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什麼是二諦?

佛教之什麼是二諦?

我們很多佛教的教派都是依據佛陀的一個教法而建立的教派,或者說在某一個教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發貨而構建的這個教派的思想體系。當我們理解了這樣一個完整的佛教的理論體系之後,我們就不會攪入那些教派之爭。

此次我們要研究的是《金剛經》,《金剛經》屬於大乘教法裡面的二時教法,所以本次人天乘教法,小乘教法,三時教法都不在此次研究的範圍之內。我們再此對該三種教法不與討論。

我們本次要研究的是《金剛經》,提到佛陀在《金剛經》對我們凡夫世界的解構,就有一個人物是我們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古印度的一位偉大的佛學大師叫龍樹。這位龍樹先生是佛陀涅槃之後六、七百年降生在印度的。龍樹是大家公認的對佛陀的二時教法,對《般若經》解讀最權威者。龍樹先生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就是《中論頌》,他的這些著作就是在指導我們理解《般若經》,打開《般若經》的鑰匙就可以在龍樹的著作裡面去找。

《中論頌》是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成漢語的,《中論頌》的第二十四論,也叫觀諦品,在這一品之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頌,就是這一品的第八頌和第九頌。第八頌是這樣說的“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龍樹認為佛陀在為眾生說法的時候,是依據一個二諦的模式來說的,一個叫世俗諦,另外一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成第一義諦,但其實我們更多的時候叫勝義諦。第九頌裡面講“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能知道和了解這個“二諦”,那麼你就不可能知了佛法中真實。也就是說二諦模式引領著我們去向佛法甚深真實的一個階梯,一把鑰匙。

所以“二諦”是我們理解和修行般若法門的入手之處。但是一定要理解“二諦”只是一個解構的模式,沒有特指內容也沒有特別的意義。脫離於內容本身而空談模式都是不正確的事情。

首先,什麼是世俗諦?世俗諦就是佛陀為了度化我們凡夫而不得已向我們凡夫有所妥協而建立的道理。佛陀作為智者,我們是顛倒夢想的凡夫,智者和凡夫之間的距離是巨大的,所以佛陀度化我們凡夫的時候一定要有方法和手段。而“二諦”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世俗諦和我們凡夫建立第一步的關係。一旦關係建立之後,佛陀就會根據“世俗諦”引申出來一個他作為智者在這個“世俗諦”之上的更深的理解。這個就叫做“勝義諦”。更形象的講,佛陀首先建立一個世俗諦,目的是跟我們建立聯繫,勝義諦是建立聯繫之後拉著我們向他那個方向前進一步。

關於“二諦”,在舉個例子:佛陀今天說法,什麼是今天的世俗諦,那佛陀就一定要觀察我們今天眾生的思想境界,水平,層次。假如今天我這個學佛法的凡夫的思想境界是一樓的水平,那麼佛陀說法的時候就會把世俗諦建立在一樓上,那麼二樓就是勝義諦,等我來到了二樓,二樓就會由原來的勝義諦轉化成世俗諦,那麼這個時候對我來說,三樓就是勝義諦。

如果學法的另一個人,他的水平直接就是三樓的水平,那麼他的世俗諦就是三樓,佛陀就會把勝義諦建立在四樓的水平上。佛陀就是通過這樣一個遞進的模式,把我們一步一步的從凡夫的境界解構到去向智者的境界。

二諦,其實表示著佛陀說法具有兩種隨順,首先是佛陀要說法要隨順眾生,要觀眾生的根基,要管眾生的水平。不隨順眾生,佛陀的發高高在上,跟我們凡夫無法建立聯繫,就我發度眾生。其實要隨順真實,佛若為了度化眾生,而妥協建立世俗諦,目的是為了跟我們建立聯繫,從而拉動我們去向真實的諸法世界。所以他一定要依據“世俗諦”來建立“勝義諦”。而勝義諦就是隨順真實。所以世俗諦是隨順眾生,勝義諦是隨順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