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假如时光倒流,可以回到任何一段学校时光,你会想回到哪个阶段去重新上学?以前我可能会说是中学,可看完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写的《终身幼儿园》,就只想回到幼儿园,去体验各种可能性,尝试各种想要尝试的东西。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简直是一大缺憾啊,庆幸,上天给了我弥补遗憾的机会,让我在孩子上幼儿园之际,有幸遇到这本书。让我除了了解如何培养孩子进行创造力学习,还可以向幼儿学习,用创造性学习螺旋和4P学习法进行终身学习。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一本所有人都应该上的《终身幼儿园》

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幼儿园

作者第一个让我惊讶的观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印刷术、不是蒸汽机,不是电灯、也不是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工具,而是幼儿园。幼儿园也算是发明?还是最伟大的?看完全书之后,我理解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确实是个最伟大的发明。

因为正是福禄培尔创造的幼儿园改变了两百多年来老师在台上讲,孩子在台下记笔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互动式教育方法。他创造性地用玩具将艺术和设计与科学、工程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他们可以在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通过实验和探索来学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和“重新创造”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创新的过程,学会了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并且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创造。这正是我们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中最适合的学习方式,而它不仅仅是适用于4-5岁的小孩子,更是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

,甚至我们的生活,都应该变得像幼儿园一样,将创造力进行到底,让世界充满会玩又有创造力的人。这也是米切尔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的名字叫“终身幼儿园”的原因。

二.创造力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第二个改变我想法的是对创造力的定义。以往一说到创造力,总感觉特别玄乎,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又对它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一提起创造力我首先跳入脑中的词必定是画画等艺术创作或机器人制造之类的事物,然后就会沮丧地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它肯定跟自己无缘,转头又安慰自己说,我就是普通人,也不搞艺术创作,没有创造力也没关系。在书中,米切尔教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世人对创造力的误解。

他认为创造力并不局限于艺术表达,它可能存在于企业家开发出新产品,政治家提出新的策略,医生使用新的诊断方法,甚至只是个人提出一个新的点子,统统都可以称之为创造力。或者他更愿意称之为创造力思维。

他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思维,只是平时没有意识到它也没有去发展它而已。他把科研等技术创新或从无到有创造事物等创造行为列为大C创造力,而他更感兴趣的是小C创造力。他认为,“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出一个对自己很有用的想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在发挥作用。至于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是否早就被几万人甚至几百万人想到过,都没关系,只要这个想法对我们自己来说是新的,是有用的,那它就属于小c创造力。例如,发明回形针属于大C创造力,而每当有人在生活中想出使用回形针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人人都拥有创造力的潜能,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生活中去发现并把它发挥出来。

同理,所有孩子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并不一定能够自行发展,而是需要培养、鼓励和支持。这就像我们种庄稼,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庄稼才会蓬勃生长,开花结果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所有孩子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并不一定能够自行发展,而是需要培养、鼓励和支持


三.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创造力学习呢?

本书吸引我的第三个点是,如何进行创造力学习,他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下面是我摘录和总结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解析,给大家做个参考。

1.创造力学习螺旋

孩子的游戏和创造活动天然存在着紧密关系,他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一个创造力学习螺旋,即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想象---,如此循环。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创造力学习螺旋

以幼儿园典型的活动——搭积木为例。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地板上玩着一堆积木。两个孩子因为听了老师讲的童话故事,开始建造一座城堡,他们建造城堡的地基,然后在上面搭建瞭望塔。他们不断地在城堡上增加积木,城堡变得越来越高。最后,塔倒了。孩子们重新再来,试图使塔楼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另一个女孩开始讲述生活在城堡内的家庭的故事。她的朋友又将故事情节进行了扩展,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两个孩子来回走动,不断增加着故事的内容。随着城堡的变大,她们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 想象:孩子们首先想象出一个城堡,以及住在城堡里的人和家里的布置。【整体规划】
  • 创造:想象远远不够,接着孩子们把想法变成行动,创造出了城堡、塔楼和故事。【付诸实践】
  • 游戏
    :孩子们在不停地修改和重建他们的作品,试图建造一座更高的塔楼,添加新的故事情节。【自我反馈、自我修正】
  • 分享:一组孩子合作建造城堡,另一组孩子合作创造故事,两组孩子互相交流想法。孩子们对城堡的每一个构想都可以变成推动故事情节新发展的契机,反之亦然。【分工协作】
  • 反思:塔楼倒塌时,老师会过来鼓励孩子们思考它为什么会倒塌,以及怎么能搭建出一个更稳定的塔楼。老师可能会向他们展示摩天大楼的照片,孩子们会注意到,摩天大楼的底部比顶部宽,于是他们决定,在重建塔楼时,也把底部建得更宽一些。【问题解决】
  • 想象:当孩子们经历创造性学习螺旋的全过程后,又开始想出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要不要在城堡周围再建造一个村庄?要不要为村庄里的生活创作一个木偶剧?……【反思改进、迭代更新】

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在幼儿园里反复出现,虽然所用材料各异,创作类型也各不相同,但核心过程是一样的。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4P学习法,即项目、热情、同伴、游戏

二.4P学习法

作者认为,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这其实和研究团队在进行创造性项目合作时的过程是类似的,于是,由此制定了一套帮助学习者成为创造型思考者的指导原则——

4P学习法,即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这也是本书中,作者重点介绍的方法之一。

  • 项目( Project)

创造性学习法首先以项目为本。项目是创造的基本单位,是体验和参与创造性学习的全新途径。当孩子们做项目时,他们会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因此知识就被嵌入了一个丰富的关联网络中,孩子便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项目为本的方法对“知识”的看法更开阔,而不仅是将知识当成概念的集合。当孩子们一起为项目工作时,他们不仅学到了概念的网络,还学到了一套策略,一套关于制造、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才会对创造的过程有所理解,学习如何迭代创造性学习螺旋: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开始,构建原型,与他人分享,实验运行,并根据反馈和经验修改他们的想法。

  • 热情 (Passion)

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二点是,学习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兴趣和内在动机是创造力和长期坚持的关键,当孩子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止如此,热情和动力让他们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

最好的学习经历包括了沉浸和反思相互交替的阶段。发展心理学家伊迪丝·阿克曼(Edith Ackermann)用术语“潜入”(diving in)和“回溯”(stepping back)描述了这一过程。当人们从事他们热衷的项目时,会渴望潜入并沉浸其中。他们愿意连续工作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几乎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他们进入了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说的“心流”状态,完全沉浸在了活动中。

热情是驱动“沉浸-反思”循环的燃料,这对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来说都一样。任何求知的探索,一路上都会有许多障碍和挫折,甚至经常会让人想要放弃,而唯一能让人坚持不懈面对所有挑战的驱动力,就是“热情”。

  • 同伴 (Peers)

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让学习者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纵观历史,思考和学习常常被认为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活动。人们一想到“思考”,就常常联想到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它展示了一个孤独的人独自坐在那里沉思的形象。当然,有些想法是这样产生的,但大多数不是。

大多数时候,思考和行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是在与事物互动的环境中,在游戏、创造事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协作已经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协作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有时候,他人的分享激发了你的灵感;有时候,你的分享收到了极具启发性的反馈。而更多时候,技能上的互补可以让孩子们完成超出个人能力的项目,比如会做视频的孩子和会做音乐的孩子一起制作音乐视频,懂搭建的孩子和懂编程的孩子可以一起创造一个机器人。

  • 游戏 (Play)

游戏是创造性学习法中被误解最多的一环。人们常常把游戏与欢笑、乐趣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游戏经常涉及这些。但是这种描述忽略了游戏最重要的东西,以及游戏对创造力如此重要的原因。

创造力并非来自欢笑和乐趣,它来自实验、冒险和挑战边界。

对于游戏与学习、创造性体验的关系,米切尔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游戏都是一样的。他将游戏分为两类,一类是围栏式游戏,一类是游乐场式游戏。

他认为,对于那些给孩子限定活动范围,限制自由的围栏式游戏,并不能激发创造力。而那些鼓励孩子探索的游乐场式的游戏,才能帮助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项目的挑战和乐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如何制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未来已来,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四.未来已来,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看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怎么学习之外,很大注意力也是放在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凯茜·戴维森在她的著作《现在你看到了》中估计,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 2/3 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他们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那身为家长的我们,可以怎么培养自己家孩子的创造力。

书中主要说了有两点,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家长应该去帮助和支持孩子们,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就必须去帮助他们完成探索的过程,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在哪里,促使他们去学习更多不同的东西。

第二点是,父母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应该不断地去学习,他们也应该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断努力。如果父母可以不断地在生活中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就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是可以感受到幸福的。

如果家长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也不要试图把它们隐藏起来,可以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告诉他们你遇到了困难,但是会继续不停的做下去,因为你爱这项事业。这并不是说要迫使你的孩子要去做跟你的兴趣一样的事情,而是你要支持他们去寻找他们的兴趣。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综上所述,《终身幼儿园》告诉我们,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创造力螺旋和4P学习法来培养的,不论是培养孩子还是培养自己,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锻炼。我们知道牛顿一定不是被苹果砸到唯一的一个人,但只有牛顿从中发现万有引力,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的人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会灵光一闪就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

这些“顿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创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当你在某一个领域思考得足够深入,当你经常会习惯性地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当你对事物的规律有足够的关注时,新想法、新见解才会在需要的时候迸发出来。任何一个人富有创造力的想法,通常发生在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和反思的许多个周期之后,是在经历了创造性学习螺旋的多次迭代之后才会出现。

因此,让我们像个幼儿一样,对世界怀着好奇,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从简单的项目开始做起,如果不知道做什么,那就先瞎折腾,不要害怕尝试;若是觉得一个人做比较孤单,那就找一个朋友共同协作,并分享彼此的想法;把你能想到的想法都记在本子上,不要怕出错,为激发你的想法,复制也没关系;不要指望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总是有用的。很多事都可能会出错,关键是坚持住,并创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必跟别人一样,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让我们一起像幼儿一样上终身幼儿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吧。最后做到像译者后记上所说,从一个“我有”什么的人慢慢修炼到清晰地知道“我是”谁的状态。


让我们像在幼儿园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幼儿园》读后感

像幼儿一样对世界怀有好奇,终身学习


关于我:一个爱读书的资深猎头/简历顾问和职业规划师,欢迎关注我,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共同见证人间百态,聊聊生涯、学习和职场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