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抵抗直接投降,是對是錯說與山鬼

劉禪的政治上的才能一直被人所詬病,很多人認為劉禪是一個昏君,在諸葛亮死後就把蜀國帶到了滅國的地步,當時蜀國還有姜維這個大將在支撐著,但劉禪卻把他罷免了,只有在等到別人來進攻蜀國時才把姜維又請了出來,姜維在抵抗其他大軍時變故卻發生了,鄧艾兵臨成都城下了,本來劉禪這時應該去抵抗的,劉禪為什麼不抵抗,而後還選擇直接投降?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抵抗直接投降,是對是錯說與山鬼

劉禪開門投降在歷史上是一個謎團,要知道的是每一個帝王都是有著血性的,守著城的帝王一般都是等到沒有辦法才會投降,他們自然不會像劉禪這樣還沒有開始打仗就投降,而且劉禪當時面對的只是鄧艾的兩萬疲憊之師,劉禪當時的兵力是可以抵抗一陣子的,等到姜維能夠撤回蜀國之地就可以進行救援了。

有歷史專家指出,蜀國的覆滅已經是一種定數,蜀國的兵力逐年減弱,而魏國的兵力卻逐年增長,可見終有一天蜀國會覆滅的,這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而鄧艾的兵力雖然是不足的,但是鄧艾身後還有軍隊正在前進,姜維那邊已經沒有辦法及時過來救援了,蜀國的失敗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抵抗直接投降,是對是錯說與山鬼

蜀國兵力不足是因為之前蜀國一直在徵兵,蜀國的人口劇烈減少,死亡率比出生率都大得多,如果讓蜀國國都還進行拼命的抵抗,那麼鄧艾的軍隊進城之後肯定會殺戮無數,劉禪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他不想抵抗了,他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抵抗,與其自己那麼辛苦地抵抗那一陣子,後面卻換來無數人的犧牲,那倒不如打開城門來投降,讓對方認為自己已經沒有了抵抗的心思,這樣對方就不會對百姓進行殺害了,這是保存蜀國人民很好的方法。

劉禪其實在魏國對自己國家進攻時大概想明白了這一步,萬一真的魏國的軍隊已經攻到城下該怎麼辦?那麼,劉禪的做法其實並不愚蠢,劉禪的做法哪怕在現在看來都是非常理性的,雖然讓劉禪的名聲變得不是那麼好聽,但是劉禪卻真正做到了保存百姓,沒落的蜀國也算是為當時百姓做了一件的好事,讓百姓能夠在危難中生存下來。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抵抗直接投降,是對是錯說與山鬼

劉禪的不抵抗也許就是看透了命運,他知道蜀國的氣數已經到了盡頭,服軟就是最好的方法,不抵抗還能夠表明自己投降的誠意,敵方也許對自己或者百姓還會溫柔一點。大家如何看劉禪這樣的舉動?有不同的想法可以一起來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