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頭潰敗!時代的清算來了

來源:投資圈(id:caijiback)

一張清算的大網已經徐徐張開,在逃生窗口緊閉的情況下,沒人能逃過清算,這不,又一家巨頭潰敗了。

2019年1月15日,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Jeanswest)宣佈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也就是說,曾經的服裝巨頭真維斯,敗了!

又一巨頭潰敗!時代的清算來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真維斯創建於1972年,是澳大利亞知名的本土服裝品牌之一,主要業務包括銷售牛仔系列和孕婦系列的產品等。

1

真維斯的輝煌與衰敗

真維斯真正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是在上世紀90年代。

彼時,香港旭日集團的實控人楊釗、楊勳兩兄弟收購了真維斯,並利用品牌的優勢將其發展壯大,真維斯由此才得以進入中國市場。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市場的真維斯發展速度飛快,根據數據顯示,2002年,真維斯的銷售額就達到14億港元。截止2013年,真維斯在全國已經擁有2500多家門店,遍佈中國近20個省份,全年銷售額也接近50億港元。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家跨國際的巨頭,在行業寒冬的衝擊下,也逃不過被清算的命運,被迫進行減員、關閉門店、宣告破產。

自2013年開始,真維斯的業績就開始變臉。

又一巨頭潰敗!時代的清算來了

通過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間,真維斯的銷售額業績分別為50億港元、40億港元、28億港元、19億港元、16億港元和7億港元,五年半的時間裡,真維斯的業績不斷下滑,銷售額從最高時的50億港元暴跌到了7億港元,僅剩七分之一。而日漸滑落的業績對應的是接連不止的虧損,這長期的虧損就是導致真維斯破產的直接原因。

截止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有146家門店,僱員僅剩998人,不得不提的是,在業績不斷虧損的情況下,這些門店也將會被逐步關閉。

2

真維斯的潰敗是市場的選擇

在投資君看來,真維斯的潰敗是可以預料的,在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必然的問題,比如說:庫存危機、轉型危機等。而在2012年,中國的服裝行業就出現了庫存危機,簡而言之就是囤積的商品賣不出去了,都留著了倉庫裡。

而在行業危機的衝擊中,真維斯、美特斯邦威、森馬等一系列品牌都陷入“高庫存”危機,紛紛關店減少損失。

又一巨頭潰敗!時代的清算來了

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5年三年間,美特斯邦威的門店由5220家銳減到3700家,三年間虧損超一億,門店倒閉1500餘家。森馬在這三年時間裡也關閉了943家門店。而真維斯同樣頻頻關店,自2013年起截至2019年,真維斯減員6000多人,關店高達1300多家,再到現在宣佈破產。

其實,在服裝行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遭受衝擊的公司遠遠不止這幾家,其中佐丹奴關店、Forever21退出、Zara和H&M也接連關店,也就是說,同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在市場的衝擊下,都在不斷退場,無一例外。

其實,在投資君看來,這都是市場的選擇。

從目前的服裝市場的現狀來看,我們會發現,隨著市場中的競爭越來越趨激烈,很多品牌店都遭受到一定的衝擊,發展舉步維艱。在加上電商崛起後,不僅吞食了原本大份額的市場,而且也打擊實體店的業務,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沒有正確的決策指引和強大的品牌底蘊支持,都將無可避免的被淘汰。

其實,這個衝擊在國內品牌的發展中,也表現的非常明顯,特別是在總的一個大消費的領域中。

3

市場的衝擊不分“內”和“外”

在當下的時代消費觀念的影響下,波及的不僅僅是國外的品牌企業,國內的產業同樣遭受到了衝擊,通過對比統計你會發現,身處本土的大消費領域內的很多品牌處境並不算好。

2020年1月8日,自稱“神藥”的莎普愛思(603168.SH)因為業績接連虧損導致賣身;

2019年12月31日,“行走在尖刀上” 的保健行業中的巨頭“湯臣倍健”,業績跌落後虧損;

2019年12月20日,身處低端市場的星期六因為業績虧損捨棄原本的主業 “女鞋的生產和銷售”;

2019年12月16日,西北最大的白酒企業*ST皇臺,只能在掙扎中無奈退市;

2019年12月11日,曾經“賣身”失敗、“聯姻”告吹的民族品牌匯源果汁資產被查封;

2019年10月16日,作為體育第一股的“鞋中巨頭”貴人鳥因為盲目擴張忽略主業而敗退;

2019年10月8日,風靡一時的皮鞋品牌“鞋王”富貴鳥,因為業績虧損、盲目投資導致資金短缺,最後被拍賣;

2019年9月29日,“女鞋之王”達芙妮陷入虧損的深淵,導致股權被無情拋售,最後無奈落幕;

除此之外,在大消費這一領域上,還有很多已經處於在落幕邊緣徘徊的品牌。

比如說,曾經火爆一時運動品牌“李寧”,被人們口口相傳的日用品生產龍頭企業“寶潔”,國際品牌“黑人牙膏”,這些品牌,最初的時候無疑都是廣受消費者喜愛的,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它們都在不斷的被抹上一層又一層的灰塵,逐漸沒落,然而原因並不是消費者喜新厭舊,而是最為品牌的它們過於自我封閉,沒有真正和時代還有消費者對接起來。

其實,在投資君看來,這些曾經存在的“品牌”之所以會沒落,都有著幾個共同的原因:

第一點,自身產品存在很強的複製性,產業同質化嚴重。

一個能稱之為品牌的產業,必須具備其自身獨有的特色。而這些品牌之所以會沒落,就是因為其自身在行業中並沒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產品沒有實際實力、競爭力不足,這也是導致這些產業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第二點,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受到時代的衝擊。

在新零售和電商的衝擊下,固步自封的品牌是難以在行業的發展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而它們作為老品牌的它們並沒有根據時代來變更自己的發展戰略,也沒有進行創新和轉型,試問,曾經的“底子”還足夠它們啃老本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第三點,消費人群的更替,產品並不對應消費者的喜好。

目前的消費人群更多的是90後和00後的人群,而這些被人們所逐漸遺忘的產品更多對應的消費者卻是80後、70後的人群,在消費需求和消費理念都不一致的情況下,所謂的品牌效應又怎麼會延續呢?因而,這些不曾作出改變的品牌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4

沒改變的品牌在消亡,有改變的品牌在路上

在時代的驅使下,也有不少的品牌在摒棄過去的自己。

比如說,已經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的優衣庫,2009年4月,優衣庫入駐天貓,通過線上銷售產品,不僅憑藉線上銷售讓知名度迅速提高,而且還把產品賣到門店沒覆蓋的區域,足以發現其改變後的狀態。

再者就是發展了32年的娃哈哈品牌,與合作長達20年的形象代言人王力宏解約,這難道不是品牌策略迎合新的消費群體做出改變嗎?

在投資君看來,娃哈哈與王力宏解約背後,折射的是品牌形象的改變,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