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面對德軍的猛烈攻勢,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開戰第一天就損失了1200架飛機,總共有3922架飛機在頭三天被摧毀;到11月已經損失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540萬人口,連斯大林長子雅科夫都被德國人俘虜;到12月初,蘇聯已經損失超過700萬人,2.4萬輛坦克,1.6萬架飛機,而德軍損失僅80餘萬人。

從蘇聯損失的數字不難看出,蘇聯擁有著超強的實力,但為何會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衛國戰爭

指揮體系混亂

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展開了一場波及全國、波及黨政軍的大規模運動,蘇聯5名元帥折了3位,1939年8月到1941年7月,蘇軍總參謀長換了兩任,朱可夫上任僅四個半月;海陸空三軍有3.5萬名軍人遭到迫害,其中733個的旅級以上高級指揮員就有579人,留在崗位上僅154人,軍隊損失了大批自無產階級革命以來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指揮員。

而且運動更使得幸存者們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成為下一個槍下鬼,沒有人敢站出來指揮部隊承擔責任,嚴重影響了蘇軍的士氣,更導致遭遇攻擊後蘇軍束手束腳,反擊緩慢。

而接替指揮任務的蘇軍軍官有四分之三入職時間沒超過一年,儘管優秀而且滿腔熱血,但缺乏足夠指揮經驗,尤其缺乏指揮坦克兵團作戰經驗,坦克集群各兵種協同動作規定不明確,通信設備落後導致指揮經常中斷,對新技術新兵種的使用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甚至一竅不通,一直到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情況才有所改善。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德軍

此外,蘇聯還極度缺乏新技術新兵種的專業技術人才,坦克戰鬥員、炮兵、飛行員等技術型戰鬥員嚴重不足,據基輔特別軍區統計,到1941年5月前,僅他們軍區就缺乏3萬多名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大量未經受訓的人員和平民被分配到指揮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在一段時間內降低了部隊戰鬥力。

在蘇芬戰爭中,儘管蘇聯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場恃強凌弱的戰爭卻讓蘇聯付出了375491人傷亡的代價,更是無端消耗了大量經驗豐富的士兵,影響了蘇軍的戰鬥力。

更糟糕的是來自後方高層,儘管此時德軍已經橫掃西歐,戰爭已經迫在眉睫,蘇聯清楚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不能保證蘇聯的安全,但此時的蘇聯依然缺乏一個集中、統一、有效的指揮和參謀機構,而總參謀部更是被大量具體的行政事務所拖累,無法集中精力解決蘇軍目前面臨的問題。

作為蘇聯武裝力量總司令的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更是一名根本不懂軍事的“鉗工”,儘管蘇芬戰爭後他遭到解職,但造成的影響將是蘇軍中充斥著各型官僚而不是軍人,對蘇軍指揮機構造成了嚴重破壞。

面對此時的蘇聯,希特勒曾說過:“既然俄國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予以摧毀,那麼,要做到這一點,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因為現在的俄國軍隊已經喪失了領導人。”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大批蘇軍俘虜

錯誤的形勢估計

戰爭爆發前,實際上蘇軍情報部門早已查明大約160個德國師集結在蘇聯邊界並充分做好作戰準備,而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情報也顯示德軍即將對蘇聯發動進攻。

但蘇聯當時對情報的判讀極度混亂,很多有價值的情報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蘇聯高層當時收到了各種各樣的關於德軍入侵日期的情報,德軍可能於1941年6月15日、22日或25日發動進攻,沒有一個準確時間,導致蘇聯高層無法根據這些情報準確下達讓軍隊進入最高警戒狀態的命令,而將大量時間浪費在討論中。

而蘇聯高層尤其是斯大林對此似乎也無動於衷,儘管在1940年初蘇軍高層就已經開始著手戰爭計劃的準備,但到10月才審定,計劃與上一年度基本沒有變化,無非就是比上一年度加上了幾個師。

而鐵木辛哥也在1940年12月的軍事會議上武斷地說:“就戰略創造性而言,歐洲戰爭的經驗也沒有提出什麼新東西。”也就是說,鐵木辛哥認為現有的計劃足以應對德軍的入侵。

斯大林對蘇軍也是相當自信,當然蘇軍的紙面力量確實強大,無論是火炮數量、坦克數量、戰機數量還是部隊人數都遠超德軍,但斯大林並不知道蘇軍缺乏足夠的指揮員和技術人才,部隊缺編嚴重更沒有完善的後勤體系,空有數量沒有質量。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巴巴羅薩計劃

斯大林的自信成了自負,導致對形勢做出了錯誤判斷,對德軍沒有采取足夠的重視。錯誤得估計了德軍不會這麼快就開戰,導致蘇聯空軍甚至一直到戰爭爆發前都被禁止攻擊德國的偵查飛機,而任由大量德軍偵查飛機進入蘇聯領空勘測。

在德軍主攻方向上,斯大林認為主要戰事將在西南部展開,德國必須首先奪取頓巴斯和烏克蘭,因為他們缺少支持戰爭的資源,他們需要奪取這些地區的石油和糧食,否則沒有能力進行持久戰爭。為了防守西南方向,斯大林又從西方向西南方向增調了25個師。而德軍進攻主方向,恰恰就是西方,明斯克和奧爾沙路橋至斯摩稜斯克-莫斯科一線。

甚至在開戰前一週的6月14日,蘇聯塔斯社還發表“關於德國打算撕毀條約並進攻蘇聯的謠言沒有任何存在的土壤”,聲明對於德國入侵的消息都是假消息,以此作為對德國的試探,試圖知曉德軍具體進攻時間。

但德國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這才使得蘇軍決定進行戰爭準備,但時間倉促,導致部隊不僅缺乏人員裝備,而且既沒有做好防禦準備,也沒有做好進攻準備。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德軍閃擊戰

沒有做足準備

在西伯利亞干涉結束後,蘇聯清楚歐洲列強並不會輕易放棄顛覆蘇聯的行動,依然時刻面臨著戰爭的威脅,尤其是隨著德國法西斯上臺和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試圖禍水東引,蘇聯時刻擔心西方諸國尤其是德國會向自己發動進攻。

因此從1928年開始,蘇聯就在修築堅固的從北部卡累利阿地峽一直到南部黑海沿岸的斯大林防線,但到戰爭爆發,斯大林防線仍然是一處大型的工地而不是要塞,許多重要工事尚未完成,缺乏足夠火炮,更缺乏炮兵支援,最終在戰爭中未能阻擋德軍鐵蹄。

此外,1939年蘇聯吞併波蘭東部;1940年利用蘇芬戰爭獲得卡累利阿地峽、芬蘭灣的多個島嶼、雷巴奇半島等,並租借漢科半島,當年夏天又有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加入蘇聯,隨後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也併入蘇聯,蘇聯藉此成功將邊界向西推進約300-400公里,建立了東方戰線,這使得原先邊界的兵力必須向西推移構築新的防線。但一直到德軍發動閃電戰,蘇軍的防禦工事都沒有完全完成。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如今的斯大林防線局部

根據蘇軍戰後統計,在新邊界上已建的2500個永久火力點只有1000個安裝了火炮,其餘的只裝備了機槍。在一些防禦區域,有10-80公里甚至更寬的地段完全沒有構築工事,而且大部分工事靠近邊界,其中許多工事火力發射點處在敵方觀測範圍以內,甚至部分將會遭到敵方直瞄火力的摧毀,一旦戰爭爆發幾乎形同虛設。

而且除了邊界一線的工事,蘇聯並未構築第二、第三防禦工事體系,導致德軍在突破一線之後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在德軍陸空聯合的閃電戰攻勢下,蘇軍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抵抗。

運輸和通信系統建設也相當落後。當時蘇聯用的是繼承自沙俄的軌距1.524米的寬軌鐵路,原先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西部和烏克蘭西部的鐵路使用的都是軌距1.435米的國際標準鐵路,蘇軍需要進行大量擴軌工作,這些工作到戰爭爆發時都沒有完成。

蘇聯的公路建設一直就是個大問題,西部邊界處於平坦開闊的東歐平原,土地鬆軟肥沃,缺乏高等級硬化公路,而且路網稀疏難堪大用,嚴重影響了蘇軍的機動作戰和戰略轉移。

由於是新擴張的邊界,因此必須在邊界鋪設新的通信網絡,但一直到戰爭爆發都還沒有完成,蘇軍指揮官甚至需要通過民用電話和無線電才能與下屬部隊進行通訊。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蘇軍機場

機場設施更不用說,由於計劃修建的190個機場沒有完成,因此蘇軍航空兵密集部署在靠近邊界的少數幾個機場,而且後備機場嚴重不足,一旦開戰,大量航空兵力將會被馬上擊毀在地面無法升空和轉移。

在1941年,整個西部邊境軍區部隊共有170個師、2個獨立步兵旅和12個空降旅。此外,在這一地區還有內衛部隊的7個師、2個旅、11個作戰團和49個邊防支隊,但這些部隊大多缺編,武器裝備先進但缺乏配套彈藥和保養,火炮更缺乏足夠的牽引車,摩托化步兵更是隻能徒步。

更要命的是,儘管這麼大的部隊駐紮在邊界線上,在得知德軍已經在西歐橫掃的時候,蘇軍卻沒有進入該有的警戒狀態,指揮部既沒有明確方面軍在遭敵突然進攻時的行動,也沒有制定當展開被敵軍破壞後應採取的措施,甚至在遭受攻擊時也必須先向高層請求許可才准許反擊,蘇軍根本就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在《佈列斯特要塞》《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等反映蘇德戰場的電影中,我們能看到蘇聯軍民在戰爭爆發前依然載歌載舞,絲毫沒有戰爭即將爆發的緊張感,這絕對是當時蘇聯邊境的真實寫照。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蘇軍五位元帥,左一為圖哈切夫斯基

戰術思想落後

1932年蘇聯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化軍,圖哈切夫斯基等目光長遠的將領對摩托化、大縱深、陸空協同作戰的研究更已經開始應用實踐,在1935年頒佈《縱深戰鬥綱則》並寫入1936年的戰鬥條例中。

然而隨著圖哈切夫斯基的下臺,蘇軍作戰理論出現了大倒退,“騎兵制勝論”再次甚囂塵上,蘇軍潘普洛夫上將認為坦克應當是步兵支援兵,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認為“由於地雷和反坦克炮的發展,集中使用坦克的方式有問題”,蘇聯元帥布瓊尼甚至把已經被一戰證明無用的騎兵的作用提高到“決定性的戰鬥和戰役手段”,最終就是騎兵數量暴漲52%,坦克被分散到步兵部隊,與英法等國一樣,坦克成了隨行支援步兵的移動火炮。

與法國一樣,蘇軍同樣迷戀重型防線式防禦,斯大林防線與德國齊格菲防線、大西洋堡壘和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號稱歐洲四大防線,結果根本就沒有在戰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無端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物力財力。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蘇德巷戰

而且蘇聯的戰術思想依然停留在紳士戰爭時代,他認為“像德國和蘇聯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應該還像從前那樣開始,先在邊境交戰幾天後雙方主力才進入交戰”,更對德軍摩托化部隊作戰速度嚴重認識不足,每個集團軍防禦寬度達到250公里以上,2/3的部隊集中在邊境,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而僅有1/3的部隊作為預備隊部署在離邊境100-150公里的縱深內部,兵力兵器都更加薄弱。

蘇聯在1941年的29個研究課題中僅有3個是防禦作戰的課題,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蘇軍不僅在邊界一帶囤積重兵,而且擺出的是一副進攻姿態而不是防守姿態,所有武器裝備都停放在最佳的出擊位置,這本來沒毛病,但在當時大戰爆發在即,蘇軍的前線佈置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著重研究防禦才是最佳選擇。

在戰鬥打響後,面對德軍絕對優勢兵力情況下蘇聯還想著發動反擊,結果導致大量預備隊平白消耗在戰場上,造成了蘇軍更大損失。

蘇聯為何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原因找到了!

蘇聯在閱兵式上展示繳獲的納粹旗幟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在戰爭初期蘇聯損失慘重,但吃一塹長一智,在戰爭中迅速成長起來,軍民一心團結一致成功抵擋住了德軍的閃電攻勢,最終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戰爭的樣式和方式也在不斷髮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正確認識自己,認識、把握新兵器新兵種在戰爭中的定位,拋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條條框框,對我們在未來戰爭中掌握主動權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