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禁发问: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不禁发问: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有人说是健康欢乐,有人说是幸福的生活,有人说是认识真理,有知识且自信快乐的人,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都非常好。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大学,这是很好,非常好的目标。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他上大学以后还能身心健康。

现在在各个大学里面,我不知道现在每个城市的情况怎么样,就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一排的网吧。每个网吧里无论何时都能找到我们学校的同学正在打游戏。大学里面充斥着大量不知道人生目标的年轻人,他们从小被教导,人生就是读书,读书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为什么?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很少去灌输、去传递这样一个价值观,就是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成就和能力是不是首要的培养目标。

我们不禁发问: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有新老师来到学校的时候,校长就会发出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做父母的盯着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发展,艺术特长发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成绩,能力和特长是远远不够的,为人父母还有更重要的目标。

影响伟人的三个价值观

根基成长教育机构研究过一组为人类带来积极贡献和正面影响力的人物,发现这些人在成长时期都受过三个价值观的影响:

1.领受使命,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够给他人活着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他的生活会因为充满意义而显得生机勃勃;反之,一个人只为自己成功,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生活会失去意义感。

2.为人正直,当一个人为人正直的时候,他会获得信任,而信任是一个人站立的根本。

3.专业服务,一个人有一项专业能力并谦卑服务,对于自己可以安身立命,对于他人可以带来价值。

所以根基成长教育机构提出了一个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出以品格为中心的领导力。我们希望20年后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活出使命,为人正直;

身怀绝技,谦卑服务。

这也是根基成长领导力学院的院训,我们希望在孩子成长的时期,和父母一起帮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孩子不仅自己会有幸福感,而且还具备了领导力,必然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领导力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

那这样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不断地告诉他说不要撒谎,不要撒谎,要诚实,做得到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做填空题,诚实是什么?是不撒谎,是不说假话。然后答对了,得5分。但是你依然会撒谎。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首先看到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而行为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又是由世界观决定,世界观怎么形成的?来自于成长时期的关系。

这让我提醒自己如何训练和教导孩子:永远不要训练孩子的外在行为,要训练孩子的心。训练行为,是不断的说教,甚至威胁,结果却是让孩子从心里抗拒真理;而要训练孩子的心,让孩子从心里愿意行在真理的路上,即正确的路上,需要先和他有一个亲密的关系。

给大家分享一个人物改变的故事。雨果《悲惨世界》,大家都看过吧?

剧中的主人公叫冉阿让,冉阿让以前是一个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被抓起来。他在监狱里有没有人告诉他不要偷?一定有,监狱就是干这个工作的,每天在教,说你不要去偷啊。冉阿让有没有改变?没有。那他的改变是怎么开始的呢?有一天,他被释放,到一个城里去,没有人接待他,除了这个城市里面的一个主教。接待他以后,给他吃饱、喝好。最后冉阿让把人家一个银烛台偷走了。但是被警察抓到了,警察说,这是我们主教家里的烛台,你怎么能拿呢?就马上把他押回来,押回来的时候,主教给他说了一句话,“这是我送给你的,我早就告诉你要送给你。”冉阿让发生这件事以后,他带着银烛台去山上坐了一天,从早上坐到日落,因为他经历到了不一样的关系,他要重整他的世界观,他发现这个世界不全是恶的世界,不全是一个惩罚的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爱。然后他就重整他的价值观,他的行为就发生了改变,他最后成了一个高尚的人。原因是在哪里?关系。

所以会发现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不是制度,刑法,而是在爱里的美好关系.

这就给我们所有的父母和老师带来孩子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成长的秘密。你透过跟他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关系,可以给他带来最终不一样的行为,而不是说教。在教孩子之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如何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恶劣关系中成长的人,当他得到一个“不”的指令的时候,他通常看待成,又要控制我,他会叛逆、反抗。如果孩子在亲密关系中长大,你对他说不,他会理解成是对他的保护,所以他就愿意顺服。

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所有的教育,必须都要有关系,没有亲密关系就没有教育。在亲密关系上加上管教,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顺服,顺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只有当孩子顺服你的时候,你告诉他的价值观才可以传递过去。

《清晨的甘露》一书的作者毕德生牧师说的: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父母,而是做人。

他的意思是父母的榜样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说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但是我们会说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成长的机会。我从事这个工作已经超过12年,我越来越深的体会是:不要试图去搞定孩子,而是要从孩子的问题上发现自己成长的方向。

每一个愿意改变自己,而不是先去改变别人的人,都是英雄,大英雄。

我们不禁发问: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