,取得了相對的經濟獨立。

對於喬這樣的“新女性”而言,完美的生活並不是養尊處優的榮華富貴,而是擁有自己的夢想和真正親手追尋夢想的權利,獨立意識的覺醒,向施加在女性身上的傳統束縛發起了挑戰。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寫作的喬

02 追求愛情為基礎的幸福婚姻

19世紀的美國年輕女性在婚戀問題上沒有任何自主權,她們仍舊聽命於父母的安排,與他們通過財富因素所選定的對象結婚成家。

然而在小說中,奧爾科特藉由馬奇夫人的一番話,宣明女性在看待婚姻與財富關係時的全新態度:

“別隻是因為人家有錢或有豪華的宅邸,就嫁給他,因為缺乏愛的宅邸算不了家。

金錢是必要而珍貴的——如果使用得當還是高尚的——但我不願你們把它看作是爭取的首要或唯一的目標。

我寧願你們做窮人的妻子,只要你們享受到丈夫的愛,感到幸福和滿足,而不要你們坐在寶座上,當一個沒有自尊和安寧的王后。”

馬奇太太的話成了喬在衡量愛情、婚姻與財富三者關係的座標

喬拒絕了鄰家富二代勞裡的追求,選擇嫁給了父輩的巴爾教授,這個令人傷感的結局讓很多讀者倍感惋惜。

但事實上,喬對待婚姻的態度和選擇是明智的。雖然喬和勞裡感情深厚,但其實他們並非十分般配,勞裡喜歡從商,喬愛好寫作,他們沒有共同的交集,喬也一直把勞裡當成好朋友,而非真正的愛人。即使勞裡家境殷實,物質條件豐厚,不用為生存發愁,但是這些都不是喬選擇伴侶的關鍵因素。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喬和勞裡

相比之下,巴爾雖然是個窮教授,但他富有平等意識,尊重喬的思想,並且在寫作上給予她指導和支持。喬和巴爾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善良、忠誠和坦率,這些喬和巴爾共有的性格特點和對藝術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他們的基本價值觀之上,也讓他們能夠碰撞出真正的愛情火花。

兩人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愛慕、彼此欣賞的基礎之上,而非受到金錢的左右。

19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在《婦女的屈從地位》中指出:

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關係猶如主人與奴隸的關係。

他認為婚姻契約必須經由當事人同意,婚姻契約使女性不會在違反自身自由意志的情況下結婚,這樣才不會為了長期飯票而無奈地走進婚姻。

在處理婚姻問題上,喬的做法正是展現了真正的婚姻契約,是以愛情為基礎,尊重女性自身的選擇,而非被迫為了完成父母之命。

喬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真實想法,追求一段以真愛而非物質為內核基礎的婚姻,不向物質金錢妥協,不違背自己內心意願,向我們展示出非凡的勇氣,去推翻“財富因素是婚姻首要基礎”的社會公認觀念。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喬和巴爾

03 權利與義務平等的家庭地位

19世紀30年代,超驗主義哲學思潮開始在美國盛行,它宣稱存在一種理想的精神實體,超越於經驗和科學之處,通過直覺得以把握。

超驗主義的主要思想觀點之一就是強調個人的重要性,主張人的首要責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貴,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

美國當時第一大思想家愛默生就是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強調的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事實上,這是美國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想用新的智慧代替傳統思想的束縛。

當時的美國社會,人們還普遍認為妻子應該是丈夫的裝飾物或附屬品,女性在家中的主要職責就是處理瑣碎的家庭事務,孝順長輩,養育兒女。但在《小婦人》中,

喬卻表現出超驗主義的全新家庭觀

她渴望在社會中獲得平等,併為了取得經濟上的獨立而堅持寫作。在十九世紀,女性作家並不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喬筆耕不輟,一次又一次被拒,一次又一次投稿,摒棄過去“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舊觀念,在掌握一項技能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而當一個女性擁有獨立自強意識時,追求權利與義務的平等也就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喬和巴爾

在和巴爾教授組建家庭後,喬用馬奇姑婆留給她的莊園,和巴爾一起創辦了一所家庭學校,共同為家庭和事業一起努力奮鬥。同時,在與出版商老闆談判時,喬也擺脫思想束縛,敢於索取更高的版稅比例,並且選擇保留自己的版權。

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唯唯諾諾,遵從“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家庭婦女,而是與丈夫在物質和精神上完全平等的個人。

作為夫妻,喬和巴爾有著相同的情感和價值觀,雙方在家庭中都作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依附對方,共同為家庭經濟收入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兩人分享同等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同樣的精神滿足,因此他們二人在家中也就擁有平等的話語權。

20世紀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平權的三步策略:

第一步:一定要工作。

第二步:一定要有知識,包括思想、觀察和定義。

第三步:爭取社會主義變革。

而在這本19世紀出版的《小婦人》中,主人公喬已經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一步一步達到夢想,完成自己的個人成長史。

女性不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屬品,她們有各自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有獨立思想、自強信念和自我價值,所有這一切都反映了要求同等家庭地位和社會價值的女性理念。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中的劇照

04 女性地位的確立,是美國內戰社會轉型的成果

《小婦人》成書於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時期,而這場戰爭實質上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戰爭,不僅磨練了女性,把女性推到了社會生產的行列之中,更重要的是讓女性在磨練中重塑自我,獲得獨立平等

戰爭把家中的男性都徵召上了戰場,讓他們脫離了生產勞動,這樣社會生產領域就出現了真空,比起打仗更重要的生存,而且是以經濟為基礎才能支持戰爭,這樣一個個家庭中的“小婦人”就填補了這一空缺。

小婦人們在社會生產中成了主體,她們擔負起犁耕、經營種植園和農場、處理財務等原來由男性肩負的工作,在這種困境中女性無所依靠,社會重擔只有自己承擔。

除了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當時的美國女性也確立了在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中的地位。戰前的美國在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中是排斥女性的,然而戰爭卻改變了這種社會結構。為了戰爭的需要,政府不得不在財政部、行政部、兵工廠僱用女性擔任辦事員、抄寫員等文職官員。

女性的價值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她們的工作深入到社會各領域、各階層,社會性別在男女主體的認同中逐漸縮小。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劇照

關於南北戰爭給美國社會性別帶來的影響,美國婦女運動活動家珍尼·瓊·克羅利說:

當19世紀載入史冊時,婦女將第一次以偉大的婦女運動組織者和領導者的形象出現在世界歷史上。

戰爭使女性變得堅強自信,找回了自我,使她們的智慧在社會事務中凸現出來,變成生活的強者,並且得到男性和社會的認同、尊敬及認可。女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獨立的決定權,獨立的經濟生活。

社會實踐檢驗出男女智慧沒有差異,女性可以自己養活自己,自己掙錢用,實現經濟獨立,走出傳統束縛,開始自我塑造的歷程。

《小婦人》:一部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1994電影版劇照

結語

《小婦人》是一本關注女性成長、夢想、獨立和自我實現的小說。之所以能經久不衰,被不同時代的人們所喜愛,是因為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核與現代思想有許多接軌的地方。

雖然,在現代制度下,女性已基本實現獨立平等自由,和男性有著同等的權利。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仍然有不少女性感到自己缺乏選擇的權利,常常不得不屈從於社會認可的妻子或母親的女性角色,不得不為了家庭放棄心愛的事業。

而《小婦人》則讓更多處於類似困境中的女性,在書中看到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強大力量,幫助她們能夠勇敢地跳出思維侷限,去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獨特部分,併為夢想不斷努力。

女性不應該只有一種樣子,拒絕被他人設定,敢於撕掉身上的標籤,打破偏見與束縛,追尋生命中的無數種可能性,人生的方向盤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